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1 二气丹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
【组成】硫黄 (细研) 肉桂 (去皮, 为末) 各一分 干姜(炮, 为末) 朱砂 (研, 为衣) 各二钱 附子 (大者一枚, 炮, 去皮脐, 为末) 半两
【制剂】上药研匀, 用细面糊为丸, 如梧桐子大。【服法】每服三十丸, 煎艾汤放冷送下, 空腹, 食前服。
【功用】助阳消阴, 温里逐寒。
【主治】内虚里寒, 冷气攻击, 心胁脐腹胀满刺痛, 泄利无度, 呕吐不止, 自汗时出, 小便不禁, 阳气渐微, 手足厥冷; 伤寒阴证, 霍乱转筋, 久下冷痢, 少气羸困, 一切虚寒痼冷。
【按语】本方所治诸症, 皆因阳衰阴盛所致, 法当温阳消阴。方以调整阴阳二气为主, 故冠以“二气”之名。方中硫黄“能补命门真火不足”; 附子、肉桂大辛大热, 温补肾阳,助阳消阴, 合硫黄共治沉寒痼冷; 炮姜“守而不走”, 温中除寒; 艾叶辛热, “入肝脾肾三经, 为血中之阳, 有升有降, 合和以调气血而即以固脱也”。朱砂为衣, 既可作赋形剂, 又能“入肾逐水邪而走骨髓”。诸药合用, 可温补命门之火, 而消退阴寒。放冷后送服药丸, 是取其得气。
清《赤水玄珠全集》收藏此方时, 改以盐汤送服, 是取其“味咸走肾”而作引经之用。
【组成】硫黄 (细研) 肉桂 (去皮, 为末) 各一分 干姜(炮, 为末) 朱砂 (研, 为衣) 各二钱 附子 (大者一枚, 炮, 去皮脐, 为末) 半两
【制剂】上药研匀, 用细面糊为丸, 如梧桐子大。【服法】每服三十丸, 煎艾汤放冷送下, 空腹, 食前服。
【功用】助阳消阴, 温里逐寒。
【主治】内虚里寒, 冷气攻击, 心胁脐腹胀满刺痛, 泄利无度, 呕吐不止, 自汗时出, 小便不禁, 阳气渐微, 手足厥冷; 伤寒阴证, 霍乱转筋, 久下冷痢, 少气羸困, 一切虚寒痼冷。
【按语】本方所治诸症, 皆因阳衰阴盛所致, 法当温阳消阴。方以调整阴阳二气为主, 故冠以“二气”之名。方中硫黄“能补命门真火不足”; 附子、肉桂大辛大热, 温补肾阳,助阳消阴, 合硫黄共治沉寒痼冷; 炮姜“守而不走”, 温中除寒; 艾叶辛热, “入肝脾肾三经, 为血中之阳, 有升有降, 合和以调气血而即以固脱也”。朱砂为衣, 既可作赋形剂, 又能“入肾逐水邪而走骨髓”。诸药合用, 可温补命门之火, 而消退阴寒。放冷后送服药丸, 是取其得气。
清《赤水玄珠全集》收藏此方时, 改以盐汤送服, 是取其“味咸走肾”而作引经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