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TTS治疗技术的介绍
基本原理
TTS是利用皮肤作为给药途径,药物放置在经皮给药系统的特定载体中,通过皮肤角质层、表皮、真皮等层层结构,以被动扩散等方式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进入血液循环,最终抵达作用靶点发挥药效。皮肤就像是一个天然的半透膜,在合适的条件下允许特定药物分子透过。
组成结构
• 背衬层:一般是不透水的薄膜,起着防止药物流失、保护药物和整个给药系统的作用,通常由铝箔、聚酯等材料构成,确保药物只能从朝向皮肤的一侧释放。
• 药物贮库:这是储存药物的核心部分,可以是膏状、凝胶状、膜状等多种形态,容纳着治疗所需的药物成分,药物在这里等待合适时机向皮肤扩散。
• 控释膜:多为高分子聚合物材质,它能精准调控药物释放的速度,像一个“阀门”一样,按照预设的速率让药物分子透过,保证血药浓度的稳定。
• 黏胶层:一方面用于将整个经皮给药系统粘贴固定在皮肤上,另一方面也可能参与药物的释放调控,有的是药物分散在黏胶中,通过黏胶自身的特性来控制药物向外扩散。
• 保护膜:在使用前覆盖在黏胶层表面,防止药物过早接触外界以及黏胶层被污染等,使用时需揭去。
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 药物因素:
• 分子量:通常分子量小的药物更易透过皮肤,一般分子量小于500道尔顿相对容易经皮吸收,例如硝酸甘油分子量较小,适合做成TTS制剂。
• 脂溶性:药物有适宜的脂溶性利于穿透角质层的脂质双分子层,不过又需要一定的水溶性才能在后续通过水性的真皮层等结构,所以适中的油水分配系数很关键。
• 药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皮肤表面药物浓度越高,药物经皮吸收的量会相应增多,但过高浓度可能会受皮肤屏障限制而无法进一步增加吸收量。
• 皮肤因素:
• 皮肤部位:不同部位的皮肤厚度、角质层密度、毛囊皮脂腺分布等不同,像阴囊部位皮肤薄且通透性好,药物吸收相对较快,而足底皮肤厚,药物吸收就比较慢。
• 皮肤状态:皮肤受损、有炎症等情况时,其屏障功能下降,药物经皮吸收会比正常皮肤状态时更容易,比如有湿疹的皮肤区域对涂抹药物的吸收量可能会增多。
• 剂型因素:
• 载体类型:不同的经皮给药载体,如凝胶、贴剂等,对药物的释放、皮肤的黏附性等都有差异,进而影响药物吸收情况。例如凝胶类的可能与皮肤贴合更紧密,利于药物传递。
• 促渗剂使用:有些制剂中添加如氮酮等促渗剂,能改变皮肤角质层的结构,增加其通透性,帮助药物分子更好地透过皮肤,提高吸收效率。
临床应用领域
• 心血管系统疾病:例如硝酸甘油透皮贴剂,用于预防和治疗心绞痛,通过持续缓慢释放药物,维持稳定的血药浓度,可有效缓解心脏缺血症状,减少心绞痛发作频率。
• 疼痛管理:芬太尼透皮贴剂常用于中重度慢性疼痛,尤其是癌症疼痛的缓解,能长时间镇痛,避免频繁口服或注射给药给患者带来的不便,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神经系统疾病:像用于治疗帕金森病的一些药物,制成经皮给药系统后,可以实现较为平稳的药物供给,有助于更好地控制症状,改善患者运动功能等。
• 内分泌系统疾病:例如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的雌激素透皮贴剂,相较于口服雌激素能减少肝脏首过效应带来的不良反应,安全有效地补充雌激素,维持体内激素水平稳定。
优势
• 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口服药物进入胃肠道吸收后,往往先经过肝脏代谢,部分药物会被大量代谢失活,而TTS给药直接进入血液循环,绕过肝脏首过效应,能让更多的药物以活性形式发挥作用,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 维持稳定血药浓度:持续缓慢地释放药物,能避免口服药物后血药浓度的峰谷波动,使药物在体内长时间维持有效且稳定的浓度,药效更平稳、持久,对于一些需要长期规律用药的慢性疾病治疗十分有利。
• 使用便捷、提高依从性:像贴剂等形式,只需按要求贴在皮肤上即可,一般不需要频繁操作,对于行动不便、记忆力欠佳的老年人或儿童等特殊群体来说,更容易接受,减少了漏服药物等情况的发生。
• 降低不良反应:由于血药浓度相对平稳,不像口服药物那样可能出现短时间内血药浓度过高引发的不良反应,而且避开肝脏首过代谢,减少了一些因肝脏代谢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整体安全性更好。
局限性
• 适用药物有限:受皮肤屏障及药物自身性质限制,不是所有药物都能顺利经皮吸收,只有符合一定分子量、脂溶性等条件的药物才适合开发成TTS制剂,目前临床上可应用的经皮给药药物种类相对口服、注射等剂型还是较少。
• 皮肤刺激性及过敏反应:长时间贴敷在皮肤上,药物、辅料等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引起发红、瘙痒、皮疹等过敏现象,部分患者可能因皮肤不耐受而无法使用经皮给药系统。
• 药物释放速度调控难度:虽然有控释膜等结构来调节药物释放,但实际应用中,受皮肤状态、环境温度等多种外界因素影响,有时难以做到完全精准、稳定地按照预设速度释放药物,可能会影响治疗效果。
研究发展方向
• 新型促渗技术研发:探索更多高效、安全的促渗剂以及物理促渗方法(如离子导入、超声导入等),进一步提高药物经皮吸收的效率,拓展可经皮给药的药物范围。
• 智能化给药系统开发:结合微电子、传感器等技术,开发能实时监测药物释放情况、体内血药浓度,并根据反馈自动调节药物释放速度的智能化经皮给药系统,实现更精准的个体化治疗。
• 多功能复合制剂研究:将多种药物或者药物与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的成分(如抗炎、修复皮肤屏障成分等)制成复合的经皮给药制剂,在发挥治疗疾病作用的同时,减少皮肤不良反应,提高综合治疗效果。
淄博齐盛源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