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讲到袁绍为何进出谋划策铲除宦官集团,但何进屡屡坐失良机优柔寡断,最后把性命断送,引发十常侍之乱,洛阳城血雨腥风,董卓趁机携凉州精兵进入都城。本期继续接着讲。
七、袁绍重大事件之七——征召董卓的原因
一提到何进身死、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这一连串事件,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于袁绍,认为袁绍给何进出了许多馊主意,才导致一系列恶果,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何进自身优柔寡断麻痹大意,而非袁绍的策略问题。
具体到董卓进京,虽然是袁绍的主意,可并不是只征召董卓一支人马。
董卓、王匡、桥瑁、丁原四路人马进逼洛阳城外,共同对何太后施加压力以铲除宦官。隐患在于董卓的兵力比其他人强,这也很正常,看官职董卓为前将军,要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但只要何进按部就班其实不会有问题,谁能想到大将军只身进宫犯险呢。
董卓能够击败其他三路地方军以及袁绍等中央军势力,迅速夺取朝廷控制权,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董卓在都城有内应。何进死后,朝廷并非群龙无首,皇帝的母亲何太后听政,并且何进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尚在,何苗完全可以继承何进的位置,继续把士大夫们团结在何家外戚旗帜下。结果何苗却被董卓的弟弟董旻以及何进部曲将吴匡联合攻杀,直接导致何家外戚势力崩塌,士大夫官僚集团各自为战,董卓的获益最大。而且董卓进城的速度之快,必定与董旻的情报有关。
第二,董卓迅速吞并了并州军。凉、并二州均与北方少数民族有漫长的边境线,因此士兵实战经验丰富善于骑射,战斗力普遍比中原部队要高。董卓招揽吕布袭杀丁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借此董卓兼并了丁原的并州军,由此获得了对其他在洛阳附近势力的绝对优势。而董卓能够在几天之内迅速吞掉并州军的原因,很多人则没有注意。董卓早在延熹九年(166),就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转战北方各州平定叛乱,后来又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县令,再后来被袁隗征辟为掾,又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也就是说董卓的仕途与并州及周边关系极深,可能拼起在并州的人脉来,董卓完全不弱于丁原。这也是并州军迅速倒向董卓的重要原因。
说起来董卓担任并州刺史还是袁隗的举荐,原来董卓竟也是袁家门生故吏呢,只不过这位得意门生最终成了袁家的掘墓人。袁隗作为士大夫官僚们的领袖,董卓是其“学生”,这也是袁绍征召其进京的重要因素,因为在袁隗、袁绍看来董卓其实也是自己人。
七、袁绍重大事件之七——征召董卓的原因
一提到何进身死、十常侍之乱、董卓进京这一连串事件,很多人都把责任归咎于袁绍,认为袁绍给何进出了许多馊主意,才导致一系列恶果,其实主要责任还是在何进自身优柔寡断麻痹大意,而非袁绍的策略问题。
具体到董卓进京,虽然是袁绍的主意,可并不是只征召董卓一支人马。
董卓、王匡、桥瑁、丁原四路人马进逼洛阳城外,共同对何太后施加压力以铲除宦官。隐患在于董卓的兵力比其他人强,这也很正常,看官职董卓为前将军,要比其他人高出一大截,但只要何进按部就班其实不会有问题,谁能想到大将军只身进宫犯险呢。
董卓能够击败其他三路地方军以及袁绍等中央军势力,迅速夺取朝廷控制权,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董卓在都城有内应。何进死后,朝廷并非群龙无首,皇帝的母亲何太后听政,并且何进弟弟车骑将军何苗尚在,何苗完全可以继承何进的位置,继续把士大夫们团结在何家外戚旗帜下。结果何苗却被董卓的弟弟董旻以及何进部曲将吴匡联合攻杀,直接导致何家外戚势力崩塌,士大夫官僚集团各自为战,董卓的获益最大。而且董卓进城的速度之快,必定与董旻的情报有关。
第二,董卓迅速吞并了并州军。凉、并二州均与北方少数民族有漫长的边境线,因此士兵实战经验丰富善于骑射,战斗力普遍比中原部队要高。董卓招揽吕布袭杀丁原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借此董卓兼并了丁原的并州军,由此获得了对其他在洛阳附近势力的绝对优势。而董卓能够在几天之内迅速吞掉并州军的原因,很多人则没有注意。董卓早在延熹九年(166),就跟随护匈奴中郎将张奂转战北方各州平定叛乱,后来又出任并州雁门郡广武县令,再后来被袁隗征辟为掾,又先后担任并州刺史、河东太守。也就是说董卓的仕途与并州及周边关系极深,可能拼起在并州的人脉来,董卓完全不弱于丁原。这也是并州军迅速倒向董卓的重要原因。
说起来董卓担任并州刺史还是袁隗的举荐,原来董卓竟也是袁家门生故吏呢,只不过这位得意门生最终成了袁家的掘墓人。袁隗作为士大夫官僚们的领袖,董卓是其“学生”,这也是袁绍征召其进京的重要因素,因为在袁隗、袁绍看来董卓其实也是自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