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高”是个不设上限的竞赛。孩子小小的身躯里,装满国人对身高的执念与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简一妈妈3年前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不甘心,但又无奈。当时简一身高一直位于同龄人水平的倒数10%,这让她每次带孩子做体检时都很焦虑。
“都说孩子可能是长得晚,但还是要来确认一下,我才能放心。不只是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家孩子够高吗?现在已经不是看着矮才会着急,只要发育速度不如预期,就可以开始着急了,何况我家还看着就矮!”简一妈妈开始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我那上海的闺蜜,比我更焦虑!
简一妈妈说:“我闺蜜在上海工作,上次视频她还给我讲,说她孩子的身高体重其实达到了全国标准,但对比‘上海表’,就不达标了。孩子现在5岁,身高才110厘米,我闺蜜身高162厘米,他老公是183厘米的大高个,但他们家孩子都只能刚过及格线。全国标准是111.3厘米,上海的标准都快114厘米了。”
“我都震惊了!全国标准还不够用,居然还有个‘上海表’!我心想现在孩子学习卷的要命,怎么身高也这么卷呢?你看,她给我发了这个表的照片。”
发布于2015年的“上海表”,这个表指的是上海一份单独制定的《上海地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参考值》,表里指标明显超过‘全国表’的平均标准。
专家科普
2023年,我国最新版儿童生长标准开始实施,旨在为全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参考指标。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身高体重标准,在国家最新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中均有列明,且标注了不同身高在标准中的位置。
据2005年制定的《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15岁男孩的身高中位数在169.8厘米,女孩为159.8厘米。百分位在P3—P50就说明孩子身高处于中下水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低于P50(50%)就会着急,但其实P3可以视为孩子身高的“及格线”,身高只要是P3—P97之间且生长速度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
2023年,我国卫健委最新发布了一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图源:卫健委
“家长之间经常会互相比较孩子的身高、体重,其实我最初不爱参与这类话题的讨论来着,结果这当妈当久了,发现不比还真不行。现在社会就是对身高有要求,你说你自身优秀就够了,可去哪儿没个见面印象呢?身高不够,做很多事情就是很困难。打个比方,工作简历、相亲网站都要求填身高吧,人家一看这个,个子矮,连‘面试’这轮儿都进不去……”
“你看我闺蜜,经常带孩子去体检、测骨龄,虽然医生表示孩子身高发育很正常,不必采用医疗手段干预,但是她依然非常在意,成天研究各种方法,比如给孩子制定饮食方案、运动方案,还花了两万给孩子做什么增高理疗……人家国际大都市的方法咱也听不懂,有没有用不清楚,但看这架势就是要‘不卷不休’。我俩这么一聊,我倒是觉得她比当年的我更焦虑。”
说完了闺蜜,简一妈妈开始讲自家女儿的故事,“我家情况是这样:我先生身高178厘米,我身高165厘米。2020年我女儿9岁,感觉在同龄人身高涨幅偏慢,但我们夫妻都不算低,总觉得不应该是现在这个身高,于是来咱们医院查了一下骨龄。当时是张新岗主任接诊,他和我们说,按照遗传身高,小朋友正常可以长到165厘米,但是我女儿骨龄比实际年龄多长了1.3岁。如果按照这个片子推算,孩子成年身高只有153厘米。”
《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男/女)》,2005年版|图源: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
