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吧 关注:174贴子:5,593
  • 0回复贴,共1
今日立冬,标志着冬季的正式到来。在二十四节气中,立冬是第十九个节气,也是冬季的第一个节气。公历每年11月7日前后,当太阳到达黄经225度时,便是立冬之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立,建始也。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此时,天色苍苍,流岚渺渺,朔风渐起,万物沉静,大自然去繁就简,抱朴守拙,一切生命活动都趋向于休止,进入收藏状态。
养藏之道:顺应天时,蓄积能量
中医认为,立冬养生重在“养藏”。《黄帝内经》云:“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冬季万物闭藏,人体的阳气也应随之潜藏于内。因此,生活起居方面,人们应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以利于阳气的潜藏和阴精的蓄积。一般建议晚上23时前入睡,次日太阳升起后再起床,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在穿衣保暖上,也要做到适度。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容易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外出时,尤其是头部、颈部、脚部等部位要做好保暖措施,防止寒邪侵袭。睡前可温水泡脚,揉搓足心,水温控制在40℃左右,水面需没过脚踝,每次15-30分钟,有助于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理脏腑功能,提高睡眠质量,御寒保暖,补肾强身。
饮食调养:温补为主,滋阴润燥
冬季气候寒冷,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立冬后,饮食调养应以温补为主,适当多吃羊肉、牛肉、鸡肉、核桃、栗子、红枣等温热性食物,以补益阳气,抵御寒冷。同时,冬季气候干燥,容易伤津耗液,还应适当多吃滋阴润燥的食物,如银耳、百合、蜂蜜、黑芝麻等,以防止燥邪伤肺。
根据中医五行理论,“肾主冬”,冬季养生重视补肾。而“黑色入肾”,故以食“黑”为补。黑色食物如黑米滋阴补肾、健脾养肝;黑豆补肝肾、强筋骨;黑芝麻滋肝养肾、明目黑发;黑枣平胃健脾、补肾填髓;黑木耳滋阴润肺、养胃补肾等,皆是秋冬之交养肾补虚之佳品。
运动锻炼:适度为宜,养阳气
冬季虽然寒冷,但也不能疏于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机体的抗寒能力。不过,冬季运动要注意适度,避免过度剧烈运动,以免耗伤阳气。建议选择一些温和的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这些运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不会过度劳累。运动时间也不宜过早或过晚,最好在太阳升起后或下午进行,以免受到寒邪的侵袭。
情志调节:保持乐观,调畅情志
冬季气候寒冷,万物萧条,容易让人产生抑郁、悲伤等不良情绪。中医认为,情志的波动会影响人体气机的运行,进而影响脏腑功能。因此,立冬养生还要注重情志调节,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可以多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交流沟通,分享生活中的快乐;也可以多欣赏一些优美的音乐、文学作品等,以陶冶情操,舒缓情绪。
膏方进补:固本培元,增强体质
立冬时节,民间还有吃膏滋的传统。膏滋是指药材用水煎煮,去渣浓缩后,加炼蜜或糖制成的半流体制剂,又称煎膏剂、膏方。膏方进补可以固本培元,增强体质,尤其适合体质虚弱、亚健康状态的人群。但需注意,膏方进补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避免盲目进补,过度进补。
立冬时节,朔风渐起,万物收藏,人体也应顺应天时,进行合理的养生。通过养藏护阳,我们可以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让我们在这个冬季里,藏养有道,静待春来。


IP属地:北京1楼2024-11-07 17:2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