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洲不是宝岛,宝岛那个地方应该标注为“东鳀(tí)”。
关于“鳀”字,《战国策·赵策四·武灵王平昼闲居》中,赵武灵王召开御前会议,讨论要不要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时,赵武灵王对公叔成说过这么两句话:
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鯷冠秫缝,大吴之国也。
被发,就是披散头发,中原是束发,然后戴上冠或者巾。文身,中原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损。错臂,就是交叉两臂,像阎立本《步辇图》里的吐蕃的使者那样。左衽,是衣襟左掩。黑齿,是把牙齿染黑。雕题,在额头上刺上花纹;题,就是额头,“题目”,就是额头和眼睛,最显眼的地方。鳀冠,黑鱼鱼皮帽子。秫缝,类似于用高粱那样的草扎在一起做成的蓑衣状的衣服。南宋鲍彪说,秫、鉥通,长针也,以鉥缝之,言其制粗拙也。鲍彪说的这个不成立,针的长度并不决定女工的精细度。
班固《汉书·地理志下》:
“ 会稽 海外有东鯷人,分为二十馀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范晔《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事见《史记》。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李贤注:沈莹《临海水土志》曰“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人皆髡发穿耳,女人不穿耳。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有犬,尾短如麇尾状。此夷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地有铜铁,唯用鹿格为矛以战斗,摩砺青石以作矢镞。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历月所日,乃啖食之,以为上肴”也)。
沈莹是三国时孙吴人,曾担任临海郡太守,临海郡郡治就是今天的浙江台州。
从浙江台州往东南去两千里,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宝岛的距离,基本上到了菲律宾吕宋岛的北部。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去他心目中的那个“夷洲”最初的动机在《三国志·孙权传》里写得很明白,是求不死之药的。既然是求神仙不死之药,隔着海峡这么一点距离的家门口的宝岛,他应该是看不上的。
卫温诸葛直去“夷洲”往返将近一年,而实际上,以风帆动力去宝岛,顺利的话,只要一天时间。就算卫温诸葛直从建邺出发,也用不了一年。
沈莹记载的“夷洲”地形特点很明确,就是“夷洲”是一个四面环山而且有溪流的盆地,这个地形,在整个宝岛都找不到,然而,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却恰好是这样的地形。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卫温诸葛直是春天刚开春时走的,这时,正在刮北风,风是往南吹的,这种风又叫贸易风、信风,到了明朝,厦漳泉的海商利用风向,航行到马尼拉经商。可以猜测,卫温诸葛直原本要去的“夷洲”是琉球与日本,出海后往东走,但是遭遇强风,被往南吹到了菲律宾,因此,沈莹才会说“夷洲”在东南方向。
宝岛和菲律宾都在台州的正南方,而不是东南方,这差得太远了。
最早提出“夷洲”就是宝岛的观点的人,是日本人伊能嘉矩。他于1895年甲午海战宝岛被割让给日本后来到宝岛,他是日本军方雇员,他的观点为军方侵略服务。
