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雪标志着冬季的深入,是自然界万物闭藏、阳气潜藏的时节。随着气温的逐渐下降,寒风凛冽,人体也易受到寒冷天气的影响,出现各种不适。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表示,大雪时节注重养生,不仅能够增强体质,抵御严寒,还能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的基础。以下是大雪时节3个不可忽视的养生要点,让我们一起记牢并实践。

1.藏阳气:保暖防寒,护住根本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于地下,人体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内藏于体内。要注意保护好身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头部是诸阳之会,易受风寒侵袭;颈部是连接头与身体的桥梁,寒气入侵易导致颈部僵硬;腰部是肾之府,受寒易引发腰痛;脚部则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血液循环较差,易受寒邪影响。
因此,穿戴保暖的衣物,如戴帽子、围巾、穿高腰裤、穿厚袜子,晚上用热水泡脚,都能有效保护阳气,防止因受寒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2.藏热量:饮食调养,温补为宜
大雪时节,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因此,饮食调养应以温补为主。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等,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充足的热量,还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我们可以有效地“藏”住热量,保持身体的温暖和健康。
此外,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苹果、菠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3.藏津液:适度饮水,保湿滋润
《黄帝内经》中提到:“津液者,润泽于外,滋养于内,不可或缺也。”津液不足会导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便秘等问题。大雪时节,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失水,因此,保湿滋润、藏住津液也是此时养生的重要一环。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体仍然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适度饮水,避免过度饮水导致水肿或过度利尿导致脱水。同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富含水分和滋润效果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等,来补充体内津液。
同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富含水分和滋润效果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等,来补充体内津液。此外,使用保湿滋润的护肤品,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也有助于防止皮肤干燥、皲裂等问题。通过合理的保湿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藏”住津液,保持身体的滋润和健康。
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大雪时节,按摩这4个穴位可起到抵御寒气、提升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赶紧学起来!
百会穴
定位: 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连线的正中。 功效: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 操作:食指、中指重叠按揉百会穴,由轻到重按3-5下,再左右旋转30至50次。
大椎穴
定位: 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操作:左右手交替空心掌轻轻拍打大椎穴,每次10次左右。
关元穴
定位: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操作:食指、中指重叠按揉关元穴,每次30至50次。
涌泉穴
定位: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 操作:双手拇指按揉同侧涌泉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临睡前,可先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再手指按揉穴位)。

1.藏阳气:保暖防寒,护住根本
大雪时节,天气寒冷,自然界的阳气潜藏于地下,人体阳气也应顺应自然,内藏于体内。要注意保护好身体的几个关键部位:头部、颈部、腰部和脚部。头部是诸阳之会,易受风寒侵袭;颈部是连接头与身体的桥梁,寒气入侵易导致颈部僵硬;腰部是肾之府,受寒易引发腰痛;脚部则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血液循环较差,易受寒邪影响。
因此,穿戴保暖的衣物,如戴帽子、围巾、穿高腰裤、穿厚袜子,晚上用热水泡脚,都能有效保护阳气,防止因受寒而引发的各种疾病。
2.藏热量:饮食调养,温补为宜
大雪时节,人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维持体温,因此,饮食调养应以温补为主。增加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食物摄入,如羊肉、牛肉、核桃、红枣等,这些食物不仅能提供充足的热量,还能增强身体的抗寒能力。《黄帝内经》有云:“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通过合理的饮食调养,我们可以有效地“藏”住热量,保持身体的温暖和健康。
此外,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和蔬菜,如柑橘、苹果、菠菜等,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
3.藏津液:适度饮水,保湿滋润
《黄帝内经》中提到:“津液者,润泽于外,滋养于内,不可或缺也。”津液不足会导致皮肤干燥、毛发干枯、便秘等问题。大雪时节,空气干燥,人体容易失水,因此,保湿滋润、藏住津液也是此时养生的重要一环。虽然天气寒冷,但人体仍然需要适量的水分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适度饮水,避免过度饮水导致水肿或过度利尿导致脱水。同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富含水分和滋润效果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等,来补充体内津液。
同时,可以通过食用一些富含水分和滋润效果的食物,如雪梨、银耳、百合等,来补充体内津液。此外,使用保湿滋润的护肤品,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也有助于防止皮肤干燥、皲裂等问题。通过合理的保湿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藏”住津液,保持身体的滋润和健康。
北京崇文门中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在这里特别提醒大家,大雪时节,按摩这4个穴位可起到抵御寒气、提升阳气、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赶紧学起来!
百会穴
定位: 位于人体的头部头顶正中,两耳尖直上连线的正中。 功效:清头散风、开窍醒神、回阳固脱。 操作:食指、中指重叠按揉百会穴,由轻到重按3-5下,再左右旋转30至50次。
大椎穴
定位: 位于后背正中线上,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功效:清热解表、截疟止痫。 操作:左右手交替空心掌轻轻拍打大椎穴,每次10次左右。
关元穴
定位: 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肚脐下3寸。
功效:培元固本、补益下焦。 操作:食指、中指重叠按揉关元穴,每次30至50次。
涌泉穴
定位: 位于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功效:散热生气。 操作:双手拇指按揉同侧涌泉穴,3-5分钟,以局部酸胀为度(临睡前,可先用热水泡脚20-30分钟,然后再手指按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