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认识小红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出现了一个林红玉,“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她小红。这红玉年方十六岁”。
林红玉重了林黛玉和宝玉,这就奇了怪了,邪了门了,出大事了。林红玉兼二玉之名,兼二玉之美,啥意思?这是隐指林红玉出身高贵,来历不凡。秦可卿兼美钗黛,就不得了了,弄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林红玉兼名二玉,兼美二玉,那还得了。而且,男主宝玉不知道小红,女主凤姐不认识小红,这小红隐藏够深的。但是,宝钗却说小红“眼空心大”(二十七回)。宝钗是何等眼光之人,看得出一个三等丫鬟小红“眼空心大”。小红确实深藏不露,看得远,心胸大,是做大事之人。
林红玉,林黛玉,一字之差,有什么特别含意。林红玉,小红,都有一个“红”字,这个“红”字在《红楼梦》里是一个特殊存在,有特别意义。如:《红楼梦》,悼红轩,绛云轩,绛珠草,赤霞宫,怡红院,红豆、血泪、血痕等,都和宝玉黛玉作者有关。还有真真国女儿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真真国就是真的,是朱楼真的女儿也。谁是朱楼之真女儿,难道是林红玉,小红?小红是朱楼遗存的一小块红玉,不为人识,虽隐藏在民间,身份低微,但聪明伶俐,“俏丽干净”,有大胸怀,要干大事。
作者设置林红玉这么个人物,不简单,兼二玉之名,兼二玉之美。红玉、小红不离红字,一个“红”字贯穿全书。从名字看,小红肯定出身高贵,来历不凡。但她地位卑微,是个三等丫鬟,都不配倒茶递水,只能干粗活,如喂鸟扫地搬花跑腿。宝玉不识,凤姐不知。但小红虽地位卑微,人却素质不差,聪明伶俐,口齿清楚,有大见识,有大胸怀。此人可疑。
我们且不说小红和贾芸手帕传情故事和宝玉黛玉手帕传情故事相对,且不说脂批云在后四十回“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迷失无稿”,也就是小红在后四十回对宝玉等人有作为,忠心可嘉。
我们单看小红说的两段话就不得了,那不是一般人说的话,大有深意。第一段,第二十六回,红玉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这个话气魄很大,一二百年来,有众多重要人物和学者专家解释了这句话,说明此话很重要。这句话可以说是贾府,也可以说一个朝代,一种趋势,一种哲理,盛极而衰,等等。
但我也有一种看法,愚以为,还有另一层含意,这是在说《红楼梦》。《红楼梦》就是“千里搭长棚”,大结构,大场面,大气度。但《红楼梦》也有散场的时候。《红楼梦》人物散了,结束了;宝玉黛玉等十二钗也走了,散了;作者也走了散了;批者也走了,散了;读者也会走了,散了。
第二段,第二十七回,小红说了一大段著名的“奶奶”绕口令。红玉从平儿处来回凤姐的话,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人来了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这段就是著名的《红楼梦》“奶奶”绕口令,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此段总共有奶奶、我们奶奶、这里奶奶、五奶奶、舅奶奶、姑奶奶十四个奶奶。愚看着怎么象是曹雪芹借小红说奶奶而说《红楼梦》绕。凤姐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这就是说《红楼梦》有四五层意思。
