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吧 关注:58,922贴子:1,736,073
  • 8回复贴,共1

北京老故事《六必居》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今天,让我们来聊聊北京的一个传奇老字号——六必居酱菜园。这个名字,您一定耳熟能详。六必居,这个历史悠久的品牌,其实离我们家并不遥远。不久前,我亲自去了一趟前门外的粮食店街,就在六必居老店那里,我买了十多斤的酱八宝,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甜酱八宝菜。您可能会问,买这么多咸菜,不怕吃成“燕末糊”吗?其实,这些酱菜是要寄给外地的朋友,他们虽然身在异乡,却对这一口念念不忘。六必居的酱菜,对他们来说,不仅仅是一道小菜,更是一种生活的味道。对于那些常年旅居海外的老北京人来说,六必居或许已经成为了一种情结,一种难以割舍的乡愁。虽然这些咸菜风味独特,但我还是建议大家适量食用。咸菜的钠含量较高,适量提味即可,过量食用可能会增加患高血压的风险。六必居酱菜园始建于明朝嘉靖九年,也就是公元1530年,由山西临汾的赵家三兄弟创立,至今已有491年的历史,堪称京城老字号中的佼佼者。老店位于前门粮食店街3号,是一座保持着古色古香建筑风格的木结构建筑,1994年经过翻修,依旧保持着传统风貌。这里要说明一下,我可不是在给六必居做广告。接下来,让我为您讲述一段关于六必居的民间故事。在明朝嘉靖年间,六必居在北京开业,当时还没有挂上牌匾。六必居的后身是西河院,附近有个三府菜园,而三府菜园附近住着一位明朝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人物——内阁首辅大学士严嵩。严嵩不仅是权倾朝野的大臣,还是一位诗人和书法家。他虽然没有行政权,却有替皇帝起草中央文件、推荐人才的权力,其影响力甚至超过了真正的宰相。在嘉靖年间,严嵩府中的厨子经常到菜园、酱园采购,买回的咸菜严嵩品尝后赞不绝口。久而久之,厨子与酱菜园的掌柜和伙计们混熟了。严嵩的书法造诣极高,有一天,酱菜园的掌柜通过厨子向严嵩求字,希望得到一块匾额。恰逢严嵩心情大好,便提笔写下“六心居”三字。但严嵩随即意识到“六心”不妥,三心二意难以成事,于是在“心”字上加了一撇,变成了“六必居”。自那以后,六必居的名声越来越大,生意兴隆。然而,传说现在六必居挂的匾额并非严嵩真迹。据说在清朝康熙年间,六必居遭遇了一场大火,严嵩题写的匾额被烧毁。早年间,酱菜园和油盐店的学徒们都能写一手好字,因为他们天天开菜单、写账目,相当于天天练习书法。清朝康熙年间,六必居有个小学徒,非常喜欢严嵩题写的“六必居”三字,他不仅白天练习,连扫地时也在模仿,甚至梦中都是这三个字。几年后,六必居不幸失火,匾额被毁。东家悲痛欲绝,这时,那位小学徒拿出了自己临摹的字,东家一看,惊喜万分,因为那字与严嵩的真迹几乎一模一样。于是,小学徒的字被用来制作了新的匾额。至于这块匾额是否为真迹,我们已无从考证,但那几个字确实苍劲有力,稳重雄健。六必居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不仅传承了技术和工艺,更重要的是,它承载了老字号的文化内涵,穿越历史,流传至今。在清朝时期,六必居的酱菜甚至被选为宫廷御品,据说为了方便送货,清朝宫廷还赐给六必居一顶红缨帽和一件黄马褂,这两件文物一直保存到1966年。至于1966年之后,这两件文物的去向,稍微懂点历史的人,心中自然有数。今天的故事就讲到这里,六必居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商业传奇,更是一段文化的传承。#北京方言与地域文化#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1-08 19:36回复
    九十年代六必居在板井那有个厂子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4-11-09 09:16
    回复
      我网购过重庆的泡菜 地牯牛 就是地梨 也叫甘露 不怎么咸 味道不错 白白的 很好看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4-11-09 20:58
      回复


        IP属地:北京4楼2024-11-10 07:04
        回复
          现在六必居是给外地人开的。老六必居的味基本上没了


          IP属地:北京5楼2024-11-11 10:18
          回复
            酱疙瘩经典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1-12 06:13
            收起回复
              以一心夺千万人之心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1-13 08:12
              回复
                疙瘩皮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1-13 13: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