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写意吧 关注:70贴子:66
  • 1回复贴,共1

贾理新大写意花鸟画

收藏回复

  • 218.94.89.*
贾理新1950年生于江苏徐州,南京广厦美术馆专职画家。
电话:13905163869
地址:南京市御道街友谊村7幢208室 
不假思索信手挥

笔虽未到气已吞

----读贾理新花鸟画  作者:徐培晨

当代中国画坛,有极尽细腻为能画者,经年历月而为其一图,千笔万线,渲染皴擦无数遍,不厌其烦琐,目的就是迎合画展评委的口味,旨在参展成名,加入美协,为其会员。此类作品以制作为主,艺术性欠佳,然而画展的脉搏被人所把握,很难一时改变。还有一种倾向,那就是拘泥于传统者,下笔即隋唐五代,或宋元明清,在古人笔墨间乞食,将那些远离我们不知多少年的老程式老符号编序、排列、组合,拼凑成局,也能名噪当代,时人谁能辨之优劣,不得而知。人各有各的追求,不能要求其一定如何如何,那就任其而为吧。

我这里介绍的是一位现客居南京来自家乡沛县的花鸟画家贾理新,其艺术风格与上述两种情况迥异,且格调强、泼辣、豪迈、气势夺人。早年,我和他皆投师燕宇先生门下,得艺术之启蒙教育,开始了那漫长而艰辛的艺术之旅,后来我离开沛县到南京来上了大学,毕业后就在美院执教。而贾理新参加了工作。工作还算称心,在工会放电影,可利用来画画的时间还是不少的。于是他就抓紧时间,向传统学习,凡是能买得到的资料、画册,反复学习,临摹,一有空就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写生,日子长了,手上的功夫强了,观察和表现生活的能力提高了,其作品和名气一下子就冲出了沛县。1998年参加徐州市美协、徐州国画院主办的“兴埠画家提名展”;2000年在徐州汉城由徐州市旅游公司主办了“贾理新花鸟画展”;2003年在徐州李可染艺术馆由徐州市文联、徐州市美协、沛县县委宣传部主办了“贾理新花鸟画展”,2005年出版了《贾理新画鸡》挂历。

贾理新是很努力的,他的不少作品入选全国各类书画大展并获奖,其中《湖畔》入选当代中国第一届山水画邀请展;《艳阳秋》获中日合办的“中国的四季”画展,获银质奖章;《春韵》获文化部《牡丹画展》银质奖章;《秋实》获“中华龙腾杯”全国书画大展银质奖章;还有作品入选全国第三届城市运动会,建国54周年大型展览。《地下星人》获江苏省首届职工美术作品大赛二等奖,被中国煤炭部表彰为“全国煤炭系统文化先进个人”。现为江苏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理事,中国当代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会长。

贾理新其画,属大写意花鸟画范畴,其用笔应属于大笔排奡、狂扫猛挥、简约概括的水墨画形式。先谈其画鸡,鸡与吉谐音,寓吉祥之意,人皆喜爱,画家亦多有表现,鸡有冠,高高耸起,多画几只或辅以鸡冠花,有“官上加官”的意蕴,雄鸡能报曦,“一唱雄鸡天下白”,雄鸡司晨,曙辉初照,一派生机,一片光明,红日照大地,谁不为之欢欣鼓舞呢?那叫声,唤醒了沉睡的黑夜,唤醒了沉睡的人们,新的一天开始了,老人们开始了晨练,学生娃开始了晨读,军人开始了晨操,农人开始了晨作,歌唱家开始了吊嗓子,那声调,一声比一声高,一声比一声亮,其声穿越晨空,伴随着清新的空气,激荡,飘扬……

贾理新画鸡,抓住了鸡的最主要特征,公鸡,母鸡和小鸡,造型殊异,公鸡有冠,大而高耸,尾特长,迎风而飘扬,且有矩,是为撕杀或自卫的武器,如刀如剑,锐利无比,斗鸡即以此为杀伤对方的利剑,跳起来用以割伤或刺破对方的头部,使其流血不止,血肉模糊,丧失斗志,可以说是体力和精神的比拼、争雄,胜者为王,败者为寇,胜者雄赳赳气昂昂,振翅而引吭高歌,败者则敛翅缩羽,落荒而去。所以画雄鸡,皆取材于胜者,气宇轩昂,不可一世,威风凛然,以此象征一种精神,这种精神,可以征服对方,雄心勃勃,大有舍我者谁之气概。而母鸡则在体型上小而又小,没有那么大的红冠,也没有长尾,不过能下蛋育雏,功不可没。再有小鸡,小鸡,鸡之雏也,岁羽毛未丰,而鸡之造型具焉。弱冠、小翎、幼爪,一点不少。再看其在笔墨上是如何表现的,先以笔勾出公鸡的喙、鼻孔、眼睛、耳孔,以朱砂红点出鸡冠及鸡海,以数笔写出颈项,然后点出腹、背及尾羽,有时双勾,有时单笔画出腿与爪,三笔五笔,写出尾部,其一二笔必长,助长威仪,生猛老辣,重若千钧,力透纸背,母鸡则在冠、尾上不展其大其长,而缩而小之为之,小鸡则一笔点出头部,三笔点出背部,一笔点出腹胸及臀部,复以两笔画喙,张嘴者点出红舌,大腿、小腿及爪,浓墨一一写出,红赭点小冠,翅羽以浓墨趁湿写出,浓淡参差,一群小鸡,追逐奔跑,趣味盎然,十分逗人喜爱,画面上再缀以紫藤、芭蕉、葡萄、牵牛花等等,平添生机,亦更有生活气息,农家小院,雏语声声,雄鸡高唱,母鸡咯咯,有声有色,热闹非凡,其乐也融融。



