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一下决赛,本场比赛第一盘及第二盘前2局半均是郑的节奏和剧本,退一步讲,在体力极限时,从开场的第一球直到第三盘前8局5:3时,也均是郑的优势球,但为什么突然间心态崩溃,频频反手下网、频频正手发力进攻失误呢?4个原因:临场经验、心态、策略、小月亮球。
一、临场经验
双方在困难的时刻、关键分上,高夫更耐心,而且严格周密的赛前布置,她有过9战5胜萨巴的经验,知道如何应对力量型风格的选手,也有过1战1胜莱巴的经验,对强力发球手有取胜的心得。在第三盘当高夫发现小郑害怕半高球的时候就肆无忌惮地大量使用正手拉半高的小月亮球,而郑在面对这样的时刻又是让她想起在法网32强输给俄罗斯的阿涅娃相使用的后场月亮球了,本以为小郑会像奥运科贝尔一样地再有多打一拍的策略而不急于进攻的心态,但想拿冠军的心态确实过于着急,第三盘从第10局直到第13局抢七的四局球,几乎一半以上的球就是被高夫用这招克制,要么迫小郑失误、要么为下一拍进攻创造出了好机会。
第三盘后4局,高夫的正手开始发威,在发球局中加快节奏用正手及反手发力进攻打快猛,而在接发球局中放慢节奏用正手拉一、二拍高空球来过渡防守,伺机抓防守反击,或迫小郑进攻失误。这个临场的调整战术导致了郑被打乱了节奏、不知所措,在抢七中完全对半高空的小月亮球给打脑子错乱了,这种慢高球,给你那么长时间去移动侧身来打正手的机会却迷到用反手打平击了,不管给几个高球,郑始终从反手不管轻易换到正手打一拍月亮球回击或下压,或许是当时真的迷茫了。
二、心态
心态崩溃几个转折点:1、第三盘小郑的胜盘局第10局5:4(15:0)时,当高夫在被动的情况用正手回拍到小郑中路浅区,这个球明显看到高夫正手挑过来的是一个慢浅球,不是上旋,球并没有上跳,是向底线平着走,小郑看到这个机会球时,站着侧身变线直接打出了边界1米远,站位稍偏后、而且核心力量没有用好、直腰打的。如果小郑提上一点打一拍正手上旋左小斜线或中右线半发力球(居边3米安全区域)的话,高夫就很难防守了。退一步讲,如果高夫防住小郑那样的球,回过来的球再打相持也是安全不掉分的上风球,起码保证高夫只要不发力进攻她就不能创造得分的情况,但直接白夫送的大机会球的还给她非收获性失误确实是影响心态,尤其是在这种关键胜盘局出现,本身这个球应该是30:0,变成了15:15,这个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局心态的变化。
2、第三盘第10局5:4(15:15)时,当小郑二发与高夫在中路展开反手对攻时,高夫的两次回球均是加保险地挑高了高度,降低了速度,球较慢,且也力量明显变弱,节奏拉慢,证明高夫已经累得体力透支,在决胜盘她害怕打平快下网而选择了更保险的多打一拍的策略,立求郑失误,这回合郑在第一拍的反手向右一点的中路小斜线其实贯彻的战术很成功:像高夫一样的半发力地把球先回过去,力求不失误、等对手失误,也为保存体力,等机会好再发力进攻。而高夫第二拍回过来的反而是一个机会不错的轻球,球也慢,只是稍有些深,小郑看到这个半机会出现后,竟没有脚步移动,直接选择反手发力地变直线,这球直接出了底线1米远,这个球如果在体力不好时是不敢轻易用反手发力去变线的,因为首先脚步没有移动到位、也没有压低重心,其次还是反手,风险较高,而且高夫也没有被调离,这种球哪怕打过去,高夫也会防守到,并无法形成致胜分或创造出致胜分或回到高夫的正手位,不如选择仍像第一拍一样打一拍保险的反手中斜线,与高夫形成相持等她失误是比较优的选择,哪怕是反手中或小斜线,只要不发力,用半发力半借力地回过去一条长线即可,像第一拍那样磨,高夫就是更有压力的一方,退一步讲,如果是半发力的把球回到高夫的正手位,再展开正手与正手的争夺,等待高夫的失误,也是一个好选择,但这一个半机会球稍有犹豫的念头,造成了小郑的失误,这就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在看到机会时,爱发力去拿致胜分,反手发力过猛,反手一般做为防守,以半借力半发力为主,至今没有见过哪个反手特别强的底线发力变直线攻击手,一般要借力或半发力打。小郑这个球看挥拍动作明显就是过大,过猛,是一个明显的发力球,错误的选择。这个失误没有一点价值,因为高夫没有失位。连着两个胜盘局的失误造成了小郑在此时心理开始崩溃。
3、仍然是胜盘局第三盘第10局5:4(15:30)时,小郑一发外角时速很好,高夫几乎失去重心地把球接回到了浅区中路,是一个小郑大好的进攻机会,小郑这次脚步移动了,也上提了,用正手上旋打直线,但这次发力过猛了,又是出了一点底线,出了约半米,这种球,这么好的机会,在决胜盘如此关键的回合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什么原因?心态,因为前两球本是好机会,自己因为着急,选择了发力进攻,第一球因体力累、不想打多拍还情有可原,第二球就是连锁反应,急躁地想一下打死对手,但高夫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球员,现在有了发球,攻防顶级,所以要更耐心。
