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吧 关注:1,626,580贴子:87,744,981

★能够改变人生的影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献给热爱电影并将在电影中找回真正自我的朋友们,下面几部只是个人比较喜欢的影片,大家也可以补充一下,个人视野有限,请见谅


1楼2010-11-14 18:51回复


    2楼2010-11-14 18:52
    回复
      2025-05-15 19:45:07
      广告


      3楼2010-11-14 18:52
      回复
        人生篇:《黑客帝国》
        哲学,神学,无神论都在《黑客帝国》里有浓重的表现.诺斯替教的教徒也会注意到很多相关的主题.还有很多内容涉及印度教,佛教,道教和基督教,还蕴含启蒙,涅盘,重生的概念.对印度教和佛教的深度涉及包括自由意志对抗命运,还在电影的配乐中使用印度教的颂歌,理念,虚幻(Maya),因果报应(Karma)和自然存在的多种观点。
            《黑客帝国》以很多方式解析真实,超现实,还有人的观点是,实质的,物理的世界才是虚幻.       一些基督教自由主义者说我们正生活在这样的世界,离开这个世界的方法就是被教化,启蒙.他们相信达到启蒙的人有亚伯拉罕(相传为希伯来人的始祖),摩西(《圣经》故事中犹太人古代领袖),施洗约翰,耶稣和穆丅丶罕默德(伊斯兰教创始人).他们认为电影中Neo,Morpheus和Cypher对应圣经新约中的耶稣,施洗约翰和犹大.这些基督教自由主义者相信黑客帝国和现实唯一的区别是,外部世界应该是天堂而不是电影中描述的黑暗的世界.       现在有许多书和网站探讨黑客帝国哲学.其中最主要的探讨是这个问题:我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拟的?这个问题也因为其他电影而提出,比如eXistenZ和The Thirteenth Floor(都和《黑客帝国》同年发行,但在票房和受注意度都不及《黑客帝国》).还有相似的电影,The Truman Show(楚门的世界)和Abre los ojos(翻拍为Vanilla Sky).这个学说还被哲学家Nick Bostrom升级,写成(你生活在一个电脑世界吗?)   
            《黑客帝国》以相似的文学精度跟随Campbellian monomyth arc的所有阶段,甚至包括周游,大战发生于地下这样的细节,甚至三个头的永生敌人(电影中三个特工).       先知的角色类似古希腊神话中的先知角色.细致的说,她对Neo的警告十分类似神话中先知给斯巴达王Leonidas在塞莫皮莱大战前的警告.在希腊神话中,她警告Leonidas说,那么他的城市被毁灭,要么一个斯巴达国王必须死去,所以Leonidas必须选择自己的生命或是整个城市的命运.深远的说,如果Neo选择救自己的命,Smith就能从Morpheus那里得到进入Zion城的密码,那Zion就会毁灭.所以,根本上说,Neo的选择和Leonidas一样:他自己的生命,或是整个城市的命运.     
        《黑客帝国》背后的观点基于哲学的认识论,比如柏拉图的洞穴理论和笛卡尔的第一哲学沉思录.在一个唯我论的著名的实验中,物体只是缸中之脑;《黑客帝国》里,Neo是被装在营养皿中.是否选择红药片,接受真实的选择类似上世纪70年代的一个美国哲学家罗伯特·诺兹克(Robert Nozick)设想的一个实验.       后现代思潮在电影中也有重要的地位.在电影开头,Neo藏非法软件的书是法国哲学家让·鲍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的模仿和拟像(Simulacra and Simulation),这部作品描述了基于拟像的超现实体验.人们往往用鲍德里亚的哲学来论证《黑客帝国》是对现代商业化,媒体化社会的寓言.       Morpheus的著名台词"pulled over our eyes to blind us from the truth"(来到我们眼前来使我们看不到真实)直接来自Charle Peirce的言论.     
        相关文学     
        黑客帝国的故事对历史和文学有众多的联系,包括《爱丽丝漫游仙境》,救世主信仰,佛教,诺斯替教,和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的小说,特别是《神经漫游者》.吉布森在世界范围内普及了虚拟现实和计算机网络的界面,他还在自己的蔓生三部曲中首次使用了Matrix这个词.然而其名字和概念显然出自更早的1976年英国科幻电视剧系列Doctor Who,使用了Matrix作为虚拟现实的代名词.(在吉布森的小说中具体指代网络拟像).第一个写作关于虚拟现实的作家是Daniel F. Galouye,在1964年出版了Simulacron Three.    
        


