潍城区历史悠久,其建置溯源于夏代,为三寿国。
商属莱国。
西周、春秋、战国为齐国领地。
秦属胶东郡(一说属齐郡)。
西汉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
东汉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刺史部北海国。
三国魏、西晋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北海国。
东晋十六国,境域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相继占据。
南朝宋、北朝魏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北海郡。
北朝齐废平寿县并入下密县,隶属青州高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存州,置下密县,隶属青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立潍州,州治下密;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潍州设北海郡,改下密县为北海县,隶属北海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复设潍州,境域分属平寿县、北海县,隶属潍州;唐武德六年(623年),境内为北海县,隶属潍州;唐武德八年(625年),废潍州,境内为北海县,隶属河南道青州。
宋、金、元置北海县,先后隶属京东东路潍州、山东东路潍州、益都路潍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北海县并入潍州,隶属青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潍州改属莱州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潍县,隶属莱州府。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潍县直属莱州府平度州。
清初循明旧制,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平度为散州,潍县直属莱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裁府,潍县隶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莱胶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裁道,潍县直属山东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后,隶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望留等地组建潍坊特别市,隶属山东省。同年8月复置潍县(即新潍县),隶属昌潍专区,境域大部归属潍县,其余归属潍坊特别市。
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隶属山东省,境域分属潍县、潍坊市。
1950年撤销潍坊市,境域归属潍县。
1951年1月,复置潍坊市(县级),隶属昌潍专区,境域分属潍县、潍坊市。
1958年11月,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境域归属潍坊市。
1962年1月潍县析出,市、县分置,嗣后至1983年,境域分属潍县、潍坊市,先后隶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
1983年8月,撤销潍坊地区和潍县,潍县行政区域并入潍坊市,潍坊市组建为地专级省辖市。同年10月,将原潍坊市(县级)和原潍县辖区划分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3个县级行政区。
1994年6月,白浪河以东设立奎文区(县级),白浪河以西仍为潍城区(县级),隶属潍坊市。
商属莱国。
西周、春秋、战国为齐国领地。
秦属胶东郡(一说属齐郡)。
西汉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
东汉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刺史部北海国。
三国魏、西晋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北海国。
东晋十六国,境域为后赵、前燕、前秦、后燕、南燕相继占据。
南朝宋、北朝魏置平寿县,隶属青州北海郡。
北朝齐废平寿县并入下密县,隶属青州高阳郡。
隋开皇三年(583年),罢郡存州,置下密县,隶属青州;隋开皇十六年(596年),设立潍州,州治下密;隋大业三年(607年),废潍州设北海郡,改下密县为北海县,隶属北海郡。
唐武德二年(619年),复设潍州,境域分属平寿县、北海县,隶属潍州;唐武德六年(623年),境内为北海县,隶属潍州;唐武德八年(625年),废潍州,境内为北海县,隶属河南道青州。
宋、金、元置北海县,先后隶属京东东路潍州、山东东路潍州、益都路潍州。
明洪武元年(1368年),撤北海县并入潍州,隶属青州府。明洪武九年(1376年),潍州改属莱州府。明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潍县,隶属莱州府。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潍县直属莱州府平度州。
清初循明旧制,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降平度为散州,潍县直属莱州府。
民国三年(1914年)裁府,潍县隶属胶东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改属莱胶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裁道,潍县直属山东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后,隶属山东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4月潍县解放,以潍城、坊子、望留等地组建潍坊特别市,隶属山东省。同年8月复置潍县(即新潍县),隶属昌潍专区,境域大部归属潍县,其余归属潍坊特别市。
1949年6月潍坊特别市改称潍坊市,仍隶属山东省,境域分属潍县、潍坊市。
1950年撤销潍坊市,境域归属潍县。
1951年1月,复置潍坊市(县级),隶属昌潍专区,境域分属潍县、潍坊市。
1958年11月,撤销潍县并入潍坊市,境域归属潍坊市。
1962年1月潍县析出,市、县分置,嗣后至1983年,境域分属潍县、潍坊市,先后隶属昌潍专区、昌潍地区、潍坊地区。
1983年8月,撤销潍坊地区和潍县,潍县行政区域并入潍坊市,潍坊市组建为地专级省辖市。同年10月,将原潍坊市(县级)和原潍县辖区划分为潍城区、坊子区、寒亭区3个县级行政区。
1994年6月,白浪河以东设立奎文区(县级),白浪河以西仍为潍城区(县级),隶属潍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