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角马头石吧 关注:5贴子:305
  • 1回复贴,共1
各位同修我们继续研读孟子,请各位看孟子读本第十九页最后一行。最后一行接着上一回讲的那一章万章问曰那一章,后面一段因为时间到了没有讲完,现在就开始接着讲。上回讲到前面书曰,徯我后,后来其无罚,说到这里为止。下面有攸不惟臣,东征绥厥士女,从这里开始是讲周武王伐纣的时候这一段历史,孟子也把它举出来,举出来讲万章问宋国要行王政,也把这个举出来做一个事实的一个例证而已。有攸不惟臣,两种讲法,一是赵岐的注解,一是宋儒朱子的注解,我们现在就按照赵岐的注解讲。
这是在武王伐纣的时候,就是讲周家在殷纣王的时代,他还是、文王武王、在西边的一个小国家,小国家的一个诸侯,武王伐纣是从西边往东边来伐殷纣王。伐殷纣王的时候,开始这一句是说有攸不惟臣,攸当所字讲,凡是武王到东边来伐纣所经过的这些地方,殷纣王的朝代那些有在位的、有各国诸侯的,他们不惟臣,不惟臣就是说凡是遇到武王伐纣经过的时候,那些人没有不奉武王为君主,臣子自己拿武王做君主来伺候,以臣子之礼来迎接武王,所以说有攸不惟臣,就是无一人不是拿武王当作君主来事奉,以臣礼、以臣子之礼来事奉武王。东征武王东征的时候,绥厥士女,绥是当安字讲,厥当其字讲,来安抚那些士女。士是有在位的人,女是女子,都是来绥那些士女。篚厥玄黄,绍我周王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篚是一种用竹子编的像箩筐这一类的、小一点没那么大,一种器具。
玄黄,玄黄那是叫做币帛这一类的,币帛、帛就是丝织品,用蚕丝织起来那种做衣服的料子。那种丝织品有玄色的、有黄色的这两种。用那个篚盛载着,盛载来迎接武王、送给武王。又说了绍我周王见休,绍就是继续,继续周王,能够愿意见到周王来,休是什么呢,休是个善的、很美的,又美又善的这种政治,希望周家的武王能够来,伐纣成功了,见到武王,大家都做他治理之下的一个民众。做他的民众,大家好了见休,民生一定是能够改善了,改善得非常美好,这叫见休。惟臣附于大邑周,那些士人有的已经在殷纣王的那个王朝里做官的,有的在朝廷里面,有的在地方各国的君主朝廷里做官的,这些士人惟臣都希望做武王的臣子,附于大邑周,大邑周那时候武王开始来讨伐殷纣王,他还是西边的一个周家、一个国家,这个时候大家都很愿意附属于周家,大邑周做周家附属的一个大邑。这一段是古时候尚书记载的这些文字,这些文字在后来的那些书经里面也有记载,也有记载不过这文字跟这里所讲的不完全相同,记载的事情是说的这个事情,文字不完全相同。
把这一篇文字举出来以后,孟子就讲其君子,君子指的那些士,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其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孟子就说武王伐纣的那个时候,君子他们实玄黄于篚,就用这个篚盛载那个玄黄,盛得满满的叫做实,比如说这个筐,篚就是筐这一类的,篚筐这一类的,为什么叫篚、又是筐,形状不相同,有的是圆的、有的是方的,这两者名字不同,是那一类的东西,是竹子编的,篚筐这一类。用这些东西盛载着玄黄这些丝织品这个币帛,币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钱币,帛就是丝织品那个布帛。在当时拿这一分礼物来迎接,迎接什么人呢,君子迎接君子,其小人,小人带的是什么东西呢,箪食壶浆,箪也是一种竹子皮,叫做篾,一般将竹子皮剖下来削得好好的叫做篾,由篾编的一个箪,很简单的做一个饭瓢那一类的东西叫箪。箪食用这个箪盛着食品,不多,这是一个小人,小人是一般民众、没有在位的,君子是在位的、做官的人,小人是一般普通民众,他就拿这个箪食。壶浆,壶浆是用这个壶装着饮料,以迎小人,民众欢迎民众,君子欢迎君子。
这就表示武王在伐纣的时候,受到那些人的欢迎,所到之处都接受那些人来欢迎的。这就是孟子所讲的,为什么受到那些人欢迎呢,就是因为武王救民于水火之中,取其残而已矣,就把殷纣王那个时代治理天下,天下的民众他的生活状况就如同在水火之中,在深水里面、在火烧的那个火当中受的痛苦。武王就把天下的民众从水深火热之中把他救出来。救出来,怎么样救出来,伐纣,殷纣王是一个残害民众的人,取其残而已矣,武王只是把殷纣王这个残暴之君、把他讨伐掉了以后,天下那些民众就不会受他的残害了,在这里古人讲残贼,贼就是贼害,残暴贼害这个暴君指的就是殷纣王。武王把殷纣王除掉以后,就是把天下民众在水深火热之中救出来,所以受到那些天下人君子欢迎君子、小人欢迎小人。欢迎君子,欢迎谁的君子,武王伐纣不是武王一个人,武王带着姜太公、周公他自己国家的,还有其它的国家。第一次观兵,带着天下各国的诸侯来观察观察殷纣王的状况,就是来探听他的虚实,时候没到,又回去了。第二次又带着天下那些诸侯在牧野,牧野就是距离殷纣王的王朝很近了,在牧野那一战成功了。就是他每一次带着军队出来的时候,陪同他来的天下有很多诸侯都一起来的。