小红这段奶奶绕口令就有三层意思,一是指《红楼梦》绕,线头多,穿插多,拐弯抹角,绕来绕去,把姑奶奶绕晕了头。二是指《红楼梦》“是四五门子话”,是四五层意思。1,贾家就有四五代,水、代、文、玉、草。2,住房结构有四五层: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是一层;大观园属二层;荣府三层;宁府四层;府外社会五层。3,文化思想也有四五层,具体也说不清,但不是某一种思想能概括。作者也不代表某个集团、某个朝代。4,《红楼梦》语言也有四五个方言,如:京话、吴语、满语、西北、江淮、湘赣等,是中华语言大杂烩,各家奶奶多。当然,京腔吴语是主调。5,作者四五个,如:石兄、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6,书名四五个,如:《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三,小红这段奶奶脱口秀是女人口舌,是凤姐平儿口舌,说的是奶奶的事,是说给奶奶、女人听的。也就是说,这一段是女人笔墨,是女作者写的婆婆妈妈的事。对应凡例第三条“此书只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只有女作者才能贴近闺中之事,才能“故叙闺中之事切”。此段奶奶绕口令就是例证。
小红这段奶奶脱口秀,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口齿清楚,嘎巴干脆,一丝不乱,这不是小户人家的女孩,这是有教养的女儿。作者为什么安排小红说以上两段话,这和小红的身份有关,和小红的隐身有关。
第二十七回。凤姐并不认得小红。旁边李纨说这是林之孝的女儿。这就是作者故意出错。凤姐是管家。林之孝两口子归凤姐直接领导,凤姐怎不知小红的事。李纨一个寡妇,守寡独居少出,怎会知道小红的事。这是作者有意出错,意为小红大有名堂,可思。凤姐看小红聪明伶俐,口齿清楚,就认小红为女儿。看官记住,凤姐认小红为女儿大有玄机。后来,凤姐知道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说道:“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成了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哪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林之孝夫妇真是天聋地哑吗,请看第十七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工作,说了一大篇话,谈了采买小尼姑小道姑之事;谈了一大段妙玉之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林之孝家的一点不地哑。说林之孝天聋也是不着边际。林之孝一点不天聋,精的很。林之孝是财物管家,还管田庄的事,贾琏有什么事都要和林之孝商量。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还建议裁减家仆人口以减轻负担。第六十一回,林之孝家的还越权处理厨房柳家的,改用秦家的,很有手段头脑,一点不地哑。当然,后来平儿公平处理了此事。这么看,林之孝夫妇一点不天聋地哑。那为什么凤姐要这么说,那是作者一笔做二笔用,另有深意。
作者是说林红玉的父母天聋地哑,天,天子;地,大地,母亲。管天管地,就是皇帝皇后。小红父母原是大大管家,国家层面的大管家,皇帝也。天聋了,地哑了,就是人没了。小红是明皇族遗存人员,小公主之类,所以是“小红”也。小红有皇家血统,有公主素质,所以小红聪明伶俐,有见识,会说四五门子话,水平高。
小红是和巧姐有联系的。小红是巧姐长大的少女版。读者还记不记得,凤姐有大姐巧姐两个女儿,愚曾有专文论述,此略重复一下。凤姐有大姐巧姐两个女儿,实际上只有大姐一个女儿,到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大姐取名巧姐。原来那个巧姐在第二十七回、二十九回和大姐同时同框出现一下,以后再没出现。实际上那个巧姐是虚设,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动作,只是有个“巧姐”之名。先有一个巧姐,刘姥姥又给大姐取名巧姐,等于有两个巧姐,这是作者卖了个破绽。实际上,第一个“巧姐”就是贾家收养的一个小女孩,至于她的身份是什么,另说。愚在前文说过,这个“巧姐”就是女作者的幼年,三四岁。作者在第二十七回、二十九回两次点这个“巧姐”,打破“孤证不立”,就证明了这个小女孩的特殊存在。以后,现在,这个巧姐长大了,就是现在转换成了“小红”,这个小公主换一种形式生存下来。所以作者要凤姐再认小红为女儿,这就和巧姐对上景了,只是换了个人名而已。
