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听障者在自己查阅听力学知识或与听力师交流时,可能会经常接触到一个术语——“耳蜗死区”。简单来说,如果你在某一频段上存在耳蜗死区,那么无论助听器如何放大声音,你都无法听到该频段的声音,这种症状在听力学上可采用等效噪声测试(The Equivalent Noise, TEN)来诊断。绝大部分人的耳蜗死区都发生在2000Hz以上的高频区域,这导致他们在佩戴助听器后,言语识别能力的提升相对有限。
想象一下,拥有高频耳蜗死区的人就像一条有四车道的信息高速公路,但只有两条或三条车道能够正常通行,因此他们获取的信息量自然会减少。相比之下,没有耳蜗死区的听障者在佩戴助听器后可以达到90分的效果,而他们可能最多只能达到75到80分。
对于那些希望进一步提升言语清晰度的高频耳蜗死区听障者,人工耳蜗植入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但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中低频段还保留有尚可的残余听力,再加上手术风险、创伤、高昂成本以及长时间电击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他们可能最终不会选择这个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带有移频技术的助听器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移频技术(Frequency Shifting or Frequency Lowering),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因高频耳蜗死区而无法被听到的声音,转移到残余听力较好的中低频段。简而言之就是变调,相当于唱歌时高音唱不上去,于是选择“降八度”来唱。但需要注意的是,变调后的声音虽然能被听到,但与真实自然的声音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各品牌助听器均设有移频功能,它们不单是叫法不同(如可听度扩展、高频重塑或智能转频等),实际上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根据移频的策略不同可分为线性移频和非线性移频两类,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这在当今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助听器行业来说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听力师在处理高频耳蜗死区听障人士的听力问题时,会综合考虑他们的病史、言语识别能力退化程度以及耳蜗死区的分布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品牌和型号以及具体的移频策略。在验配过程中,听力师还会通过助听后听阈以及单音刺激音特殊模式下的真耳分析测试来辅助调试助听器的移频功能参数。
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如何帮助听障者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分阶段逐步适应新的言语体系以及鼓励他们通过后续的自身努力逐步纠正发音、提升言语清晰度。而这些笔者认为目前在行业内是比较欠缺的。
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以下三点:
对于语后聋的成年听障者,一开始可能会对变调后的声音感到不适应,甚至无法接受讲话时的唇齿音尾音。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坚持长期佩戴,就能逐渐适应。
刚佩戴移频助听器时,言语清晰度是不会立竿见影提升,甚至可能会暂时降低。这就好比关闭移频时助听器可能达到70分的效果,而刚开启移频时可能只有60分,效果比之前还低。但是,请佩戴者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从现在开始重新学习说话,大部分人在6个月之后,会发现助听器的效果可以从60分慢慢提升到80分。
听障者在佩戴已开启移频功能的助听器后,可以在家通过收听标准发音的新闻或故事,并同时阅读文字稿的方式来进行言语训练,这样可以更快地重建大脑的言语体系。如果能加上模仿发音的练习,还能起到纠正“大舌头”发音的功效。
总的来说,移频技术为高频耳蜗死区的听障者提供了除人工耳蜗之外的听力解决方案。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篇文章深入了解移频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其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并积极配合听力师进行言语训练,以获得最佳的聆听体验。
想象一下,拥有高频耳蜗死区的人就像一条有四车道的信息高速公路,但只有两条或三条车道能够正常通行,因此他们获取的信息量自然会减少。相比之下,没有耳蜗死区的听障者在佩戴助听器后可以达到90分的效果,而他们可能最多只能达到75到80分。
对于那些希望进一步提升言语清晰度的高频耳蜗死区听障者,人工耳蜗植入可能是一个解决方案。但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在中低频段还保留有尚可的残余听力,再加上手术风险、创伤、高昂成本以及长时间电击刺激可能带来的副作用,他们可能最终不会选择这个方案。在这种情况下,带有移频技术的助听器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移频技术(Frequency Shifting or Frequency Lowering),顾名思义,就是将原本因高频耳蜗死区而无法被听到的声音,转移到残余听力较好的中低频段。简而言之就是变调,相当于唱歌时高音唱不上去,于是选择“降八度”来唱。但需要注意的是,变调后的声音虽然能被听到,但与真实自然的声音相比已经发生了较大变化。
各品牌助听器均设有移频功能,它们不单是叫法不同(如可听度扩展、高频重塑或智能转频等),实际上处理方法也不一样(根据移频的策略不同可分为线性移频和非线性移频两类,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这在当今同质化非常严重的助听器行业来说还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听力师在处理高频耳蜗死区听障人士的听力问题时,会综合考虑他们的病史、言语识别能力退化程度以及耳蜗死区的分布情况,来选择合适的助听器品牌和型号以及具体的移频策略。在验配过程中,听力师还会通过助听后听阈以及单音刺激音特殊模式下的真耳分析测试来辅助调试助听器的移频功能参数。
但是,最为关键的还是如何帮助听障者建立合理的心理预期,分阶段逐步适应新的言语体系以及鼓励他们通过后续的自身努力逐步纠正发音、提升言语清晰度。而这些笔者认为目前在行业内是比较欠缺的。
在这里我主要强调以下三点:
对于语后聋的成年听障者,一开始可能会对变调后的声音感到不适应,甚至无法接受讲话时的唇齿音尾音。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只要坚持长期佩戴,就能逐渐适应。
刚佩戴移频助听器时,言语清晰度是不会立竿见影提升,甚至可能会暂时降低。这就好比关闭移频时助听器可能达到70分的效果,而刚开启移频时可能只有60分,效果比之前还低。但是,请佩戴者把自己当作一个小孩子,从现在开始重新学习说话,大部分人在6个月之后,会发现助听器的效果可以从60分慢慢提升到80分。
听障者在佩戴已开启移频功能的助听器后,可以在家通过收听标准发音的新闻或故事,并同时阅读文字稿的方式来进行言语训练,这样可以更快地重建大脑的言语体系。如果能加上模仿发音的练习,还能起到纠正“大舌头”发音的功效。
总的来说,移频技术为高频耳蜗死区的听障者提供了除人工耳蜗之外的听力解决方案。希望更多的人通过这篇文章深入了解移频技术,更重要的是能够对其建立合理的期望值,并积极配合听力师进行言语训练,以获得最佳的聆听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