1楼2010-11-13 08:41回复

    所以这里讲君子实玄黄于篚,以迎其君子,小人箪食壶浆,以迎其小人,迎君子就是迎武王、跟武王一起来的那些君子,包括武王自己伐纣的那些武将,还有各国的君主。小人呢那些兵卒,是这些情形。后面孟子又举出书经里讲,太誓曰,我武惟扬,侵于之疆,则取于残,杀伐用张,于汤有光,这在现在的书经里面记载周家的历史,那叫周书,在周书里面有太誓篇,在太誓篇里面有这几句。这里赵岐注解还是古时候的书经,那个书经里面所讲我武惟扬,周武王伐纣的时候,我周家的武功惟扬,扬就是振奋,武力非常振奋,赵岐的注解振奋到什么程度,就像那个鹰子、天上那个鹰子飞在天上,那个鹰子飞在天上两翼一张开来,那是非常有力、气势很盛,我武惟扬。侵于之疆,侵就是接近到了,到了殷纣王那个疆界、殷纣王王朝那个疆域。这个侵字侵是侵略的侵,在这里讲就是到了殷纣王那个王朝的边境了。则取于残,到了殷纣王这个王朝的边境,就在牧野那个地方,目的就是取于残,残就是残忍之君,忍心残害民众,这就指的纣王。取就是来诛、来诛这个殷纣王,这个殷纣王是残暴不仁之君。杀伐用张,杀伐来讨伐殷纣王,在牧野一战的时候,在那个时候,殷纣王看看自己失败了,自己就跑到他的王朝里面、皇宫里面,自己穿上宝玉之衣,那是叫鹿台,跑到鹿台、那就是他的皇宫、鹿台,然后自己自焚了、自焚死了。武王后来到了鹿台的时候,不放心以为他还没有死,发箭、射了几箭,然后才去看。这就是说在历史记载杀伐用张,虽然是殷纣王自己自焚死的,就这个意义来讲,武王还是杀伐他。用张,张大他的武功。于汤有光,武王这个武功伐纣比起成汤王来讲,比成汤王还又更光大,比起成汤王那个武功还要比他、比于前一代用一个光字来做个形容,光这个字一发射出来,好像是无论是远是近都能感受它的这种功德,所以拿这个来比成汤王那个武功还要超过他。
    把这个事实、武王伐纣这个事实举出来以后,孟子就说、就结论了不行王政云尔,这就跟万章讲,孟子就跟万章说,你说宋国这个小国家它要行王政,引起了齐楚两国来憎恶他,这两个国家都要来攻打宋国,你问这个怎么办,孟子跟他说,把前面这些事实都举出来了,一个是成汤王,一个是周武王,这两位一个是把夏桀王把他放逐出去,一个是把殷纣王诛掉了。在那两个时代天下民众都是非常困苦,就那时候两个朝代都是暴虐无道的这个君,成汤王周武王一举就能把那个时候暴虐的君主把他推翻掉了,为的是什么呢,他们都是行王道。你问这个宋国要行王道,恐怕齐国楚国来讨伐它,孟子在这里就说了,你不行王政你才害怕齐楚这两国,云尔,云尔就是指前面所举的例子,前面那个夏桀王殷纣王他们都是不行王政,都是暴政。现在你看看,如果宋国要是行王政的话,前面夏桀王殷纣王不行王政,所以很快就是被成汤王周武王把他讨伐掉了。
    苟行王政,现在宋国他假使他要是眞实的要实行王政的话,四海之内,皆举首而望之,
    


    2楼2010-11-13 08:4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