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位选手!《活着》!余华代表之作!叩问人心之力!《时代周刊》为之侧目!虽然未获诺贝尔文学奖但却已成无冕之王!
因为它是文学作品,一部伟大的艺术作品,因为作者这样富有同情心地叙述令人难以置信的,艰难的历史,能够给人以安慰,因为我们从农民福贵身上获得的安慰是一种美好的感觉……本书的价值无法用任何评论的词语来形容,“伟大”这个词在这本书面前也显得渺小。(德国《柏林日报》1998年1月31日)
《活着》是不失朴素粗粝的史诗,斗争与生存的故事,给人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残忍与善良的形象,在余华的笔下,人物在动物本能和人性之间的苦苦挣扎。余华加诸于叙述的那种冷酷的意志,使小说超出了常轨。(《华盛顿邮报》2003年11月2日)
《活着》是20世纪90年代迄今的一个出版奇迹,也是当代文学阅读史、接受史上的一个作家作品个案的影响力奇迹。这与该小说中发生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性的叙事嬗变有关,即余华在小说中几乎完全废止了传统意义上的心理描写。其中暗含了传统的心理描写在当代小说叙述中遭遇的困境和所发生的嬗变——由“心理性”人物观到“功能性”人物观的叙事演变。由此,《活着》不仅标示着余华小说创作的重要叙述转型和成熟,而且成为标示着中国当代文学经由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的先锋派文学转向后来的90年代甚至波及新世纪的文学发展和转向的文学转型之作。(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文学院教授刘艳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