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头记小说的一开始的第一回原文中,作者就明确说明:我的这篇小说故事情节是夸张虚构的(不是真的),我是假借夸张虚构的故事,来说明我要表达的主题。我的主题是什么?是人生的道理,也就是人生的事体情理。(大意)
引用这段原文: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人生的事体情理是分析人生现象的根据,是人生道德的底线,所有的人生疑难杂症的现象的分析都要以这个【事体情理】为根据来分析。
那在本楼所讲的【事体情理】是什么?
是人的血缘亲情,所有的人伦道德都应该以此为基准才对,没有血缘亲情那叫什么人性?
俗话说,“儿不嫌母丑,狗不嫌家贫”就是把这个血缘亲情作为这方面底线给划清了。
儿子不认自己的母亲,那就是不认自己的母亲了,不讲血缘亲情,这是不符合人的最基本的人性的。
这种事,作为一个制度从法律理论的高层次被确定下来,是要被质疑的被批判的。
那在传统古代极其讲究的人伦道德礼仪的规定,真的能有这么不通人性的礼节吗?
有!
就是石头记原文中的传统道德礼制规定的,赵姨娘的儿女,不能称呼自己的亲娘为母亲,要称呼不是自己的母亲的王夫人为母亲,而称呼自己的亲娘为姨娘,不能承认自己的亲舅为舅,要称呼不是自己亲娘的王夫人的兄弟为舅。
这都是为了符合古代传统尊卑有序道德而制定的礼制规定。
凡是按照这个礼制规定执行的孩子都是好孩子,比如探春(各种优良品质的描写小学生都能看懂),她就不喊自己的母亲为娘。
贾环就不尊重这个礼制规定,按照人的基本的本能,喊自己的母亲为娘,他就是一个坏孩子(各种相貌、性格、品质、道德的种种坏形象被描写的非常充分,小学生都能看出贾环是坏小子)。
这是在虚构的故事中的敕造国公府中的事情,那再往上一层说,在皇宫中的皇亲国戚中有没有这种事情?有!
这就是在23楼中所说的:“皇亲国戚中的一位偏远地区藩王的母亲,和皇上的皇后的区别说天地之差也差不多,但是一旦这位藩王阴差阳错的当上了皇帝的话,是要封自己的母亲为皇太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