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拉曼卡吧 关注:599贴子:9,257
  • 7回复贴,共1

【转贴·文学】走近梅厄·沙莱夫的世界——中文版《蓝山》序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走近梅厄·沙莱夫的世界——中文版《蓝山》序言
2006-12-19 10:38:15 来源:易文网 作者:钟志清


IP属地:北京1楼2010-11-07 10:51回复
    梅厄·沙莱夫的家倒是舒适而别具一格。房子坐落在耶路撒冷城南一个优美、静谧的居民区内,凭窗极目远眺,是冲突连绵的希伯伦,1948年之前那里曾经是伊拉克驻巴勒斯坦使馆的办事处。沙莱夫夫妇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搬到那里,开始只有一套住房,后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又将毗邻的住房买进,把两套房子打通。整套住宅显得很宽大,但几乎每个房间都有一面墙壁摆满了书。那是以色列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梅厄的父亲是一个画家兼诗人,叔叔是个散文家,堂妹则是《爱情生活》的作者、目前在文坛大红大紫的兹鲁亚·沙莱夫,妹妹也是一个文学编辑,是梅厄每部作品的第一位读者与评论人。夫人瑞娜在以色列航空公司工作,她热情好客,那开朗活泼的个性使人能够一见如故。
        其家庭还体现出许多以色列之家的共同特点,注重家族传统与子女教育。客厅里摆放着梅厄和瑞娜祖父母、父母的照片和他们本人幼时的留影。家中最好的房间以前给女儿居住,女儿搬出后又转让给儿子。儿子最初勤工俭学时,前三天学徒期按照规定得不到工资,性格有些稚气的他不免有些失望。梅厄却决定自己为儿子支付三天的工资,目的是想培养他作为男子汉所应有的自信与成就感。梅厄夫妇在业余时间喜欢看电影,包括中国电影,他说在看中国电影时的强烈感受就是人性是相通的,不管地域相隔有多么遥远。他们对中国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与尊崇。梅厄到中国时,喜欢独自逛食品街。他一句中文也不懂,但通过掌上画图的方式,竟然能够同人们交流。多年后谈到这种经历,他还会喜不自胜。2002年冬季,他应邀到本一古里安大学作讲座,我当时正在那里的希伯来文学系读博士。他和夫人以及另一个朋友竟然特意安排出近两个小时,到我住的学生宿舍品尝中国饺子。
        梅厄·沙莱夫尽管不喜欢同以色列当权派与政治家交友,曾写文章讽刺揶揄以色列现总统卡察夫在文学与艺术关系问题上所发表的见解,但在以色列读者心目中,他是一位有优秀见地的作家和新闻工作者。他本人曾经参加过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飞弹受伤。作为犹太人,他说不同意某些人回归1948年之前的说法。那样则意味着以色列国家的终结。但是他一直主张以色列应归还“六日战争”时占领的巴勒斯坦领土,让巴勒斯坦人拥有自己的国家与土地。他说尽管许多人不情愿这样做,但确实别无选择,因为希伯来语中有类似“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比喻。
        多数中国读者可能对梅厄·沙莱夫的名字还感到陌生。1999年,《世界文学》第2期登载《蓝山》选译,我当时作为责任编辑曾就《蓝山》与选本译者、著名编剧黄继苏先生进行交流,黄先生对《蓝山》的情致与韵味甚为推崇,每每报以共鸣。时隔数年,我们又读到了于海江、张颖两位青年译者翻译的《蓝山》全本,确实让人感到高兴。


    IP属地:北京2楼2010-11-07 10:53
    回复
      这是另外一篇,同一个作者写的:
      “穿短裤”的以色列作家 作者: 钟志清 | 2008年03月26日 08:38


      IP属地:北京3楼2010-11-07 10:54
      回复
        在写《蓝山》的书评,钟老师的两篇文章,给了我很多参考,特此转贴于我的个人贴吧。
        很佩服钟老师,希伯来文很厉害


        IP属地:北京5楼2010-11-07 11:37
        回复
          梅厄·沙莱夫的照片,很憨厚的大叔

          


          IP属地:北京6楼2010-11-07 12:07
          回复
            我也好想去以色列亲眼见见那种社会啊……


            7楼2010-11-30 22:47
            回复
              还是缓缓吧。现在的中伊关系太好了。
              去以色列会不太受欢迎的。


              IP属地:北京8楼2010-12-02 18:26
              回复
                07年接受《明镜》杂志采访时的照片。
                看样子生发成功了比6楼的照片年轻哦~

                


                IP属地:北京9楼2010-12-27 15: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