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信芳基金会 |《欠你一枚小红星》是我们制作出品的第一部戏
周信芳基金会作为《欠你一枚小红星》的联合制作出品有特别的缘分,从周信芳先生当年主导戏剧“导演制”以来,这是周家人又一次出品的“新”京剧。本次请到了周信芳基金会主席夫妇,也是周信芳、周少麟的家族代表,来聊聊和《欠你一枚小红星》的故事。
我们的初心
周依霖:文化艺术界有很多领域报道过我祖父(周信芳)的文章,在电影话剧等各个领域开花结果,京剧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领域,我父亲(周少麟)20年前出了一本书《海派父子》,总结了麒派艺术精髓,麒派艺术不仅是一种演剧精神,是可以上升到麒学的高度。
2025年也正值我祖父(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我们想让麒派艺术进行当代表达,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创新性融合的精神,让更多发扬麒派精神的人一起做点事情。林学之:我和太太是青梅竹马,特殊时期我岳父周少麟被判刑,蹲了7年监狱,我一直在竭尽所能地照顾他。他是外语专业的,就在那样的环境下教人家学英语,而且一直在背戏练功,到后来重返舞台,甚至到好莱坞给很多演员上课,他是非常聪明的。(以下行文为林学之先生的口吻)周信芳基金会要做什么?当下的年轻人比较浮躁,活得也很辛苦,我想给年轻人做一些心灵的东西,心灵的直觉表达是那么的好。能够帮到年轻人创作,我们来做背后的支撑,这是周信芳基金会的核心目的。艺术领域,比你努力的人太多,天赋和脑子更重要。每个年轻人都是有天赋的,你要发挥你的天赋才会有前途。表演也是,你的表情、肢体语言该如何用,舞台上是要拼命,但是要先选对方向。我一直喜欢年轻人,也不断跟年轻人打交道,从他们身上我可以看到未来。周信芳基金会不仅有在资源上支持,还有在艺术上的指导。能够提高作品的完成度,能帮助艺术家做减法,然后再让年轻人来看,你们喜欢了,那就对了。这个社会很现实,大众辛苦地工作赚钱来到剧场放松,凭什么愿意掏钱买你的票?观众是很聪明的,电影也好话剧也好,年轻观众走进来看了之后觉得很开心很放松,就是好东西了,这就是艺术的基本目的,艺术没有这么高的。
周信芳基金会对创作者的要求我对艺术创作的要求是什么呢?就是要聪明,实际上要“偷懒”,因为你就是“讨好”观众。剧本的创作调研足够深刻,落地计划足够合理清晰,每个环节想清楚了,就知道台上的合理性。排练计划、舞台美术、灯光使用等等,要酷要潮,这个戏才会好。这里要说明,我要的酷和潮是原则,是心理层面的,不是外在形式的花哨。艺术的创作要有大局观。我在绘画教学时谈到过,画画是看整体的,如果一直执着于小技巧,可能艺术生命不会很长。就像在京剧舞台,你的亮相要好,第一眼就要打动观众,这样大局就有了。必须要从整体来看。有些东西可以省就省掉,好东西从简来的,某些时候自己的添加好像以为是丰富了,但是内行一眼就知道这个东西多余,而且在历史的角度,多余的部分一定会被时间淘汰。活着是件很难的事。比如做画展,10个人来看10个人不喜欢很正常的事,1个人喜欢你已经很开心了。艺术是很自我的,文化选择是个大议题,我们国家也会引导年轻人,首先要活下来,你的爱好没问题,但是要先活着,票房很重要。
周信芳基金会的未来周信芳基金会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不仅在大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更要把中国的文化艺术在港澳进行推广演出,而且周信芳基金会并不是只做京剧,沪剧越剧等名家都很厉害,还有流行文化像街舞、装置艺术等等,还包括衍生品周边的开发,港澳有繁荣的的市场,而且非常欢迎我们的优秀文化,甚至是台湾,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家亲。
周信芳基金会和《欠你一枚小红星》这次遇到《欠你一枚小红星》有很多缘分,看到阿宽鲁肃作为麒派最新一代的年轻人,努力在做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事。这次由周信芳基金会来联合制作出品,我也受邀担任艺术顾问,而且还有我的好友关栋天老师的加盟,相信届时的共舞台会熠熠生辉。
2025年是纪念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央宣传部也举办了“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举办《流芳·传麒》——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系列融媒体活动,正式发布“周信芳”数字人,上海京剧院发布了纪念首任院长周信芳系列纪念演出,周信芳故里宁波“周信芳戏剧季”正在热演,《周信芳画传》即将首发,一系列的活动从中央到地方都表示对周信芳先生的崇敬与怀念。周信芳基金会也理当竭尽全力,明年的活动都在按部就班的筹备中,也会推出一部以周信芳为主要题材的戏剧,静待花开。![](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76964c6692eb938ec6d7afae56385fe/8cf4ffdcd100baa1de9f209c0110b912c9fc2eaa.jpg?tbpicau=2025-02-19-05_93938728a69dae97d479a3810f8dd950)