“我的天呀当时听到这段话简直就像晴天霹雳,我自己都听出来我声音开始发抖了。我就仔细回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女儿太挑食,不爱喝牛奶也不爱吃鸡蛋,也可能是她性格内向总爱待在家里,不怎么去户外运动,孩子也确实保证不了每天10小时的睡眠,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们也没能解决,没办法,大家都在熬夜学,我实在不敢说‘咱作业完成不了也要睡觉这种话’,也可能是她有点胖,其实我发现她有一点开始发育了,会不会是性早熟……那几秒我把能想到的因素全都想了一遍,和张主任反映。”
“张主任还是比较认同我的推断,他说排除遗传因素,影响身高、骨龄的原因主要就是睡眠、饮食、运动、阳光,性早熟也会造成骨骺线提前闭合。”
“当时张主任就给我们制定了一套‘三维一体’的干预方案,除了专业手段,还在生活方式上给我们列了一个计划,比如学习上的计划安排,适当减负,;饮食上,保证蛋白质摄入,蔬菜和肉的比例是 60%和40%,每周吃三至四次牛排。除了游泳、羽毛球、篮球、跳舞穿插进行外,还要求她每天做20分钟蹦床跳或摸高跳。”
“那整个一年,我们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干预,严格控制孩子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一年后再来测骨龄,从原来的1.3年变成了0.8年。现在我女儿已经长到了163厘米,说实话我已经挺满意的了,这次再来,就是想再测一下骨龄,看看还有没有长高空间,但这回心情和之前真的完全不同,还挺放松的。”
“特别幸运遇上张主任,坚持他提供的正确方法我们才能获得成功!我家倒不追求‘卷身高’,但也不想孩子落下,张主任也是用非常科学健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而不是像有的机构那样‘揠苗助长’,3年多,一点副作用、一点不良反应都没有,孩子健健康康开开心心,体质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其实这就是家长最希望的。”简一妈妈话语中全是感恩与喜悦。
身高再焦虑,也不要“揠苗助长”
近年来,市场上生长激素类产品花样繁多,相关产品的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一位来就诊的家长和张主任说,她给孩子买身高增长贴、身高增长鞋垫,每天喂给孩子一堆补品,结果个子没见长,体重倒是直线上升。一检查,毫无疑问的性早熟。
张新岗主任建议,家长应该科学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要滥用偏方、激进治疗,不应该给孩子造成过多的精神压力。家长可以定点、定时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必要的时候建议测一下骨龄,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通过监测生长速率,判断影响生长的因素。
家长们不要一开始就想着用“科技与狠活”给孩子“助长”,可以参考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额,听从医生意见,用科学的方式放缓骨龄增速,帮助孩子“抓住”身高增长黄金期,获得理想身高。
简一妈妈3年前在朋友圈写下这句话,不甘心,但又无奈。当时简一身高一直位于同龄人水平的倒数10%,这让她每次带孩子做体检时都很焦虑。
“都说孩子可能是长得晚,但还是要来确认一下,我才能放心。不只是我,相信很多家长都会经常问自己这个问题:我家孩子够高吗?现在已经不是看着矮才会着急,只要发育速度不如预期,就可以开始着急了,何况我家还看着就矮!”简一妈妈开始讲述自己的心路历程。
我那上海的闺蜜,比我更焦虑!
简一妈妈说:“我闺蜜在上海工作,上次视频她还给我讲,说她孩子的身高体重其实达到了全国标准,但对比‘上海表’,就不达标了。孩子现在5岁,身高才110厘米,我闺蜜身高162厘米,他老公是183厘米的大高个,但他们家孩子都只能刚过及格线。全国标准是111.3厘米,上海的标准都快114厘米了。”
“我都震惊了!全国标准还不够用,居然还有个‘上海表’!我心想现在孩子学习卷的要命,怎么身高也这么卷呢?你看,她给我发了这个表的照片。”
发布于2015年的“上海表”,这个表指的是上海一份单独制定的《上海地区0-6岁儿童体格发育参考值》,表里指标明显超过‘全国表’的平均标准。
专家科普
2023年,我国最新版儿童生长标准开始实施,旨在为全国儿童的生长发育提供科学的参考指标。儿童在各个年龄段的身高体重标准,在国家最新的《7岁以下儿童生长标准》中均有列明,且标注了不同身高在标准中的位置。
