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吧 关注:1,192,928贴子:8,759,227

【活动】不明白余华这种无良作家还有人吹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初我也是他的粉丝,看完全套的书,看完好几遍后发现,描写的都是反动史观,不是真实历史,比如 cr 时期的历史(例如兄弟)左不左右不右(例如第七天),吹的太高了,只是一个破写书的,一个服务于市场的卑微小作家而已,市场大家喜欢看什么就写什么,不管是不是真实的历史与现实。引用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发言:“许多小资产阶级作家并没有找到过光明,他们的作品就只是暴露黑暗,被称为“暴露文学”,还有简直是专门宣传悲观厌世的……反动时期的资产阶级文艺家把革命群众写成暴徒,把他们自己写成神圣,所谓光明和黑暗是颠倒的。只有真正革命的文艺家才能正确地解决歌颂和暴露的问题。一切危害人民群众的黑暗势力必须暴露之,一切人民群众的革命斗争必须歌颂之,这就是革命文艺家的基本任务。应当反对这种无良作家和莫言一样的性质,只是故作高深,实则啥也不是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4-12-04 23:34回复
    活着。这书可以的,虽然我不想看。很多知名作家不都这样。冰心、郭沫若,哪一个不是迎合时代的。现在看他们作品就像废纸,但当时反响热烈。其实,你说余华反dong,那也可以说,郭沫若无病呻吟唯心主义带坏社会风气了。大部分文学作品其实不是来启迪人的,是来安慰人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2楼2024-12-06 06:29
    回复
      逆天百度贴吧把我的回复全删了,中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你百度比宪法还大,哈哈牛逼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4-12-06 09:44
      回复
        伤痛文学特色 毕竟那一代吃过时代的苦,不过改革开放后确实时代也给了一波富贵的机会


        IP属地:上海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4-12-07 17:35
        回复
          看过余华的大部分书,感觉他立场还行吧至少对PLA描写很正面(《活着》)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4-12-07 22:35
          收起回复
            怎么说呢,作品的解读往往具有多元性。我觉得他很真实,这是余华的特点能给清晰地表达社会现实,虽然会带有一定的批判性,但我觉得这并不等同于反动史观,一个年代一种背景。不同的人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会因个人经历、价值观等因素而有所不同。就像章惇和秦桧,你会选择骂哪个。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4-12-08 15:46
            回复
              是时代选择文学作品,不是文学作品去选择时代。时代的不同不仅是文学作品的不同,人的价值观也会改变。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4-12-08 17:09
              回复
                就像你说的在《活着》这本书里所表达的厌世情绪一样。最后富贵和牛回家这一幕,福贵到底是看清了活着的本质而平静的面对,还是对人生已经感到了麻木?我没有从全书任何一点看出来了福贵是看清了活着的本质这一点,反而是觉得大悲大难后的麻木,最后的结局也算一个半开放式的结局,就一单纯的控诉,厌世。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4-12-10 03:01
                收起回复
                  文学是对现实的叛逆,大学文学课第一节讲的。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4-12-10 19:48
                  回复
                    当时看人死的时候真的看哭了,文字的感染力可以的


                    IP属地:天津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4-12-11 23:41
                    回复
                      余华真没啥可看的,无非就那老几样,许三观,活着,细雨呼喊等等。尤其是文城,都烂成啥样子了。最近又和莫言一样,把自己之前的小说换个封面重新出版,吃相难看,没错,我说的就是那本《女人的胜利》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4-12-12 00:20
                      收起回复
                        余华的书我只看过活着所以现在我们对事不对人,这个问题我曾经想过但没有结论,后来得出了一个结论:任何可以赋予他人思想的书籍,是因时制宜的。贤时便用,不贤便辍。就像过去以儒术统治社会,那些圣贤书在人民思想没有开化时,是至尊般的存在。例如三字经 今天的思想,行为,放在封建时期也是以妖言惑众的罪名砍头啊,那为什么呼声还这么高呢。你想想这中间是不是存在联系


                        IP属地:河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4-12-14 02:00
                        回复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4-12-14 23:06
                          回复
                            你只是单纯不喜欢这段历史罢了
                            正视你自己


                            IP属地:日本来自iPhone客户端17楼2024-12-15 14:50
                            回复
                              明明挺真实的啊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4-12-16 0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