凤姐认小红为女儿,和认巧姐为女儿一样,这就对上榫了。大姐才是凤姐的亲生女儿。当然,这个巧姐、小红真真假假,隐隐忽忽,若有若无,只是这个意思。作者隐指有这么个小女孩存在。凤姐贾琏跟林之孝夫妇熟得很,怎么会不知道林之孝夫妇有这么个女儿,连不太出门不太管事 的李纨都知道林之孝有这么个女儿,而且由李纨来告诉凤姐此事,这不是要读者交智商税吗?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破绽。
小红就是小公主的替身,也是女作者的分身,所以林红玉兼二玉之名,兼二玉之美。谁能兼名二玉,兼美二玉,作者也,只有作者才能创作出宝玉黛玉。巧姐,小红;以后乡村“美女纺织”;再以后,妙玉(玉香)带发修行,修心写书,这就是女作者的生存轨迹。
所以,书中巧姐总也长不大,老要抱着,就几岁吧,到四十二回以后就消失了,八十回脂本。实际上,巧姐也长大了,转换成了小红,也是凤姐的女儿。所以为什么凤姐要认小红为女儿,只是巧姐换成小红而已。这是作者特笔,女作者在书中时隐时现,草蛇灰线,是一种特殊存在。以后大观园贾府都衰败了,子孙流散,到最后,就剩这个巧姐,即小红。千难万难,“天缘巧合”,也就是女作者玉香。女娲炼造补天石,“只单单的剩了这一块”,弃在人间。此补天石幻化成通灵宝玉,通灵宝玉是一块红玉。石上有书,红玉(玉香)写了初版《石头记》。
林黛玉,林红玉,一字之差,说明林红玉(巧姐)和林黛玉一样高贵。此书,凡带“玉”字,都是作者尊崇的对象,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玉香、爱玉、通灵宝玉,都是一路的。所以巧姐长大了是林红玉,聪明伶俐,口雌清楚,写作人才。所以,小红在书中起点很高,和其他丫头不一样,不是一个三等丫鬟的样子。小红聪明伶俐,说话大气,有胸怀,口齿清楚,能说奶奶绕口令。说话水平高,暗指写作水平高,和妙玉一样,技压群芳,这是一条线连着的。小红促成了《红楼梦》的诞生。
《红楼梦》就是讲“红玉”的故事,补天石幻化的“通灵宝玉”就是红的。第八回,宝钗看通灵宝玉“灿若明霞”。此书开篇,宝玉黛玉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赤霞和绛珠都是红色。宝玉还是“绛洞花王”,“怡红公子”,“茜纱公子”,是红色。绛珠是红色的果子,黛玉的前身是绛珠红色,也就是底色是红色,黛青叶子遮蔽,所以是黛玉。林红玉兼宝玉黛玉之红之玉。林红玉林黛玉都姓林,林家人。“红”是《红楼梦》的标志。曹雪芹是在“悼红轩”写成《红楼梦》。“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小红还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思,仅存的一点红,朱明公主仅存。《红楼梦》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小红也。咋整。
(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
《红楼梦》第二十四回,出现了一个林红玉,“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小名红玉,只因玉字犯了林黛玉宝玉,便都把这个字隐起来,便都叫她小红。这红玉年方十六岁”。
林红玉重了林黛玉和宝玉,这就奇了怪了,邪了门了,出大事了。林红玉兼二玉之名,兼二玉之美,啥意思?这是隐指林红玉出身高贵,来历不凡。秦可卿兼美钗黛,就不得了了,弄出了惊天动地的大事。林红玉兼名二玉,兼美二玉,那还得了。而且,男主宝玉不知道小红,女主凤姐不认识小红,这小红隐藏够深的。但是,宝钗却说小红“眼空心大”(二十七回)。宝钗是何等眼光之人,看得出一个三等丫鬟小红“眼空心大”。小红确实深藏不露,看得远,心胸大,是做大事之人。
林红玉,林黛玉,一字之差,有什么特别含意。林红玉,小红,都有一个“红”字,这个“红”字在《红楼梦》里是一个特殊存在,有特别意义。如:《红楼梦》,悼红轩,绛云轩,绛珠草,赤霞宫,怡红院,红豆、血泪、血痕等,都和宝玉黛玉作者有关。还有真真国女儿诗:“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真真国就是真的,是朱楼真的女儿也。谁是朱楼之真女儿,难道是林红玉,小红?小红是朱楼遗存的一小块红玉,不为人识,虽隐藏在民间,身份低微,但聪明伶俐,“俏丽干净”,有大胸怀,要干大事。
