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啦~这几天开始复习专八,没法经常上网,先来点给大家解馋解渴,实在不好意思

美男也不可避免的包括一些BL,希望大家不要计较
一、弥子瑕

所处年代:春秋·卫国
参考书籍:《孔子家语》作者:孔丘,
《春秋左传》作者:左丘明
《韩非子》作者:韩非,
《史记》作者:司马迁
《郁离子》作者:刘基(伯温),
《东周列国志》作者:余邵鱼
《孔子传》作者:曹尧德、宋均平、杨佐仁
《儒商始祖子贡传奇》作者:马金章
关于典故“余桃”的由来:
《韩非子·说难》:
原文: 弥子名瑕,卫之嬖大夫也。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刖。弥子瑕母病,人间往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出。君闻而贤之,曰:“教哉!为母之故,亡其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围,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亡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馀桃。”故子瑕之行为必变初也,前现贤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
译文: 从前弥子瑕在卫灵公前很得宠。卫国的法律,私自驾国君车子的要罪以刖刑。弥子瑕母亲病了,有人乘空隙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假传命令驾着国君的车子出去了。国君听说了认为他很贤德,说:“好孝顺呀!为了母亲的原故,忘了他犯了刖罪了。”另一天,(弥子瑕)同国君一起在桃园游玩,他吃到一个很甜的桃子,便把这个没吃完的桃子给了国君。国君说:“这是多么爱我呀!忘记了他已经吃过了(这个桃子),来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年纪老了,宠爱淡薄了,得罪了国君,国君说:“这个人本来就曾经假传命令驾驶我的车子,后来又曾经给我吃剩下的桃子。”所以弥子瑕的行为,虽然与起初的行为没有改变,然而先前被赞美,后来却获罪,其中的原因是卫王的爱憎变化了呀。因此,受到国君宠爱的,那么他的智谋合乎国君的心意就更加亲密、更受宠爱;受到国君憎恶的,他的智谋不合乎国君的心意,就会获罪并被疏远。所以劝谏游说谈论国事的人,不可以不考察人主的爱憎然后再去游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