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老年听力健康
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解读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的相关要求,推进实施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预防并减缓老年听力损失的出现,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撰了《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
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
听力健康是保障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的重要基础。维护老年听力健康,能预防和减缓老年听力损失的发生,降低老年痴呆、焦虑抑郁和跌倒等风险,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1.远离噪声环境
避免近距离或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在噪声环境下应佩戴防护耳罩、耳塞或用手紧捂双耳尽快离开。
2.科学使用耳机
选择佩戴舒适、音量可调的耳机。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每隔1小时休息一次。耳机音量以“能听到”为合适音量。
3.注意耳部卫生
尽可能保持耳道干燥。尽量少掏耳朵,出现耳道堵塞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4.合理使用药物
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定期评估药物使用对听力的影响,必要时请医师或药师调整用药种类和数量。
5.定期检测听力
每年尽可能做一次听力检查。
6.及时看病就医
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闷等症状应立即就诊。经常出现说话打岔、需要别人重复所说的话、调高电视或手机音量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7.尽早助听干预
对于存在听力损失并影响日常交流的老年人,应尽早进行规范的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等干预,辅以听力康复训练并定期跟踪复查。
8.改善交流方式
尽量在安静明亮的环境中与听力损失的老年人交流,注意放慢语速、简化语言,不遮挡面部,可辅助使用手势等肢体语言。
9.营造适听环境
创造听力损失老年人无障碍家庭环境,如安装可视门铃、震动报警器等,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10.关爱听障老人
家人和照护者要帮助老年人丰富日常生活,增加对话交流,鼓励社交参与,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问 老年性耳聋的危害有哪些?
01言语交流能力下降
老年性耳聋早期表现为清晰度下降,特别是噪声环境下清晰度差;当听力损失加重时,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变得困难。
02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
老年人出现耳聋和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会导致对周围事物及与人交流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变得多疑、猜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与社会产生一定隔离。
03认知能力下降
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在伴有轻、中、重度耳聋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04影响人身安全
老年耳聋患者对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如汽车鸣笛、火警、周围人的提醒声等)的感知能力下降声源定位能力下降,影响人身安全。
助听器三大常见误区
01
助听器网上随便买个就能戴
未经专业且准确的听力检查,随意购买一个助听器佩戴,不但助听效果不佳,还会进一步损伤患者听力。这类似于出现近视眼却买了一副老花镜。
02
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助听器的输出控制功能能够有效把控大声的放大音量,发挥保护听力的效用。随着年龄的递增,神经功能遵循用进废退原则,在佩戴助听器之后,听神经受到持续且有效的刺激,听觉功能得以锻炼,有利于减缓功能退化的速率。
03
助听器有依赖性
这是由于大脑适应了佩戴助听器所带来的效果,突然将助听器取下,一时难以适应。倘若持续一段时间不佩戴助听器,就会恢复原先的感觉,如同眼睛的“暗适应”(从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较暗的环境,会看不清,过一段时间眼睛才会逐渐适应从而看清)。
预防老年性耳聋
01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营养均衡,日常多摄取锌、铁、钙等微量元素。
02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避免“三高”。
03戒烟 戒酒
吸烟会导致尼古丁中毒,饮酒会引发酒精中毒,二者均能直接损伤听神经。
0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颇高,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群。当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会增大。
