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马头石吧 关注:5贴子:305
  • 0回复贴,共1
孔子温和而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安详。
有人在诠释“温而厉”时说:与人交谈,应该语气温和而有礼貌。在温和而礼貌的同时,还必须做到严厉。这个“严厉”,不是语气和用语的严厉,而是对原则问题的坚持。不徇情枉法,不营私舞弊,正气凛然,自然让人肃然起敬。
关于“威严”和“凶猛”的区别,有人说,“不怒而令人敬畏”可谓“威严”,“怒而令人生畏”算是“凶猛”。“凶猛”往往抛却对对方的尊重,令人害怕而厌恶。“威严”则是自信、稳定和修养的体现与流露。
“庄重而安详”是人的内心状态,心无主见、遇事慌张的人怎么能做到庄重和安详?有内涵、有责任、有信念的人才能庄重,有气度、有历练、有献身精神的人才会安详。
总之,要多读书,修身养性,多历练,没有一定年纪是不可能做到的,也不需要做到,年轻人就该敢想敢冲.所谓年轻创业,年老守业是之也   性格包括性向与风格。性向是天生的,不易改变,风格是后天的努力所形成的,其决定关键在于教育。     重要的是:我们可以主动掌握的是自我教育,由此塑造自己的性格。孔子即是典型的例子。《论语》记载:“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
     这三句描述值得玩味,因为其中每一句都显示了“对立之统一”,在两极之间找到平衡点。认识孔子的性格,可以由此入手。
  
   温而厉,即在传授,沟通上态度都以温和为贵,这样可以让你身边的人,无论是工作关系还是生活关系上,他们能够如沐春风,乐于接受你的意见和指导。那对于厉,便是还是要严格要求,否则容易投机取巧,无论是工作还是学习都会打折扣。正如,在工作上,作为主管在态度上不能强硬,让下属感到不适,乐于对他们的工作给与支持和指导。同时,也不能放任自流,而不加以管理或者管教,或者监控。
   威而不猛,威”是由庄重所透显的威仪,所谓“君子不重,则不威”。这个威是沉稳内歙,而不是不苟言笑,举手投足合乎礼的要求,使人望而生敬畏之心。行动如此,说话亦然;所下的判断,凛凛然有正气,闻者足戒。--我的理解,便是威大约视为权威,这个权威就是人们对你的尊重,即你所言所做有理,让人心生敬畏之意,但不可因你是权威而咄咄逼人,蔑视他人,以一种谦和的心态处事,别人才愿意与你交流和沟通。
   至于“恭而安”,“恭”是客气、谨慎、矜持的意思。如果一心求恭,可能显得退缩、懦弱、迁就。修养固然必须顾虑人我关系的和谐,因此谦退、恭敬是应该的,但是一味如此,也可能丧失自己的原则,内心缺乏定见,无法自得其乐。孔子的“安”来自不假外求的精神与超越俗世评价的智慧。
   --我的理解:凡是该定一原则和底线,在必须进行妥协的时候,也必须要守住底线。在交往中,一味的退让反而显示你是个优柔寡断,无原则之人。所以,需明确自己心之所想。
     以上三句话显示了“执两用中”的功夫与境界。人的性格修养必须先界定积极明确的目标,如“温、威、恭”,努力以赴;同时要避免走向极端,如“不厉、猛、不安”,以免利害并陈,两相抵销。
   以孔子来说,这三方面的特质又是分别针对他与学生的关系、他与社会大众的来往以及他自处时的态度。合而观之,正是他生活内涵的三个焦点,塑造性格也应该有此考虑。



1楼2010-11-10 07:35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