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斟灌李的迁来时间
关于斟灌李的迁来时间
---李 博 生
老人中,李瞻、李春序两教授的回忆录中说“原籍祖先,是从明初洪武年间,因移民大迁移……”说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时代迁来的,但不知他们根据如何,他们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且文化水准较高。
有文字,比较可靠的纪录应该是历次修家谱的序言。
第一次修谱人是乾隆年八世祖李炎。他在序言中说“始祖原籍江西之丰城,为湖茫李氏,明初上世祖母携子三人播山左……”
八世祖李焜也有一篇序言说“吾李氏自明初由江西迁居寿光,历年既久…”
第一次修谱是斟灌李最早纪录自己的历史文献,先祖认为本族是明初迁来。
特别要注意的是,八世李琬为修谱寻宗事宜,专门去了江西丰城湖茫村,见到了湖茫李氏叫李堡者,看到了湖茫李氏族谱,回来刻碑为记,这就是祖妈妈墓的卧碑。李琬是完成刊印第一部族谱的人。这篇碑记中,还提到了与“家乘所载若合”,就是说“上世祖战殁王事,祖母携子由江右渡江……”等事情,是祖辈留下的故事,李家早藏有文字记载,应该是祖妈妈留给后人的。可见先祖修建家谱,看来还是很慎重的,不但有祖宗留下的文字为证,还去江西寻过宗。
斟灌李氏家谱中,对李氏的活动,最早有纪录的年代是五世祖李汝英中举的时间,“前天启(明朝天启)甲子”科举人……,这是公元1624年。如果20-30年为一代人,那么就应该前推到1474-1524年,这还是属明朝前期。不过这是一家之见。
较早最可靠的年代纪录,应该是六世祖李适中进士的年代。李适中进士是在顺治丙戌年,也就是1646年。这是大清朝第一科,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有记载,三甲七十六名,这是公认的历史文献了。李适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活了三十九岁。他的弟弟李迥(国史有记录)生于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六月初五,活了七十五岁。他俩是六世,平均三十岁一代,就推到1466年前。
老家谱中还有一篇序言“李氏重修族谱序”是道光二十四年写。我看是安邱与斟灌合谱时,安邱方面的序言,其中说“余家之谱也自上世祖战殁于王事,祖母携子三人自江西来山东,迄今四百有余年矣……”道光二十四年是1844年,上溯四百年就是1444年,“余年矣”就是还要早,这就应该是比较接近的年代了。
值得注意的是,安邱李是李民的大哥李士之后,李士随母逃难时,应是董事的大孩子,或年轻人了,他应该记得出来的年代,这就是为什么安邱能说出“已有四百余年”的概念。
十三世李芳如也有一篇序言,其中有“……同治丙寅年接江西合谱家书中有云:明初有祖讳孟贤战殁于王事,子三奉母渡江。此据而祖讳始知第,道途阻隔合谱事未得遽行……”可见清同治年,江西与斟灌书信来往过,讨论过合谱事宜,并且江西也给出“明初”祖母出走山东的信息,和先祖的名讳“孟贤”。这是斟灌李第一次知道先祖名讳。
斟灌李氏历史上修过七次总谱(不算各支谱),且有李琬去过湖茫考证,江西、安邱都有过书信往来,均认为是“明初”李氏迁来斟灌。明末斟灌李开始有人走仕途做官了。而安邱李氏八世在明嘉靖年就有进士李迁悟《这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中都有记载,明中期就有做官的了。
据最近从民国县志中查到的,纪晓岚为九世李封题写的墓志铭全文中有这样的话:“公讳封,字紫绶,松园其别号也。先祖江西丰城人,明洪武初年迁山东寿光县之斟灌庄,故称斟灌李氏。”纪晓岚与李封同科进士,莫逆之交,那时科举是要查祖宗八代的。
最近发现的八世李琬的墓志中也有“明洪武初年迁来……”
据说,安丘李氏族谱中也有“明洪武二年”迁来的文字。
洪武年好象又早了几十年,而且历次修谱为什么又不明确是洪武年呢?先祖说的“明初”准确年代是什么?