1879年日本强占中国属国琉球。《隋书》说中国从福建去琉球,水路要五天时间,也就是说,中国距离琉球很近。但是,日本为了证明琉球距离中国很远,就干脆把宝岛也说的距离中国很远。这样,琉球就跟日本更近了。
伊能嘉矩的主要论点是,“夷洲”的妇女有敲掉门牙的习俗,而宝岛的高山族也有。然并卵,敲掉门齿这一习俗普遍存在于南岛语系的民族,并不是只存在于宝岛的高山族族群中。柬埔寨、印尼、新几内亚都有。
最后,孙权派遣使者联系辽东的公孙渊,是家常便饭,他们乘坐的船,一次可以运回80匹马,这船的规模很大了。
关于“鳀”字,《战国策·赵策四·武灵王平昼闲居》中,赵武灵王召开御前会议,讨论要不要实行胡服骑射的改革时,赵武灵王对公叔成说过这么两句话:
被发文身,错臂左衽,瓯越之民也。黑齿雕题,鯷冠秫缝,大吴之国也。
被发,就是披散头发,中原是束发,然后戴上冠或者巾。文身,中原是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损。错臂,就是交叉两臂,像阎立本《步辇图》里的吐蕃的使者那样。左衽,是衣襟左掩。黑齿,是把牙齿染黑。雕题,在额头上刺上花纹;题,就是额头,“题目”,就是额头和眼睛,最显眼的地方。鳀冠,黑鱼鱼皮帽子。秫缝,类似于用高粱那样的草扎在一起做成的蓑衣状的衣服。南宋鲍彪说,秫、鉥通,长针也,以鉥缝之,言其制粗拙也。鲍彪说的这个不成立,针的长度并不决定女工的精细度。
班固《汉书·地理志下》:
“ 会稽 海外有东鯷人,分为二十馀国,以岁时来献见云。”
范晔《后汉书·东夷列传第七十五》:
会稽海外有东鳀人,分为二十余国。又有夷洲及澶洲,传言秦始皇遣方士徐福将童男女数千人入海,事见《史记》。求蓬莱神仙不得,徐福畏诛不敢还,遂止此洲,世世相承,有数万家。人民时至会稽市。会稽东冶县人有入海行遭风,流移至澶洲者。所在绝远,不可往来(李贤注:沈莹《临海水土志》曰“夷洲在临海东南,去郡二千里。土地无霜雪,草木不死。四面是山溪。人皆髡发穿耳,女人不穿耳。土地饶沃,既生五谷,又多鱼肉。有犬,尾短如麇尾状。此夷舅姑子妇卧息共一大床,略不相避。地有铜铁,唯用鹿格为矛以战斗,摩砺青石以作矢镞。取生鱼肉杂贮大瓦器中,以盐卤之,历月所日,乃啖食之,以为上肴”也)。
沈莹是三国时孙吴人,曾担任临海郡太守,临海郡郡治就是今天的浙江台州。
从浙江台州往东南去两千里,已经远远超过了去宝岛的距离,基本上到了菲律宾吕宋岛的北部。
孙权派卫温诸葛直去他心目中的那个“夷洲”最初的动机在《三国志·孙权传》里写得很明白,是求不死之药的。既然是求神仙不死之药,隔着海峡这么一点距离的家门口的宝岛,他应该是看不上的。
卫温诸葛直去“夷洲”往返将近一年,而实际上,以风帆动力去宝岛,顺利的话,只要一天时间。就算卫温诸葛直从建邺出发,也用不了一年。
沈莹记载的“夷洲”地形特点很明确,就是“夷洲”是一个四面环山而且有溪流的盆地,这个地形,在整个宝岛都找不到,然而,菲律宾吕宋岛北部却恰好是这样的地形。
《三国志·孙权传》记载卫温诸葛直是春天刚开春时走的,这时,正在刮北风,风是往南吹的,这种风又叫贸易风、信风,到了明朝,厦漳泉的海商利用风向,航行到马尼拉经商。可以猜测,卫温诸葛直原本要去的“夷洲”是琉球与日本,出海后往东走,但是遭遇强风,被往南吹到了菲律宾,因此,沈莹才会说“夷洲”在东南方向。
宝岛和菲律宾都在台州的正南方,而不是东南方,这差得太远了。
最早提出“夷洲”就是宝岛的观点的人,是日本人伊能嘉矩。他于1895年甲午海战宝岛被割让给日本后来到宝岛,他是日本军方雇员,他的观点为军方侵略服务。
1879年日本强占中国属国琉球。《隋书》说中国从福建去琉球,水路要五天时间,也就是说,中国距离琉球很近。但是,日本为了证明琉球距离中国很远,就干脆把宝岛也说的距离中国很远。这样,琉球就跟日本更近了。
伊能嘉矩的主要论点是,“夷洲”的妇女有敲掉门牙的习俗,而宝岛的高山族也有。然并卵,敲掉门齿这一习俗普遍存在于南岛语系的民族,并不是只存在于宝岛的高山族族群中。柬埔寨、印尼、新几内亚都有。
最后,孙权派遣使者联系辽东的公孙渊,是家常便饭,他们乘坐的船,一次可以运回80匹马,这船的规模很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