据2005年制定的《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15岁男孩的身高中位数在169.8厘米,女孩为159.8厘米。百分位在P3—P50就说明孩子身高处于中下水平。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低于P50(50%)就会着急,但其实P3可以视为孩子身高的“及格线”,身高只要是P3—P97之间且生长速度正常,就不必过于担心。
2023年,我国卫健委最新发布了一份儿童身高体重标准表|图源:卫健委
“家长之间经常会互相比较孩子的身高、体重,其实我最初不爱参与这类话题的讨论来着,结果这当妈当久了,发现不比还真不行。现在社会就是对身高有要求,你说你自身优秀就够了,可去哪儿没个见面印象呢?身高不够,做很多事情就是很困难。打个比方,工作简历、相亲网站都要求填身高吧,人家一看这个,个子矮,连‘面试’这轮儿都进不去……”
“你看我闺蜜,经常带孩子去体检、测骨龄,虽然医生表示孩子身高发育很正常,不必采用医疗手段干预,但是她依然非常在意,成天研究各种方法,比如给孩子制定饮食方案、运动方案,还花了两万给孩子做什么增高理疗……人家国际大都市的方法咱也听不懂,有没有用不清楚,但看这架势就是要‘不卷不休’。我俩这么一聊,我倒是觉得她比当年的我更焦虑。”
说完了闺蜜,简一妈妈开始讲自家女儿的故事,“我家情况是这样:我先生身高178厘米,我身高165厘米。2020年我女儿9岁,感觉在同龄人身高涨幅偏慢,但我们夫妻都不算低,总觉得不应该是现在这个身高,于是来咱们医院查了一下骨龄。当时是张新岗主任接诊,他和我们说,按照遗传身高,小朋友正常可以长到165厘米,但是我女儿骨龄比实际年龄多长了1.3岁。如果按照这个片子推算,孩子成年身高只有153厘米。”
《全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百分位数值表(男/女)》,2005年版|图源:首都儿科研究所生长发育研究室
“我的天呀当时听到这段话简直就像晴天霹雳,我自己都听出来我声音开始发抖了。我就仔细回忆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可能是女儿太挑食,不爱喝牛奶也不爱吃鸡蛋,也可能是她性格内向总爱待在家里,不怎么去户外运动,孩子也确实保证不了每天10小时的睡眠,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们也没能解决,没办法,大家都在熬夜学,我实在不敢说‘咱作业完成不了也要睡觉这种话’,也可能是她有点胖,其实我发现她有一点开始发育了,会不会是性早熟……那几秒我把能想到的因素全都想了一遍,和张主任反映。”
“张主任还是比较认同我的推断,他说排除遗传因素,影响身高、骨龄的原因主要就是睡眠、饮食、运动、阳光,性早熟也会造成骨骺线提前闭合。”
“当时张主任就给我们制定了一套‘三维一体’的干预方案,除了专业手段,还在生活方式上给我们列了一个计划,比如学习上的计划安排,适当减负,;饮食上,保证蛋白质摄入,蔬菜和肉的比例是 60%和40%,每周吃三至四次牛排。除了游泳、羽毛球、篮球、跳舞穿插进行外,还要求她每天做20分钟蹦床跳或摸高跳。”
“那整个一年,我们严格遵循医嘱进行干预,严格控制孩子的生活节奏和饮食习惯,一年后再来测骨龄,从原来的1.3年变成了0.8年。现在我女儿已经长到了163厘米,说实话我已经挺满意的了,这次再来,就是想再测一下骨龄,看看还有没有长高空间,但这回心情和之前真的完全不同,还挺放松的。”
“特别幸运遇上张主任,坚持他提供的正确方法我们才能获得成功!我家倒不追求‘卷身高’,但也不想孩子落下,张主任也是用非常科学健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而不是像有的机构那样‘揠苗助长’,3年多,一点副作用、一点不良反应都没有,孩子健健康康开开心心,体质也比以前好了不少,其实这就是家长最希望的。”简一妈妈话语中全是感恩与喜悦。
身高再焦虑,也不要“揠苗助长”
近年来,市场上生长激素类产品花样繁多,相关产品的价格也不断水涨船高。一位来就诊的家长和张主任说,她给孩子买身高增长贴、身高增长鞋垫,每天喂给孩子一堆补品,结果个子没见长,体重倒是直线上升。一检查,毫无疑问的性早熟。
张新岗主任建议,家长应该科学监测孩子的生长发育,不要滥用偏方、激进治疗,不应该给孩子造成过多的精神压力。家长可以定点、定时给孩子量一次身高,必要的时候建议测一下骨龄,了解孩子的生长速度,通过监测生长速率,判断影响生长的因素。
家长们不要一开始就想着用“科技与狠活”给孩子“助长”,可以参考骨龄与实际年龄的差额,听从医生意见,用科学的方式放缓骨龄增速,帮助孩子“抓住”身高增长黄金期,获得理想身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