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步吧 关注:145贴子:3,671
  • 6回复贴,共1

忧:四十年不散的阴魂 兼为《大秦帝国》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楼2010-11-12 18:33回复
    又抽风了。


    4楼2010-11-12 20:56
    回复
      司马迁真的那么珍惜生命,从而“谴责对于生命的冷酷的挥霍”吗?看看司马迁是怎样地赞美君王滥杀无辜的。在《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中司马迁写道:齐威王即位后九年不上朝,诸侯都来讨伐。一天齐威王召见即墨大夫对他说:“自从您治理即墨,毁谤您的言论每天都有。可是我派人到即墨视察,田野得到开发,百姓生活富足,官府没有积压公事,齐国的东方因而得到安。这是由于您不会逢迎我的左右以求得赞扬啊!”于是,封给他一万户食邑。又召见阿城大夫对他说:“自从你治理阿城,赞扬你的话每天都能听到。可是我派人到阿城视察,田野荒废,百姓贫苦。赵军进攻甄城你未能援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也不知道,你一定是贿赂了我的左右让他们替你文过饰非。”于是烹杀了阿城大夫,并把曾经说他好话的人也一起烹杀了。
      司马迁赞美道:于是齐国震惊,人人都不敢文过饰非,努力表现忠诚,齐国大治。诸侯二十年不敢对齐国用兵。
      齐威王仅凭身边人的一句话,就把众多大臣杀死,而且是残酷的烹杀,这是珍惜生命吗?封疆大吏犯了什么错误才是死罪,也全凭齐威王一时高兴。而且完全不看即墨和阿城的实际情况。即墨城在今天的胶东半岛上,处于齐国腹地,三面环海,西面是都城,远离诸侯的侵扰,所以它不可能有城池被占的事情发生。而阿城地处齐国西北边境,与赵国、魏国、卫国、燕国接壤。诸侯发兵,一抬脚就进了阿城的地界。在这样的地方,由于连连的战乱,百姓当然会逃离,当然无心耕作,土地自然会荒芜。
      而阿城大夫在这样的凶险之地,以一城之力,能够保证阿城不失,所辖大部分地区仍为齐国控制,已经实属不易了。看一看下图便一目了然。
      不给阿城大夫解释的机会,也不管有无大臣受贿的证据,一律烹杀,齐威王的做法是极端的君王独裁,可是司马迁对其赞赏有加。司马迁这是“站在真正人道主义的立场,谴责对于生命的冷酷的挥霍”吗? 恰恰相反,这才是在赞美独裁和暴政。司马迁的标签也名不副实。
      可是由于大部分读者并不会去研究具体的史实,这种贴标签从道德上欺骗读者从情感上征服读者的做法,就很容易奏效了。
      


      5楼2010-11-12 21:01
      回复
        按理说你批评一部历史小说,至少应该对那段历史研究一下。尤其是这部小说的作者对传统的认识提出了质疑,你至少应该把作者质疑的这段历史再读一遍,然后再来批评。可是大批判的作者们不用,反正有大义凛然的辞藻、名人名言、好人坏人的标签。管你是什么历史学家吴晗、地质学家李四光、人口学家马寅初,三板斧砍过去照批不误。
        比如李先生道:“秦始皇的‘焚书坑儒’,钳制言论,开了以言治罪的恶例”。
        不知道李先生有没有留意过战国时期的有关典籍,早在秦始皇出生前150年,“议国事者诛”就被明确写进了魏国的《法经》,说话不当全家人都要被杀;早在秦始皇出生前300年,孔子就以“心达而险”,“言伪而辩”等莫须有的罪名杀了鲁国著名学者少正卯。无论法律条文还是实际案例,早就是古已有之,怎么能说秦始皇“开了以言治罪的恶例”?
        


        7楼2010-11-12 21:01
        回复
          回复:9楼
          你这名字叫的很找抽!


          IP属地:广东10楼2010-11-15 12:43
          回复
            辩得好!真乃一剑封喉也!


            11楼2013-12-14 17:20
            回复
              这篇很精彩


              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16-12-27 21: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