作者设置林红玉这么个人物,不简单,兼二玉之名,兼二玉之美。红玉、小红不离红字,一个“红”字贯穿全书。从名字看,小红肯定出身高贵,来历不凡。但她地位卑微,是个三等丫鬟,都不配倒茶递水,只能干粗活,如喂鸟扫地搬花跑腿。宝玉不识,凤姐不知。但小红虽地位卑微,人却素质不差,聪明伶俐,口齿清楚,有大见识,有大胸怀。此人可疑。
我们且不说小红和贾芸手帕传情故事和宝玉黛玉手帕传情故事相对,且不说脂批云在后四十回“狱神庙红玉茜雪一大回文字迷失无稿”,也就是小红在后四十回对宝玉等人有作为,忠心可嘉。
我们单看小红说的两段话就不得了,那不是一般人说的话,大有深意。第一段,第二十六回,红玉道:“千里搭长棚,没有个不散的筵席”。这个话气魄很大,一二百年来,有众多重要人物和学者专家解释了这句话,说明此话很重要。这句话可以说是贾府,也可以说一个朝代,一种趋势,一种哲理,盛极而衰,等等。
但我也有一种看法,愚以为,还有另一层含意,这是在说《红楼梦》。《红楼梦》就是“千里搭长棚”,大结构,大场面,大气度。但《红楼梦》也有散场的时候。《红楼梦》人物散了,结束了;宝玉黛玉等十二钗也走了,散了;作者也走了散了;批者也走了,散了;读者也会走了,散了。
第二段,第二十七回,小红说了一大段著名的“奶奶”绕口令。红玉从平儿处来回凤姐的话,红玉道:“平姐姐说,我们奶奶问这里奶奶好。原是我们二爷不在家,虽然迟了两天,只管请奶奶放心。等五奶奶好些,我们奶奶还会了五奶奶来瞧奶奶呢。五奶奶前儿打发人来了说,舅奶奶带了信来了,问奶奶好,还要和这里的姑奶奶寻两丸延年神验万全丹。若有了,奶奶打发人来,只管送我们奶奶这里,明儿有人去就顺路给那边舅奶奶带去的。”这段就是著名的《红楼梦》“奶奶”绕口令,极具中华传统文化特色。此段总共有奶奶、我们奶奶、这里奶奶、五奶奶、舅奶奶、姑奶奶十四个奶奶。愚看着怎么象是曹雪芹借小红说奶奶而说《红楼梦》绕。凤姐道:“怨不得你不懂,这是四五门子的话呢。”这就是说《红楼梦》有四五层意思。
小红这段奶奶绕口令就有三层意思,一是指《红楼梦》绕,线头多,穿插多,拐弯抹角,绕来绕去,把姑奶奶绕晕了头。二是指《红楼梦》“是四五门子话”,是四五层意思。1,贾家就有四五代,水、代、文、玉、草。2,住房结构有四五层:怡红院、潇湘馆、蘅芜苑是一层;大观园属二层;荣府三层;宁府四层;府外社会五层。3,文化思想也有四五层,具体也说不清,但不是某一种思想能概括。作者也不代表某个集团、某个朝代。4,《红楼梦》语言也有四五个方言,如:京话、吴语、满语、西北、江淮、湘赣等,是中华语言大杂烩,各家奶奶多。当然,京腔吴语是主调。5,作者四五个,如:石兄、空空道人、吴玉峰、孔梅溪、曹雪芹、脂砚斋。6,书名四五个,如:《石头记》、《情僧录》、《红楼梦》、《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三,小红这段奶奶脱口秀是女人口舌,是凤姐平儿口舌,说的是奶奶的事,是说给奶奶、女人听的。也就是说,这一段是女人笔墨,是女作者写的婆婆妈妈的事。对应凡例第三条“此书只着意于闺中,故叙闺中之事切”。只有女作者才能贴近闺中之事,才能“故叙闺中之事切”。此段奶奶绕口令就是例证。
小红这段奶奶脱口秀,犹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口齿清楚,嘎巴干脆,一丝不乱,这不是小户人家的女孩,这是有教养的女儿。作者为什么安排小红说以上两段话,这和小红的身份有关,和小红的隐身有关。
第二十七回。凤姐并不认得小红。旁边李纨说这是林之孝的女儿。这就是作者故意出错。凤姐是管家。林之孝两口子归凤姐直接领导,凤姐怎不知小红的事。李纨一个寡妇,守寡独居少出,怎会知道小红的事。这是作者有意出错,意为小红大有名堂,可思。凤姐看小红聪明伶俐,口齿清楚,就认小红为女儿。看官记住,凤姐认小红为女儿大有玄机。后来,凤姐知道小红是林之孝的女儿,说道:“我成日家说,他们倒是配成了一对夫妻,一个天聋,一个地哑,哪里承望养出这么个伶俐丫头来”。林之孝夫妇真是天聋地哑吗,请看第十七十八回。林之孝家的向王夫人汇报工作,说了一大篇话,谈了采买小尼姑小道姑之事;谈了一大段妙玉之事,条理清楚,层次分明。林之孝家的一点不地哑。说林之孝天聋也是不着边际。林之孝一点不天聋,精的很。林之孝是财物管家,还管田庄的事,贾琏有什么事都要和林之孝商量。第七十二回,林之孝还建议裁减家仆人口以减轻负担。第六十一回,林之孝家的还越权处理厨房柳家的,改用秦家的,很有手段头脑,一点不地哑。当然,后来平儿公平处理了此事。这么看,林之孝夫妇一点不天聋地哑。那为什么凤姐要这么说,那是作者一笔做二笔用,另有深意。
