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吧 关注:4贴子:182
  • 0回复贴,共1

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务所谈政策与现实的平衡,谁为“生育假”埋单?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生育假,这个看似送给新手父母的“大礼包”,近年来引发了社会的广泛讨论。有人为之叫好,称其是“育龄女性的福音”,也有人嗤之以鼻,认为这无异于“给企业增加负担”。政策如何从纸面走进现实?又如何让女性重返职场时不被贴上“麻烦员工”的标签?今天,我就带大家一起探讨这背后的法律和现实问题。
从“生育假”说起:政策初衷与企业的吐槽
前几年,上海、浙江等地陆续延长了女性生育假期。以上海为例,女职工的产假和生育假累计可以休158天,再加上育儿假等额外假期,不少人感慨“终于敢生孩子了”。
但是,另一个声音也随之而来:“假期增加了,谁来买单?”企业老板苦笑:“再多的假期政策,也得企业掏钱来执行。”确实,根据国家统计数据,企业因生育假平均要为每名员工承担几万块的额外成本,这个负担让不少中小企业头疼。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企业不愿意配合,员工是否只能无奈接受“有假难休”的困境?
现实中的尴尬:假期成“镜中月”?
我最近在网上看到一则帖子,一名女性因为怀孕被公司以“你不适合目前的岗位”为由辞退。尽管她最终争取到了赔偿,但这样的经历依然让人愤怒又无奈。
我们必须承认,生育假期延长的初衷是好的,但现实操作中,不少职场女性因此面临更大的就业歧视。在小红书、豆瓣等社交平台上,关于“孕期被辞退”“育儿假难落实”的讨论层出不穷。不少人感慨:这哪里是生育假,简直是“失业倒计时”。
其实,这种情况并不局限于我国。在日本,虽然有长达三年的育儿假政策,但数据显示,女性在职场中的管理岗位比例仅为11.2%。这说明,假期政策如果缺乏合理的配套措施,不仅无法解决实际问题,反而可能加剧职场性别不平等。

如何破解“政策请客,企业买单”困局?
“假期有了,成本谁承担?”这是每次讨论生育假时绕不开的话题。目前,延长产假和育儿假带来的工资、津贴等费用,大多由企业承担。这种“政策请客,企业买单”的模式显然不够可持续。
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提出,要建立合理的生育休假成本共担机制。那么,这种“共担”该如何实现呢?
首先,政府应该承担更多责任。例如,可以通过生育保险基金为企业提供补贴。上海的做法就是一个典型案例——生育假的工资待遇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而不是直接压在企业头上。
其次,企业也可以通过税收优惠获得一定的支持。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比如企业为员工缴纳的生育保险费可以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但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
最后,社会应该鼓励更多灵活就业模式的发展。对于一些中小企业来说,与其完全排斥育龄女性员工,不如采用灵活用工的方式,比如临时工、兼职工,来缓解因员工休假造成的岗位空缺。
法律的护航:如何让“有假可休”不成空谈?
说到这儿,我觉得有必要提一下法律的力量。当前,不少地方的育儿假政策只是“鼓励性规定”,这让不少企业有机可乘。如果一条法律没有明确的罚则,执行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比如,北京的育儿假政策明确规定,休假期间的工资和福利必须与在岗职工一致,企业不得辞退员工。然而,青海省的规定则只是“鼓励用人单位设立育儿假”。这种“软约束”显然不够有力。
为了真正让生育假政策落地,劳动监察等执法力量必须介入。此外,可以探索通过社会化用工机制分摊企业成本。例如,建立用工调剂平台,鼓励企业之间共享资源,缓解因员工休假导致的用工压力。
霖德泓言:生育假制度的未来“路漫漫其修远兮”
从长远来看,完善生育假政策不仅关乎个体权益,更关乎社会发展。正如李凌云教授所说,父母的陪伴无法用金钱衡量,假期成本的分担模式需要更多创新。
我个人觉得,我们可以参考一些欧美国家的做法,比如通过立法强制规定企业缴纳“育儿假专项基金”,或者直接由国家设立专项预算支持家庭育儿。此外,还应该加大对男性育儿假的宣传力度,真正实现“男女平等”的家庭责任分担。
毕竟,育儿从来不是某一个人的责任,而是全社会的共同事业。
如果您也在为职场中的生育问题苦恼,或遭遇劳动权益的侵害,欢迎联系上海霖得泓律师事务所400660689的合法权益保驾护航,让每一位职场妈妈和爸爸都能安心生娃、放心工作!
原文链接:https://www.lindehong.com/xyxw/302.html


IP属地:上海1楼2024-12-21 20:57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