05避免在噪声环境中过长时间停留
高强度、持续性的噪声会对人耳造成损害,引发耳鸣等症状,应尽量少接触噪声。
06加强体育锻炼以下锻炼项目可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条件进行选择,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
耳朵开窍保健操
耳为肾之窍,内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中医认为耳和五脏六腑都有关联,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脾以充养耳,肝胆之气会影响耳。通过揉耳把身体调理好了,五朋六腑也跟着受益。现在介绍一套适合所有人的“开窍操”。
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解读
为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新时代老龄工作的意见》以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 年)》的相关要求,推进实施老年听力健康促进行动,预防并减缓老年听力损失的出现,切实提升老年人的健康获得感,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编撰了《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
老年听力健康核心信息
听力健康是保障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参与的重要基础。维护老年听力健康,能预防和减缓老年听力损失的发生,降低老年痴呆、焦虑抑郁和跌倒等风险,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1.远离噪声环境
避免近距离或长时间处于噪声环境。在噪声环境下应佩戴防护耳罩、耳塞或用手紧捂双耳尽快离开。
2.科学使用耳机
选择佩戴舒适、音量可调的耳机。避免长时间佩戴耳机,每隔1小时休息一次。耳机音量以“能听到”为合适音量。
3.注意耳部卫生
尽可能保持耳道干燥。尽量少掏耳朵,出现耳道堵塞等问题,应及时到医院处理。
4.合理使用药物
在医师指导下使用药物,并定期评估药物使用对听力的影响,必要时请医师或药师调整用药种类和数量。
5.定期检测听力
每年尽可能做一次听力检查。
6.及时看病就医
突然出现听力下降、耳鸣、耳痛、耳闷等症状应立即就诊。经常出现说话打岔、需要别人重复所说的话、调高电视或手机音量等情况时,应及时就医。
7.尽早助听干预
对于存在听力损失并影响日常交流的老年人,应尽早进行规范的助听器验配或人工耳蜗植入等干预,辅以听力康复训练并定期跟踪复查。
8.改善交流方式
尽量在安静明亮的环境中与听力损失的老年人交流,注意放慢语速、简化语言,不遮挡面部,可辅助使用手势等肢体语言。
9.营造适听环境
创造听力损失老年人无障碍家庭环境,如安装可视门铃、震动报警器等,以提升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安全感。
10.关爱听障老人
家人和照护者要帮助老年人丰富日常生活,增加对话交流,鼓励社交参与,缓解老年人孤独感,延缓认知功能下降。
问 老年性耳聋的危害有哪些?
01言语交流能力下降
老年性耳聋早期表现为清晰度下降,特别是噪声环境下清晰度差;当听力损失加重时,在安静环境下言语交流也变得困难。
02情感和社会交流能力下降
老年人出现耳聋和言语识别能力下降会导致对周围事物及与人交流不感兴趣,久而久之变得多疑、猜忌、自卑,甚至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与社会产生一定隔离。
03认知能力下降
研究发现,阿尔兹海默症(老年痴呆症)在伴有轻、中、重度耳聋老年人中的发病率分别是听力正常老年人的2倍、3倍和5倍。
04影响人身安全
老年耳聋患者对生活中的危险警告声(如汽车鸣笛、火警、周围人的提醒声等)的感知能力下降声源定位能力下降,影响人身安全。
助听器三大常见误区
01
助听器网上随便买个就能戴
未经专业且准确的听力检查,随意购买一个助听器佩戴,不但助听效果不佳,还会进一步损伤患者听力。这类似于出现近视眼却买了一副老花镜。
02
助听器会越戴越聋
助听器的输出控制功能能够有效把控大声的放大音量,发挥保护听力的效用。随着年龄的递增,神经功能遵循用进废退原则,在佩戴助听器之后,听神经受到持续且有效的刺激,听觉功能得以锻炼,有利于减缓功能退化的速率。
03
助听器有依赖性
这是由于大脑适应了佩戴助听器所带来的效果,突然将助听器取下,一时难以适应。倘若持续一段时间不佩戴助听器,就会恢复原先的感觉,如同眼睛的“暗适应”(从明亮的地方突然进入较暗的环境,会看不清,过一段时间眼睛才会逐渐适应从而看清)。
预防老年性耳聋
01良好的饮食习惯注重营养均衡,日常多摄取锌、铁、钙等微量元素。
02保持心态平和,情绪稳定
注意控制血压、血脂、血糖,避免“三高”。
03戒烟 戒酒
吸烟会导致尼古丁中毒,饮酒会引发酒精中毒,二者均能直接损伤听神经。
04避免使用耳毒性药物
老年人慢性病的发病率颇高,且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年轻人群。当老年人同时服用多种药物时,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会增大。
05避免在噪声环境中过长时间停留
高强度、持续性的噪声会对人耳造成损害,引发耳鸣等症状,应尽量少接触噪声。
06加强体育锻炼以下锻炼项目可依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及条件进行选择,例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能够促进全身血液循环,进而改善内耳的血液供应。
耳朵开窍保健操
耳为肾之窍,内通于脑,是人体的听觉器官。中医认为耳和五脏六腑都有关联,肾开窍于耳,心寄窍于耳,脾以充养耳,肝胆之气会影响耳。通过揉耳把身体调理好了,五朋六腑也跟着受益。现在介绍一套适合所有人的“开窍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