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胜中2015吧 关注:4贴子:470
  • 0回复贴,共1

元朝的建立及大一统的历史意义与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蒙古贵族除了发动三次大规模西征之外,同时派大军向南方进发,当时,南宋与金正处于对歭局面,边疆地区还有西夏、西辽、畏兀尔、吐蕃、大理等政权,在成吉思汗病死之前,蒙古军队已征服了畏兀尔、西辽和西夏。公元1234年,蒙古与南宋联合灭掉了金,此后,蒙古贵族即发动了灭亡南宋的战争,在对南宋战争的过程中,忽必烈率军消灭了大理,降服了吐蕃,对南宋形成大包围的形势。公元1271年,忽必烈迁都燕京,建国号为“元”。公元1273年,襄阳、樊城为元军所占。随后元军分水陆两路东下,南宋大小官僚纷纷投降。公元1279年,南宋灭亡,元朝统一了全国。元朝的统一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首先,元的大一统促进了我国民族的大融合,促进了边疆各族和中原地区经济文化的联系与发展,我国的回族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其次,元的大一统结束了长期以来国内分裂割据的几个政权并存的局面,为我国以后的统一奠定了基础;再次,元帝国疆域辽阔,大一统的局面不仅有利于国内经济文化交流,而且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的发展。
文天祥是南宋坚持抗元斗争的代表人物,公元1259年,蒙古率大军攻鄂州(今武昌),宦官董宋臣主张迁都逃跑,文天祥上书皇帝要求杀掉董宋臣,以安民心,表现了抵抗蒙古的决心。公元1275年他在赣州组织三万义军,进入临安,但南宋王朝无心抵抗,执意投降,在临安旦夕可下的危机关头,右丞相陈宣中逃跑。文天祥被冠以右丞相的头衔出使元营谈判,他不顾蒙古贵族的威胁利诱,刚直不屈,被元扣留。后来,文天祥在一个船工的帮助下逃回,到福州重组抗元武装,在江西打了几次胜仗,收复了一些失地,但不久为元军所败,被迫退入广东一带,继续作战。公元1278年,文天祥被俘,他拒绝向元投降,并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表达了崇高的民族气节,最后英勇就义。文天祥坚决抵抗蒙古的南侵,反对民族压迫,这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一致的,因而是正义的斗争,特别是他那坚强不屈的精神,反映了中华民族的可贵品格。当然,文天祥的抵抗斗争是站在南宋统治阶级的立场上进行的,有明显的局限性。抗元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文天祥的英勇不屈的精神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篇章之一。
主讲:李胜中(网名:李胜中2015,笔名:玄奇)
发布地址:隆尧县老年大学尹村镇分校东杨村教学点红歌乐吧
2024年12月14日 06:45:38
总结古今中外史学无穷智慧,恪守天理,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守正创新,以中文独具的汉文化“文化第一性”为最高原理为基础和前提!以毛泽东思想为灵魂!为新中国立心!为中共立魂!!实现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庶民公有制人文科学政治体制伟大复兴!!!
2024年12月15日 05:00:04


IP属地:河北1楼2024-12-15 05:0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