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伊纳吧 关注:110贴子:1,412
  • 3回复贴,共1

【授权转载】从决心到决绝——析珀西 韦斯莱(BY:AnotherKOP)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授权书:
详见这贴:http://tieba.baidu.com/f?kz=933007346
========================================================
此文为哈学讨论第三期——人性的侧面 范文
原帖地址:
http://tieba.baidu.com/f?kz=754205685
这篇做第三期的范文,确实当之无愧。


1楼2010-11-12 19:15回复
                            从决心到决绝——析珀西•韦斯莱
           模范珀西在《凤凰社》中突然转变,令众人大呼意外。他是个勇敢的格兰芬多,是循规蹈矩的学生骨干,后来的回归也说明珀西并非卑鄙无耻。虽有当魔法部长的决心,可竟会弃家不顾加入魔法部准反派的行列,只留下决绝的背影。这背后有其复杂的动机,是他多个性格侧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几经挣扎,才使这个原本平面式的配角显得复杂鲜活。
             珀西应该从小就有了较高的工作(学习)成就动机。作为韦斯莱家的三儿子,珀西上有两个优秀的哥哥,下有四个小弟妹,他挤在中间自不好受。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进取之心人皆有之,只是孰强孰弱而已。加之孩子生来就有引起父母关注的愿望,亦即有马斯洛自我实现论中“爱与归属的需求”,珀西可能一直想赢得母亲的注意。而莫丽常将长子次子如何如何优秀挂在嘴边,珀西自然努力上进朝他们看齐,寻求母亲的关注。
            母亲莫丽虽有大堆家务需要照料,有大群儿女需要操心,但珀西的努力她应该都看在眼里。她引以为傲,动辄拿双胞胎与珀西作比,训斥前者调皮捣蛋胸无大志。这种比较对珀西而言无异于鼓励和表扬,促使他的成就动机成倍增长,愈发富有上进心。
             之所以珀西的上进心远强于同龄人,除了自身本能需求和母亲的赞赏,再有就是因为师长等的期望。《囚徒》里麦格一句“我原是指望你有更好的表现的”道破天机。据此我认为珀西最渴望的倒不是权力,而是得到他人肯定的嘉奖,这也是他追求上进的重要动力。
           
           所以,他的这种工作(学习)成就动机一开始是偏于自我表现的,是出于希望得到肯定的目的,而非为了自我实现。
          
           珀西依靠不懈的努力当上了级长,后又成为了男生头儿。他把这些成就归功于自己的能力,沾沾自喜之余,又想要不负期望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无意间背上一副沉重的十字架而不自知。因而六年级他留在学校过圣诞节,自称是因为“作为全优生,有责任在这段动荡的时期支持老师的工作”;后来,他得意地说要赶早完成坩埚报告,“比(克劳奇先生)想的要早些,争取主动”,体现出无比的自觉性。
          
            自觉上进的结果,就是他目标明确,志向远大,罗恩说他“是有野心的...他要当魔法部长”。哈利愁于选课时,珀西迫切地言传身教:“必须早点为将来做打算...”以上显出珀西早有非一般的决心,或也可用罗恩的用词叫“野心”,这成为他攀高枝附权贵的基础。当他升职部长助理时,原指望着家人为他高兴,可却被亚瑟当头浇了盆冷水,珀西的失望之情可想而知。他豁出一句“爸爸一点没有抱负,害得我们没有钱”,这话说得太绝,言下之意是“我的抱负可大了,我必须得去实现”,无异于自断后路。
            当然在决心(野心)之外,珀西决绝不回头的因素还有许多,他对规章制度的酷爱、他的刻板、自负,乃至还有一丝反叛思想,等等,都可归入其中。
           先说珀西对规章制度的刻板追求。珀西是严格听从长辈和老师的话渐渐成长的,并以此为荣。他认为,无论谁违反了规则就得受到相应的惩罚,而不去追究背后的动因,以及他/她是否真的有错、该罚。比如一次哈利被马尔福惹恼了,一气之下用缴械咒夺过里德尔的日记,珀西先是警告马尔福,后又批评哈利在走廊上施魔法。这么一来两边都不讨好,让人觉得他做事太过机械呆板、缺乏人情味。又如小天狼星闯入霍格沃茨后,全校同学睡礼堂里,珀西“看有谁在说话就告发谁”,这既可理解为他爱打小报告的心态作怪,也说明他的刻板,逮着谁违反规定就不分青红皂白,偏要对方乖乖就范不可。


    2楼2010-11-12 19:16
    回复

            《囚徒》里还有两例更能说明问题。珀西问校长摄魂怪会不会帮忙搜查小天狼星【注】邓冷冷地回绝,珀西显得有些窘迫;而当小天狼星逃脱之后,珀西又称他要在魔法法律执行方面向魔法部提许多建议。我觉得应将这两例合起来分析。因为珀西深信狼是有罪的,所以小天狼星必须得到魔法部严厉的惩罚、摄魂怪理应帮忙进行全校搜查、邓校理应积极配合。不然,就是对官方法律和权威莫大的侮辱。他对法律纪律的崇拜已经超越了对校长权威的认同,忘记了或是不在意邓布利多是反对摄魂怪的。我想后来他所指的“法律执行方面的建议”,恐怕就是赋予傲罗/摄魂怪/高级调查官/特别小组等等绝对权力,以保障规定顺畅实施、违者难逃法网之类吧。
               事实上,珀西工作后热切关注的也尽是些条条框框。像坩埚底厚度标准啦,走私飞毯啦,《国际禁止决斗法》等等,连十九年后在国王十字车站他还在谈论飞天扫帚的管理问题。他向往魔法部,我认为有一部分因为这是个制定规则机构,具有最高权威。他希望自己的想法和主张通过强制性手段得到推广,从而使整个魔法界井然有序,在规则之下按部就班地运作。所以当《火焰杯》里亚瑟没有请示部门领导就当众发言,珀西会认为他“有点不够明智”;当邓布利多为首的凤凰社企图扰乱秩序时,无疑也触及了他的雷区。珀西毅然站到魔法部一边,决然和家人断绝关系。
            