        4楼2010-11-14 18:55
        回复
          很喜欢看黑客帝国


          IP属地:上海5楼2010-11-14 18:56
          回复
            希望篇:《肖申克的救赎》
            影片主要是围绕着“自由,友谊,希望”。
            主人公ANDY有着颗非常坚强的心,更有着坚毅的信念和永恒不变的对自由的向往追求,无论是狱中的恶劣的生活环境,孤独寂寞的精神折磨,时间的消磨都未曾让他放弃过追求自由的信念,片中典狱长曾对他说:“把你的信念交给圣经,把你的贱命交给我”而安迪一直坚信救赎之法就在其中,他把信念交给了非形式化的圣经而是其表现的一种精神上给予万物的救赎,就是靠一把别人眼里要凿600年的锤子,凿通了整堵墙面,挖出了一条隧道通向自由。但是他并没有急于逃离,相信机会有很多,但是他留了下来是为了给整个鲨堡的每个人带来一点精神上的东西,那就是希望,通过帮助别人通过考试,图书馆,等等无不看出他所做的努力。
            或许你可以禁锢我的躯体,但你不可能给我的灵魂套上枷锁,它向往自由,怀揣这梦想是你永远无法毁灭的
            其实影片不在于他的布局越狱有多精密,他有多智慧,而是这些表层之后的东西一个人为了自由的活着,为了给人带来希望所能迸发出来的勇气和忍耐。
            对于一个人来说,实际空间上的大小并非所谓自由的定义,真正的自由在你的心里,在于你敢去想敢有梦,有了希望就有你生存的空间,所以对于安迪来说心灵的自由让他无论身处何地都有追求的动力。而像老布,即使出了狱,但是长时间的囚禁让他彻底的绝望---那是用了一个人大半辈子的时间换来的绝望,一切服从制度不再敢想,甚至不再有自己的想法没有了梦想没有了追求没有了希望,这样的人即使已不禁锢住你的身躯,也已经没有了灵魂,所以他的心难以得到真正的救赎。
            所以感悟就是虽然我们一无所有,对未来的不确定有着莫名的恐惧,但即使这样我们都未曾绝望,未曾沮丧,因为我们有梦想,因为每个清晨醒来我们都会怀着憧憬去面对接下来的生活,一切皆于金钱。。。无关,所以在任何情况下不能犯罪,不能放弃,不能没有希望
            


            6楼2010-11-14 18:57
            回复
              绝望篇:《迷雾》
              故事的背景是一次关于异次元时空的实验事故,奇异的生物袭击了一个小镇。然后围绕着一群被困在超市里的人展开了故事的叙述。
                   我认为整部电影(没看小说,这里就指电影)其实就是要展现当人们面对无知的恐惧之时,我们会如何去思考,如何去行动。我不认为电影刻意要批评什么或赞美什么,但是电影仍然试图去告诉我们些什么。
                   电影可以分为两大部分:确知具体危险之前和确知具体危险之后。
              第一个没什么,大家基本上还只是被惊吓的文明人。
              但是很快,人们便开始确知什么是危险,并且在一次次的尝试中逐渐加深了以迷雾中的危险的恐惧。这是电影的主体部分。有的人一直在依靠人们自身的力量,依靠理性在奋斗,而有的人则由最初的恐惧走向了宗教迷信的狂热之中。可以看到,随着时间的持续,第一类越来越少,而第二类人则越来越多。他们各自的具体表现在此就不赘述了。
                   关于坚持:
              这一点所有人都应该会同意,这部电影表达了要坚持到底的思想。但是我想,电影不是要说坚持就是胜利,而是在说如果不坚持就不可能胜利,坚持到最后也可能是失败。那些不惧危险出去探索的人,他们是不是很像人类历史上的开拓者?向未知挺进,不惧牺牲。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值得拥有最终的胜利(获救),但他们往往却是不幸的:死的死伤的伤。他们并没有错,只是他们并不幸运。再看David及和他一起最终成功上车的人,他们其实是幸运的。但他们没能坚持,而是在他们认为最后的尝试之后,选择了放弃(他们认为整个世界都已在迷雾之中,而被虫子吃掉不如自杀。)。而那个回家找女儿的女人,她和她的女儿也很幸运,但是与David不同的是,她们坚持到了最后。同样在迷雾中摸索,同样可能面对危险,勇敢的人很多,但能在一次次的失败之后仍然坚持到底的人却很少。(电影没有说,那个女人是如何救到女儿的,也许她只是特别的幸运。)
                   关于宗教:
              许多人也许认为这部电影批判了面对危险向所谓的神求救的行为。但我不认为电影试图这么去做。电影批评了那些伪善的邪恶的宗教,那其实不过是有些别有用心(或精神失常)的人用于蛊惑人心的说辞,就像影片中的Carmody女士一样。她其实不是在说任何现代宗教,而是像是远古时代的巫婆一样散布恐惧并借此树立自己的威信。那么如何理解电影中那只飞虫没有咬她呢?幸运,仅仅如此。之前那个士兵的女朋友被咬,而她没有被咬,是因为她因为自己的信仰而在面对飞虫时,表现了镇定,而不是像前者一样去反击(有点像蜜蜂)。电影里Carmody的邪说,实际上是表现了人类原始恐惧的一种精神依托。
                   关于勇气:
              有人认为影片试图赞美那些不断冲进迷雾中的人。这也也许也不是这样。想想,如果按照结尾的剧情,什么是得救的最好方法?待在超市里,其实因为危险很快就会过去,待在超市里就会得救。那些神经错乱的,那些懦弱的人最后都会得救。
                   关于幸运:
              是不是觉得我说了太多的幸运,而你觉得这不对?我想其实这类现代电影大多都奉行一种思想:世界是随机的,个人在世界面前的成功与失败很大程度上是决定于不可知的事物——运气。所以,我们往往会觉得这类电影不知道在讲什么,会觉得电影很“乱”。另外现代电影,往往并不试图把主题直接用艺术的方式表达出来,或是干脆没有主题(这个其实不可能,因为只要是人,包括艺术家自身在看待问题时也必然会有自己的理解)。而是通过构造对事物的展现方式,来引导我们去想他想说什么,或是我们可以想到些什么。
              电影里其实既没有真正的宗教也没有真正的科学,但电影最明确地表达出来的坚持等理念还是比较明确的。至于其它的什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吧!
              