只能寄希望族人有机会去江西寻祖时,搞清“斟灌李”迁来山东的准确年代。
关于斟灌李的迁来时间
---李 博 生
老人中,李瞻、李春序两教授的回忆录中说“原籍祖先,是从明初洪武年间,因移民大迁移……”说是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时代迁来的,但不知他们根据如何,他们已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且文化水准较高。
有文字,比较可靠的纪录应该是历次修家谱的序言。
第一次修谱人是乾隆年八世祖李炎。他在序言中说“始祖原籍江西之丰城,为湖茫李氏,明初上世祖母携子三人播山左……”
八世祖李焜也有一篇序言说“吾李氏自明初由江西迁居寿光,历年既久…”
第一次修谱是斟灌李最早纪录自己的历史文献,先祖认为本族是明初迁来。
特别要注意的是,八世李琬为修谱寻宗事宜,专门去了江西丰城湖茫村,见到了湖茫李氏叫李堡者,看到了湖茫李氏族谱,回来刻碑为记,这就是祖妈妈墓的卧碑。李琬是完成刊印第一部族谱的人。这篇碑记中,还提到了与“家乘所载若合”,就是说“上世祖战殁王事,祖母携子由江右渡江……”等事情,是祖辈留下的故事,李家早藏有文字记载,应该是祖妈妈留给后人的。可见先祖修建家谱,看来还是很慎重的,不但有祖宗留下的文字为证,还去江西寻过宗。
斟灌李氏家谱中,对李氏的活动,最早有纪录的年代是五世祖李汝英中举的时间,“前天启(明朝天启)甲子”科举人……,这是公元1624年。如果20-30年为一代人,那么就应该前推到1474-1524年,这还是属明朝前期。不过这是一家之见。
较早最可靠的年代纪录,应该是六世祖李适中进士的年代。李适中进士是在顺治丙戌年,也就是1646年。这是大清朝第一科,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中有记载,三甲七十六名,这是公认的历史文献了。李适生于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卒于清顺治十六年(1659年),活了三十九岁。他的弟弟李迥(国史有记录)生于万历四十八年十一月二十日,卒于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六月初五,活了七十五岁。他俩是六世,平均三十岁一代,就推到1466年前。
老家谱中还有一篇序言“李氏重修族谱序”是道光二十四年写。我看是安邱与斟灌合谱时,安邱方面的序言,其中说“余家之谱也自上世祖战殁于王事,祖母携子三人自江西来山东,迄今四百有余年矣……”道光二十四年是1844年,上溯四百年就是1444年,“余年矣”就是还要早,这就应该是比较接近的年代了。
值得注意的是,安邱李是李民的大哥李士之后,李士随母逃难时,应是董事的大孩子,或年轻人了,他应该记得出来的年代,这就是为什么安邱能说出“已有四百余年”的概念。
十三世李芳如也有一篇序言,其中有“……同治丙寅年接江西合谱家书中有云:明初有祖讳孟贤战殁于王事,子三奉母渡江。此据而祖讳始知第,道途阻隔合谱事未得遽行……”可见清同治年,江西与斟灌书信来往过,讨论过合谱事宜,并且江西也给出“明初”祖母出走山东的信息,和先祖的名讳“孟贤”。这是斟灌李第一次知道先祖名讳。
斟灌李氏历史上修过七次总谱(不算各支谱),且有李琬去过湖茫考证,江西、安邱都有过书信往来,均认为是“明初”李氏迁来斟灌。明末斟灌李开始有人走仕途做官了。而安邱李氏八世在明嘉靖年就有进士李迁悟《这在明清进士题名碑录》中都有记载,明中期就有做官的了。
据最近从民国县志中查到的,纪晓岚为九世李封题写的墓志铭全文中有这样的话:“公讳封,字紫绶,松园其别号也。先祖江西丰城人,明洪武初年迁山东寿光县之斟灌庄,故称斟灌李氏。”纪晓岚与李封同科进士,莫逆之交,那时科举是要查祖宗八代的。
最近发现的八世李琬的墓志中也有“明洪武初年迁来……”
据说,安丘李氏族谱中也有“明洪武二年”迁来的文字。
洪武年好象又早了几十年,而且历次修谱为什么又不明确是洪武年呢?先祖说的“明初”准确年代是什么?
只能寄希望族人有机会去江西寻祖时,搞清“斟灌李”迁来山东的准确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