作者是说林红玉的父母天聋地哑,天,天子;地,大地,母亲。管天管地,就是皇帝皇后。小红父母原是大大管家,国家层面的大管家,皇帝也。天聋了,地哑了,就是人没了。小红是明皇族遗存人员,小公主之类,所以是“小红”也。小红有皇家血统,有公主素质,所以小红聪明伶俐,有见识,会说四五门子话,水平高。
小红是和巧姐有联系的。小红是巧姐长大的少女版。读者还记不记得,凤姐有大姐巧姐两个女儿,愚曾有专文论述,此略重复一下。凤姐有大姐巧姐两个女儿,实际上只有大姐一个女儿,到第四十二回,刘姥姥给大姐取名巧姐。原来那个巧姐在第二十七回、二十九回和大姐同时同框出现一下,以后再没出现。实际上那个巧姐是虚设,没有一句话,没有一个动作,只是有个“巧姐”之名。先有一个巧姐,刘姥姥又给大姐取名巧姐,等于有两个巧姐,这是作者卖了个破绽。实际上,第一个“巧姐”就是贾家收养的一个小女孩,至于她的身份是什么,另说。愚在前文说过,这个“巧姐”就是女作者的幼年,三四岁。作者在第二十七回、二十九回两次点这个“巧姐”,打破“孤证不立”,就证明了这个小女孩的特殊存在。以后,现在,这个巧姐长大了,就是现在转换成了“小红”,这个小公主换一种形式生存下来。所以作者要凤姐再认小红为女儿,这就和巧姐对上景了,只是换了个人名而已。
凤姐认小红为女儿,和认巧姐为女儿一样,这就对上榫了。大姐才是凤姐的亲生女儿。当然,这个巧姐、小红真真假假,隐隐忽忽,若有若无,只是这个意思。作者隐指有这么个小女孩存在。凤姐贾琏跟林之孝夫妇熟得很,怎么会不知道林之孝夫妇有这么个女儿,连不太出门不太管事 的李纨都知道林之孝有这么个女儿,而且由李纨来告诉凤姐此事,这不是要读者交智商税吗?事出反常必有妖,这是作者有意留下的破绽。
小红就是小公主的替身,也是女作者的分身,所以林红玉兼二玉之名,兼二玉之美。谁能兼名二玉,兼美二玉,作者也,只有作者才能创作出宝玉黛玉。巧姐,小红;以后乡村“美女纺织”;再以后,妙玉(玉香)带发修行,修心写书,这就是女作者的生存轨迹。
所以,书中巧姐总也长不大,老要抱着,就几岁吧,到四十二回以后就消失了,八十回脂本。实际上,巧姐也长大了,转换成了小红,也是凤姐的女儿。所以为什么凤姐要认小红为女儿,只是巧姐换成小红而已。这是作者特笔,女作者在书中时隐时现,草蛇灰线,是一种特殊存在。以后大观园贾府都衰败了,子孙流散,到最后,就剩这个巧姐,即小红。千难万难,“天缘巧合”,也就是女作者玉香。女娲炼造补天石,“只单单的剩了这一块”,弃在人间。此补天石幻化成通灵宝玉,通灵宝玉是一块红玉。石上有书,红玉(玉香)写了初版《石头记》。
林黛玉,林红玉,一字之差,说明林红玉(巧姐)和林黛玉一样高贵。此书,凡带“玉”字,都是作者尊崇的对象,宝玉、黛玉、妙玉、红玉、玉香、爱玉、通灵宝玉,都是一路的。所以巧姐长大了是林红玉,聪明伶俐,口雌清楚,写作人才。所以,小红在书中起点很高,和其他丫头不一样,不是一个三等丫鬟的样子。小红聪明伶俐,说话大气,有胸怀,口齿清楚,能说奶奶绕口令。说话水平高,暗指写作水平高,和妙玉一样,技压群芳,这是一条线连着的。小红促成了《红楼梦》的诞生。
《红楼梦》就是讲“红玉”的故事,补天石幻化的“通灵宝玉”就是红的。第八回,宝钗看通灵宝玉“灿若明霞”。此书开篇,宝玉黛玉前身是赤霞宫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赤霞和绛珠都是红色。宝玉还是“绛洞花王”,“怡红公子”,“茜纱公子”,是红色。绛珠是红色的果子,黛玉的前身是绛珠红色,也就是底色是红色,黛青叶子遮蔽,所以是黛玉。林红玉兼宝玉黛玉之红之玉。林红玉林黛玉都姓林,林家人。“红”是《红楼梦》的标志。曹雪芹是在“悼红轩”写成《红楼梦》。“昨夜朱楼梦,今宵水国吟”。小红还有“万绿丛中一点红”的意思,仅存的一点红,朱明公主仅存。《红楼梦》也是“万绿丛中一点红”,小红也。咋整。
(2024年11月18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