下接截图

一、临场经验
双方在困难的时刻、关键分上,高夫更耐心,而且严格周密的赛前布置,她有过9战5胜萨巴的经验,知道如何应对力量型风格的选手,也有过1战1胜莱巴的经验,对强力发球手有取胜的心得。在第三盘当高夫发现小郑害怕半高球的时候就肆无忌惮地大量使用正手拉半高的小月亮球,而郑在面对这样的时刻又是让她想起在法网32强输给俄罗斯的阿涅娃相使用的后场月亮球了,本以为小郑会像奥运科贝尔一样地再有多打一拍的策略而不急于进攻的心态,但想拿冠军的心态确实过于着急,第三盘从第10局直到第13局抢七的四局球,几乎一半以上的球就是被高夫用这招克制,要么迫小郑失误、要么为下一拍进攻创造出了好机会。
第三盘后4局,高夫的正手开始发威,在发球局中加快节奏用正手及反手发力进攻打快猛,而在接发球局中放慢节奏用正手拉一、二拍高空球来过渡防守,伺机抓防守反击,或迫小郑进攻失误。这个临场的调整战术导致了郑被打乱了节奏、不知所措,在抢七中完全对半高空的小月亮球给打脑子错乱了,这种慢高球,给你那么长时间去移动侧身来打正手的机会却迷到用反手打平击了,不管给几个高球,郑始终从反手不管轻易换到正手打一拍月亮球回击或下压,或许是当时真的迷茫了。
二、心态
心态崩溃几个转折点:1、第三盘小郑的胜盘局第10局5:4(15:0)时,当高夫在被动的情况用正手回拍到小郑中路浅区,这个球明显看到高夫正手挑过来的是一个慢浅球,不是上旋,球并没有上跳,是向底线平着走,小郑看到这个机会球时,站着侧身变线直接打出了边界1米远,站位稍偏后、而且核心力量没有用好、直腰打的。如果小郑提上一点打一拍正手上旋左小斜线或中右线半发力球(居边3米安全区域)的话,高夫就很难防守了。退一步讲,如果高夫防住小郑那样的球,回过来的球再打相持也是安全不掉分的上风球,起码保证高夫只要不发力进攻她就不能创造得分的情况,但直接白夫送的大机会球的还给她非收获性失误确实是影响心态,尤其是在这种关键胜盘局出现,本身这个球应该是30:0,变成了15:15,这个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整局心态的变化。
2、第三盘第10局5:4(15:15)时,当小郑二发与高夫在中路展开反手对攻时,高夫的两次回球均是加保险地挑高了高度,降低了速度,球较慢,且也力量明显变弱,节奏拉慢,证明高夫已经累得体力透支,在决胜盘她害怕打平快下网而选择了更保险的多打一拍的策略,立求郑失误,这回合郑在第一拍的反手向右一点的中路小斜线其实贯彻的战术很成功:像高夫一样的半发力地把球先回过去,力求不失误、等对手失误,也为保存体力,等机会好再发力进攻。而高夫第二拍回过来的反而是一个机会不错的轻球,球也慢,只是稍有些深,小郑看到这个半机会出现后,竟没有脚步移动,直接选择反手发力地变直线,这球直接出了底线1米远,这个球如果在体力不好时是不敢轻易用反手发力去变线的,因为首先脚步没有移动到位、也没有压低重心,其次还是反手,风险较高,而且高夫也没有被调离,这种球哪怕打过去,高夫也会防守到,并无法形成致胜分或创造出致胜分或回到高夫的正手位,不如选择仍像第一拍一样打一拍保险的反手中斜线,与高夫形成相持等她失误是比较优的选择,哪怕是反手中或小斜线,只要不发力,用半发力半借力地回过去一条长线即可,像第一拍那样磨,高夫就是更有压力的一方,退一步讲,如果是半发力的把球回到高夫的正手位,再展开正手与正手的争夺,等待高夫的失误,也是一个好选择,但这一个半机会球稍有犹豫的念头,造成了小郑的失误,这就是长期养成的习惯,在看到机会时,爱发力去拿致胜分,反手发力过猛,反手一般做为防守,以半借力半发力为主,至今没有见过哪个反手特别强的底线发力变直线攻击手,一般要借力或半发力打。小郑这个球看挥拍动作明显就是过大,过猛,是一个明显的发力球,错误的选择。这个失误没有一点价值,因为高夫没有失位。连着两个胜盘局的失误造成了小郑在此时心理开始崩溃。
3、仍然是胜盘局第三盘第10局5:4(15:30)时,小郑一发外角时速很好,高夫几乎失去重心地把球接回到了浅区中路,是一个小郑大好的进攻机会,小郑这次脚步移动了,也上提了,用正手上旋打直线,但这次发力过猛了,又是出了一点底线,出了约半米,这种球,这么好的机会,在决胜盘如此关键的回合竟然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什么原因?心态,因为前两球本是好机会,自己因为着急,选择了发力进攻,第一球因体力累、不想打多拍还情有可原,第二球就是连锁反应,急躁地想一下打死对手,但高夫是一个非常有韧性的球员,现在有了发球,攻防顶级,所以要更耐心。
下接截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