              7楼2010-11-14 19:00
              回复
                好贴,留


                8楼2010-11-14 19:02
                回复
                  2025-05-15 19:39:07
                  广告
                  魔幻片:《指环王》
                  一个神奇的种族
                  一只骁勇的队伍
                  一枚具有魔力的戒指
                  当黑暗试图吞没光明时
                  谁来拯救人类的命运?
                                           
                       这是一部带给无数人震撼的电影,它改编自一部让魔幻文学界叹为观止的巨著——英国的托尔金原著,《THE LORD OF THE RINGS》(又译《指环王》或《魔戒》)
                       曾经有人这样评价《魔戒》的小说和电影——“看《魔戒》小说时最感动于博大深邃的意境,看《魔戒》电影时最惊讶于美所能达到的极致。”这的确不假。可以说,小说和电影各有千秋。而电影的成功,更是让一贯挑剔的《魔戒》小说的FANS心悦诚服。3亿美元的投资,近万人参与制作,巧夺天工的道具,历时3年的拍摄历程,《魔戒三部曲》是当之无愧的好莱坞巨作。
                       《魔戒》的大手笔注定了它画面的精良。导演彼得认真的态度让这部电影屡屡创下纪录——剪切率150:1,演员们有时一个镜头要返工30余次,戏服一万多件,所有器具,兵器为了追求古老和与众不同的感觉,均以最原始的方式,由各种匠人手工制成,单是霍比特人独特的大脚掌,要给演员穿上就要一个小时……幕后如此精细的工作,前台的演员也是十分敬业。饰演精灵王子莱格拉斯的演员奥兰多·布鲁姆,在拍摄过程中多次骨折,脊椎受过伤的他却依然忍着病痛,扮演让无数少女为之倾倒的优雅王子。殊不知他看似轻盈的每一次跳跃要付出多大的努力,才能忍住撕扯般的疼痛继续保持微笑;扮演霍比特人的四位演员,为让假脚固定在自己的脚上,每天要站一个多小时;阿拉贡的扮演者维高,为进入角色,随身携带者道具剑,戏服破了也是自己补;阿尔文的扮演者为演出而减肥,山姆的扮演者为达到角色形象而增肥……这些演员的敬业,值得我们在电影之外,再投上一票。
                       除去电影制作的精良与演员的敬业,故事本身才是最大的卖点。《魔戒》构建在一个包含了多个种族的世界——中土上的故事。第二纪时,邪恶的黑暗君主索隆制造了至尊魔戒并企图控制整个中土世界。人类与精灵等种族联合起来,共同对抗黑暗的势力。人类的君主埃西铎砍下了索隆的手指。然而不幸的是,埃西铎被魔戒诱丅惑,并没有将它丢进末日火山摧毁。千年之间,魔戒多次易主,落入住在地下的怪物咕噜姆的手中后,被探险的霍比特人毕尔博抢到手中。在毕尔博将魔戒作为礼物赠与侄子佛罗多之后,一系列风波席卷而来……
                       魔戒,具有蛊惑人心力量的魔物,必须投入末日火山销毁。勇敢的佛罗多担负起了这艰巨的任务。同行的还有他的族人,山姆,梅里,皮平;杜内丹人,埃西铎的直系后代,刚多王位继承人——阿拉贡;黑森林精灵族王子,瑟兰迪尔之子——莱格拉斯;来自孤山的矮人族贵族,吉穆利;刚多摄政王的长子,博罗米尔;灰袍巫师——甘道夫。九位不同种族的使者,为避免人类乃至整个中土世界的毁灭而组成魔戒远征队,向复活后的索隆所在地——莫都进发……
                       《魔戒》并不只是单纯的魔幻作品,其中人物表现出来的一些品德值得我们欣赏。
                  友情
                       这一点的最佳体现,首先在于佛罗多和山姆。山姆是佛罗多的厨子,跟随佛罗多完成这艰巨的任务。在第二部中,佛罗多一行人受到邪恶巫师萨卢曼手下的强兽人攻击,佛罗多认为自己会位同伴带来死亡,毅然决定自己踏上征途。他划着小船到大河中时,被山姆发现了。山姆不顾自己不会游泳,执意冲入水中,要伴佛罗多左右。在古鲁姆的带领下,发现了古鲁姆的不忠的山姆反被陷害,被佛罗多遗弃。然而,他并没有抛弃他的佛罗多。危急时刻,他再一次挺身而出,从毒蜘蛛口中救出佛罗多。
                  


