款识:△逃禅老人画梅,有疏影横斜之致,偶仿其意。李方膺。△化工错落好风殊,南北枝分共一株。多谢画家秉直笔,先春烂漫后春无。戊辰冬日,李方膺写。△戊辰冬日,李方膺。△冷淡生涯画作殊,春光一半老江湖。故园草屋书千卷,辜负梅花三十株。晴江写意。△乾隆十三年小春月,写于皖江山谷祠。晴江。△手板迎官二十春,罗浮无梦到风尘。薄书那得琼瑶屑,怎教梅花不笑人。乾隆戊辰冬日,写于安庆郡,晴江李方膺。△梅古半无花。晴江。△雪片千层彻夜厌,挑灯研墨画梅梢。秀才偏是寒酸骨,冷淡知心故故交。李方膺自号晴江。△古干盘根碧玉枝,天机浩荡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晴江。△晴江写意。△素质比瑶瑰,贞心不易催。江南春信早,先寄一枝来。晴江李方膺。△十月风和作小春,闲拈笔墨最怡神。平生事事居迟钝,画到梅花不让人。戊辰十月写,晴江。 钤印:臣非老画师、柘湖、竹梧居、以酒为名、仆本恨人、何妨百不能、半舫、冰壑照人、江左病陋儒、癸未、小窗夜雨、画医目疾、翰墨苍头、李方膺、虬仲、游戏、大开笑口、晴江、木头老子 鉴藏印:染香阁、忍辱忘怨、集贤街西、真赏、鹤亭、冒广生印、水缋庵、疚斋、小三吾鉴藏、阿灵私印、房子(肖形)、慕园 题签:崇川李晴江墨梅册。小三吾鉴藏。钤印:小三吾鉴藏 平生梗概晴江笔 惟有画梅不让人 —李方膺《墨竹册》略读 罗汉松 “扬州八怪”享誉数百年之久最重要的原因大抵有二:一是反动于清初四王吴恽以来每况愈下、刻板复古的清新画风,及与之相应的绘画表现技法;一是虽然沉沦下僚、屡遭打击而仍然保持的不与时风、不入流俗的孤高的人品和气节,尤其能得到干嘉以降仕途坎坷甚至仕进无门的中下层知识分子的“心有戚戚”。要而言之,“扬州八怪”之名满天下,乃在他们“以气节为画、以人品为画”而“人如其画画如其人”耳。其中最特出的,自然是郑板桥和李方膺,而李方膺比郑板桥似更其鲠直和嫉恶如仇。 此册《墨梅册》正充盈着李方膺此种特出的人格张力。册共12开,皆出以折枝梅,或一或二,或偃或伏,或张或翕,或顺或逆,或繁或简,各各不同,变化万千。与他笔下的风竹一样,此册也可目为风梅,说的是晴江宦海沉浮而不甘西东的人品气节的笔墨外化,与他在另幅《风竹图》所题诗“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之说正同一枢机。 晴江与板桥莫逆,但晴江画竹,板桥拳拳服膺;晴江画梅,板桥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有一长题说:“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睛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工,以口口矣。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画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宜止曲行,不人尽天,复有莫知其然而然者,问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来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发,兴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于晴江之艺,自倾倒莫名;于晴江之梅,为不刊之论。 不过,李方膺笔下的风竹、风梅,另有一种寄托,比如他的《题画梅》诗即言:“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在与整个污浊社会抗争的同时,李方膺却对下层人民寄予了真切的关怀和同情,又希望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为劳苦大众送去温暖。此种精神,在他此册中亦可见之,如署款为“戊辰冬日”开中所题:“化工错落好风殊,南北枝分共一枝。多谢画家秉直笔,先春烂漫后春无。”以及 “手板迎官二十春,罗浮无梦到风尘。薄书那得琼瑶屑,怎教梅花不笑人”之言,都是如此。他甚至宣称自己“秀才偏是寒酸骨”,但“质比瑶瑰,贞心不易催”,足见其人其心。 此册中,晴江还对自己画梅绝诣进行了集中总结和论述,因此,将之目为晴江的画论集亦无不可。他首先直陈自己师法自然而自立家法,说:“古干盘根碧玉枝,天机浩荡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其次,晴江于画梅绝诣极为自矜,所谓“十月风和作小春,闲拈笔墨最怡神。平生事事居迟钝,画到梅花不让人。”可见一斑。 展览:1、Phoenix Art Museum,1985. 2、HongKong Museum of Art,NO.45,Oct.17-Nov.30,1986. 备注:1、冒广生、高居翰旧藏。冒广生(1873-1959),字鹤亭,号疚斋,江苏如皋人,冒襄后裔。光绪二十年(1894年)举人,后诰授资政大夫。历任刑部郎中、农工商部郎中等。后任国史馆纂修。建国后,任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特约顾问。近代著名诗人、词家和有精湛造诣的汉学家。着有《冒鹤亭词典论文集》、《疚斋词论》、《小三吾亭诗文集》。 高居翰(James Cahill,1926-),美国加州人,著名中国古代艺术研究者、收藏家。 2、谈月色、冒广生题跋。谈月色(1891-1976),原名古溶,又名溶溶,晚号珠江老人。广东顺德龙潭乡人。工诗善书画,篆刻、瘦金书、画梅驰誉海内外。 出版:《中国绘画总合图录》第一卷P344,东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