             他追求秩序走火入魔,已经影响到了价值判断。当家人意见和他所谓的官方立场、规章秩序冲突时,他把后者置于亲情之上。罗恩说他保不准会像老克劳奇那样把家人甩给摄魂怪,虽然夸张了些,但不无根据——他用刻板来维持纪律,又用纪律来推行刻板,几近于规章制度的奴隶,且拒绝通融变化。
           珀西作为级长和后来的男生头儿,视维护规章为己任,以为自己能影响他人改变世界。他相信自己一贯正确,认定规章亘古不变,这就形成了自以为是的作风。
            
           除此以外,这还与他的家庭有关,虽说是莫丽的宠儿,但亚瑟和莫丽观念并不一致,亚瑟较宽容,莫丽则更严厉些。这种不一致容易导致子女朝某一极端发展,像双胞胎犯错后有父亲安抚撑腰,他们就逐渐将莫丽的话当耳旁风。在珀西这边,他向来听妈妈的话,所以在双胞胎旷日持久的鄙夷之下,他有了莫丽这座屏障掩护,就不会太和他们计较。他养成了一种自负的派头,以鄙夷回应鄙夷。
           珀西会认为,像双胞胎那样作为简直无可救药,有时实在闹不过,他就使出杀手锏:“我要写信告诉妈妈了!”他不愿和他所认为的、行为幼稚的人为伍,又觉得自己有义务帮助他们认清错误:这样既是助人为乐,又能让老师家长对自己另眼相待,何乐不为?所以他要维持一种高姿态来演示榜样的力量,约己及人。他自以为“众人皆醉我独醒”,得到母亲和老师肯定后更加得意洋洋,自我感觉良好。
           我认为珀西后来如此自以为是,否认伏地魔归来,和他这种自负的想法密不可分。《凤凰社》珀西写给罗恩的信很能体现他这一侧面:他称自己“幸运地摆脱了与(邓布利多)这帮人为伍的耻辱”,并希望罗恩能意识到“我们父母的信仰和行为的错误性质”,愿意在他们认清错误时“接受他们由衷的道歉”。这封信字里行间透露出珀西自负的优越感:他坚信自己立场的正确性。他为自己的正确庆幸得意。同时他为愚顽分子感到遗憾。他似乎以为韦斯莱家是间封闭黑屋,其他人都沉睡不醒,唯独他珀西挣扎着成功逃离苦海,现在正要做乘愿再来菩萨渡罗恩过去呢。实际上,自负是聪明人常犯的错误,聪明人若是执迷不悟,他们犯的错误往往比普通人犯的愚蠢得多。
           由前所述,珀西崇拜规章不逾矩,那他为何突然违了道德伦常,与家人反目?除了被野心蒙蔽了双眼、自以为是真理的缘故,我觉得还有逆反心理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可能珀西学生时期太过听话,以至后来他会突然180°转弯。
           按常理,青少年多多少少都要经历一段叛逆期,而珀西一直都扮演乖孩子的角色,他已经努力达到母亲和师长对他的期望,终于在部长办公室谋到一席之地。期间,他一直为合乎长辈为他设定的标准而活,用功读书、出人头地。连他想当魔法部部长的动机我也存疑,他的表现欲那么强烈,树立远大目标似也是为了使家人对他刮目相看,期以得到尊重取得成就感吧。所以从小到大珀西一直过着虚幻的木偶式的生活,直到毕业后一年多才将性格里的弱点悉数爆发,开始叛逆。
           要知道逆反期延后的结果通常都比较严重,比如有的小孩自小学到高中都是优秀干部、年级前三,可突然在高考丅前一个月说,“我不想考大学了,我要走我自己的路”,这时候所有关心他/她的老师家长都只能干着急。
           珀西没有把自己的前途当儿戏,但当父亲指责他是福吉安插的奸细,想要他来监视邓布利多的动向时,他沉睡多年的叛逆心开始苏醒。少年不狂何时狂,珀西既已错过反叛的黄金期,所以现在要变本加厉唱唱反调。一怒之下,他一不做二不休和全家划清界限——父亲竟以为自己是奸细,那他就要以实际行动证明自己不是福吉的线人。他搬到伦敦,当着母亲的面把门砰上,后来退回圣诞礼物,不到圣芒戈探望父亲,不参加大哥的婚礼……这些都算是某种偏激的、找回自己的方式,“以免在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未活过”。
           抱负远大、酷爱规章、自负刻板,以及早期乖顺、后期逆反,大致可以说明珀西从决心到决绝的历程。在这些综合因素下,珀西才做出书里书外人都觉不可思议的举动,他也通过这一突然转变化平面为立体。珀西虽不是哈书里形象最丰满的人物,作为配角,毕竟也有血有肉有内涵,令人印象深刻。
      【注】人文第一版这句译为:“‘它们打算帮忙吗,先生?’斯内普说。”(《囚徒》第9章)但原文中这句话是珀西问的,不是斯内普。
      


      3楼2010-11-12 19:18
      回复


        6楼2010-11-14 1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