1楼2006-04-12 14:25回复
    • 218.94.89.*

    再看贾理新其他的花鸟画。他在除鸡的题材之外亦有不凡的表现。理新自幼生活在微山湖岸边,每至夏日,微山湖万顷荷花,竞相开放,红的如火,粉的如露,白的如雪,其美不亚于西子湖。每至此时,理新会怦然心动,提笔对花写生,月色中清香清影,皆在笔下溢出,其叶,饱蘸着清冽湖水,其花,浸染着皎洁月色,亭亭玉立。若仙子入浴,脱尽凡尘;如玉女出瑶池,洗尽铅华。大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感觉。叶大如帏盖,漾出如黛墨液,花皎如冰肤,折射琥珀之光,斯其时,何人不心痴如醉,心荡神摇?何人不飘飘欲仙,神思飞扬?这就是贾理新的《荷月图》给我的感受,谁人看了此画,不产生诸多遐想呢?除了画荷,理新还有其他的画亦感人至深,如《蕉竹飞雀》即让人过目不忘。画中两株芭蕉,为新春之时刚刚萌发新叶,墨竹穿插其后,三只小雀飞鸣而掠过。芭蕉叶一叶初展,一叶待放,淡墨为之趁湿勾出叶筋,其干至上而下纵意写出,施以淡赭色,竹叶竹枝以浓重墨色写出,其势用笔甚猛,有早春草木怒发,充满无限生机之感。小雀以赭墨色点出,头一笔,背三笔,尾一笔,趁湿点喙、点睛、点耳斑、背上加墨点,加翅羽,喉、腹部以线勾出,张嘴者点出红舌,其叫声亦在其间了。李若禅云“南京到北京,小麻雀叫的真好听”,此为大实话,因为这种鸟最容易观察得到,农村有,城市也有,且随处可见,其叫声听了让人高兴,让人舒心。我和理新小时候都曾捉过这种鸟笼以养之,细心照料,仔细观察、欣赏,对小雀有特殊的感情,故在作品中屡屡出现,是一般人无法理解的。小雀的鸣声是一曲田园的诗、田园的歌。

    秋风黄花,“一年容易又秋风”。菊花是秋天的标志性植物,每至深秋,菊花将临霜而放,“此花开尽更无花”,宋代女词人李清照有“人比黄花瘦”的名句,以菊自况,顾影而咏叹,观花而悯人,让人爱怜。晋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派田园情调,在大自然里徜徉,采撷大自然的馈赠,饱览大自然的无限风光,悠然自得,好不痛快。贾理新的《新秋图》,大笔写三朵黄菊,用线画花瓣,铺染土黄、浓墨点蕊,复罩以赭黄,叶用草绿,趁湿勾出叶筋。花下一小雀,回首而顾望,头背用赭色点出,淡墨写胸腹,浓墨点出背上花斑,写出翅翎及尾羽,勾出眼、喙和腿爪。菊花之后,以浓淡不同墨色分干湿写出篱笆,参差错落,高地垂昂,纵横排列,平添几分情趣,自然而然地让人感到“秋上东篱了”。还有一幅表现八哥鸟的水墨画,四只八哥,踞于磐石之上,或聚或散,或理羽或鸣叫,眼、喙、翅翎以墨笔勾出,胸腹施以大块墨色,石头主要以线,勾皴结合,毛毛拉拉、枯湿、浓淡,一气呵成,体现了其娴熟的笔墨技巧和威猛气势。给人以随意挥洒,妙手天成的感觉。

    不假思索信手挥,笔虽未到气已吞,纵观其花鸟画,一派大写意、大气象、“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势头,此为贾理新的艺术语言,艺术世界。

    摘自《徐培晨文集》 


    2楼2006-04-12 14:2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