                  9楼2010-11-14 19:02
                  回复
                    黑暗篇:《潘神的迷宫》
                    它可以说是一部童话故事,可以说是一部魔幻片,也可以说是一部恐怖片。
                    它能带给你痛苦,忧伤,恐惧和快乐。
                    它叫《潘神的迷宫》。
                    电影的开篇讲述了一个以悲伤和希望做结尾的童话故事。悲伤源于莫奈公主,希望也源于莫奈公主。而莫奈公主的灵魂寄托,就是主角奥菲利亚。奥菲利亚是一个喜欢看书的女孩,这或许跟她的生活背景有关。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嫁给了一个残忍的上尉。她也许更喜欢书中美好的生活。
                    她第一次看见一只飞虫就认定它是一个精灵,后来事实证明她的直觉并没有错。这或许就是她灵魂里莫奈公主的身份苏醒的开始。精灵带领着奥菲利亚来到迷宫,见到了声称是她的仆人的潘神——扭曲的身体,丑陋的羊角和羊腿,还有一双惨白的没有眼仁的眼睛。但是奥菲利亚没有害怕。在潘神告诉她,她其实是莫奈公主时,她也没有过度的解释,而是选择从容的相信。这是否更表明了她灵魂正在更进一步的苏醒。
                    于是,电影将现实与魔幻结合,在她的法西斯继父残忍的杀死无辜的牧民和所谓的叛党时,Ofelia带着潘神给的小小道具在树根里挑战恶心的蟾蜍,在地窖里寻找被吃小孩的恶魔看守的宝剑,用曼德拉草给母亲治病。现实世界的残酷和魔幻世界的神秘结合在一起,编织成了一幅色彩绚烂但其实只用了黑色来描绘的扭曲的景致。
                    其中需要值得一提的是奥菲利亚母亲的一句话:“你总是喜欢违背规矩。”
                    对,这个“你”所指的不仅是奥菲利亚,还有莫奈公主。奥菲利亚不听潘神的忠告吃了恶魔桌上的食物,莫奈公主不顾自己国家的规矩跑上了人类世界。导演用很隐晦的情节更加揭示了奥菲利亚就是莫奈公主,莫奈公主就是奥菲利亚。
                    我想我是最喜欢那个结尾的。有许多人都说结尾不清不楚,是电影里的败笔。其实这个所谓含糊的结尾反而把电影升华了一个层次。我想导演之所以这么做,是想留给观众继续想象的空间。所想的结局可以是悲伤的,可以是恐怖的,也可以是完美的。这就是所谓的言已尽,而意无穷吧
                    


                    11楼2010-11-14 19:05
                    收起回复
                      楼主 继续 看好你


                      13楼2010-11-14 19:09
                      回复


                        IP属地:河南14楼2010-11-14 19:10
                        回复


                          15楼2010-11-14 19:10
                          回复
                            不好意思,我是楼主不知道怎么被封了,不过我继续,大家给点力啊


                            16楼2010-11-14 19: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