周信芳基金会作为《欠你一枚小红星》的联合制作出品有特别的缘分,从周信芳先生当年主导戏剧“导演制”以来,这是周家人又一次出品的“新”京剧。本次请到了周信芳基金会主席夫妇,也是周信芳、周少麟的家族代表,来聊聊和《欠你一枚小红星》的故事。
我们的初心
周依霖:文化艺术界有很多领域报道过我祖父(周信芳)的文章,在电影话剧等各个领域开花结果,京剧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领域,我父亲(周少麟)20年前出了一本书《海派父子》,总结了麒派艺术精髓,麒派艺术不仅是一种演剧精神,是可以上升到麒学的高度。
2025年也正值我祖父(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在这样一个具有纪念意义的年份里,我们想让麒派艺术进行当代表达,让更多的人学习到创新性融合的精神,让更多发扬麒派精神的人一起做点事情。林学之:我和太太是青梅竹马,特殊时期我岳父周少麟被判刑,蹲了7年监狱,我一直在竭尽所能地照顾他。他是外语专业的,就在那样的环境下教人家学英语,而且一直在背戏练功,到后来重返舞台,甚至到好莱坞给很多演员上课,他是非常聪明的。(以下行文为林学之先生的口吻)周信芳基金会要做什么?当下的年轻人比较浮躁,活得也很辛苦,我想给年轻人做一些心灵的东西,心灵的直觉表达是那么的好。能够帮到年轻人创作,我们来做背后的支撑,这是周信芳基金会的核心目的。艺术领域,比你努力的人太多,天赋和脑子更重要。每个年轻人都是有天赋的,你要发挥你的天赋才会有前途。表演也是,你的表情、肢体语言该如何用,舞台上是要拼命,但是要先选对方向。我一直喜欢年轻人,也不断跟年轻人打交道,从他们身上我可以看到未来。周信芳基金会不仅有在资源上支持,还有在艺术上的指导。能够提高作品的完成度,能帮助艺术家做减法,然后再让年轻人来看,你们喜欢了,那就对了。这个社会很现实,大众辛苦地工作赚钱来到剧场放松,凭什么愿意掏钱买你的票?观众是很聪明的,电影也好话剧也好,年轻观众走进来看了之后觉得很开心很放松,就是好东西了,这就是艺术的基本目的,艺术没有这么高的。
周信芳基金会对创作者的要求我对艺术创作的要求是什么呢?就是要聪明,实际上要“偷懒”,因为你就是“讨好”观众。剧本的创作调研足够深刻,落地计划足够合理清晰,每个环节想清楚了,就知道台上的合理性。排练计划、舞台美术、灯光使用等等,要酷要潮,这个戏才会好。这里要说明,我要的酷和潮是原则,是心理层面的,不是外在形式的花哨。艺术的创作要有大局观。我在绘画教学时谈到过,画画是看整体的,如果一直执着于小技巧,可能艺术生命不会很长。就像在京剧舞台,你的亮相要好,第一眼就要打动观众,这样大局就有了。必须要从整体来看。有些东西可以省就省掉,好东西从简来的,某些时候自己的添加好像以为是丰富了,但是内行一眼就知道这个东西多余,而且在历史的角度,多余的部分一定会被时间淘汰。活着是件很难的事。比如做画展,10个人来看10个人不喜欢很正常的事,1个人喜欢你已经很开心了。艺术是很自我的,文化选择是个大议题,我们国家也会引导年轻人,首先要活下来,你的爱好没问题,但是要先活着,票房很重要。
周信芳基金会的未来周信芳基金会是在香港注册成立的,不仅在大陆举办各种文化活动,更要把中国的文化艺术在港澳进行推广演出,而且周信芳基金会并不是只做京剧,沪剧越剧等名家都很厉害,还有流行文化像街舞、装置艺术等等,还包括衍生品周边的开发,港澳有繁荣的的市场,而且非常欢迎我们的优秀文化,甚至是台湾,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一家亲。
周信芳基金会和《欠你一枚小红星》这次遇到《欠你一枚小红星》有很多缘分,看到阿宽鲁肃作为麒派最新一代的年轻人,努力在做当下年轻人喜欢的事。这次由周信芳基金会来联合制作出品,我也受邀担任艺术顾问,而且还有我的好友关栋天老师的加盟,相信届时的共舞台会熠熠生辉。
2025年是纪念周信芳先生诞辰130周年,中央宣传部也举办了“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上海总站举办《流芳·传麒》——纪念梅兰芳、周信芳诞辰130周年系列融媒体活动,正式发布“周信芳”数字人,上海京剧院发布了纪念首任院长周信芳系列纪念演出,周信芳故里宁波“周信芳戏剧季”正在热演,《周信芳画传》即将首发,一系列的活动从中央到地方都表示对周信芳先生的崇敬与怀念。周信芳基金会也理当竭尽全力,明年的活动都在按部就班的筹备中,也会推出一部以周信芳为主要题材的戏剧,静待花开。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476964c6692eb938ec6d7afae56385fe/8cf4ffdcd100baa1de9f209c0110b912c9fc2eaa.jpg?tbpicau=2025-02-19-05_93938728a69dae97d479a3810f8dd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