刹那青茶吧 关注:3贴子:146
  • 1回复贴,共1

【水煮三国】刘备的菜市场理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祸不单行的年关

  话说吕布从打工仔到老板,很快又恢复了往日的风光。可是好日子没过两天,吕布就感到莫名其妙地烦躁起来。虽然他已经完全控制了徐州公司,却总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他心里暗自奇怪,对貂蝉说:“难道这企业与老板之间,还讲究原配的情分不成?”

  貂蝉问道:“你这话是怎么说的呢?”

  吕布说:“当初徐州公司在刘备手里时,虽然也有许多麻烦,可生意做得是红红火火。如今到了我的手里,怎么变得跟筛子似的,到处是窟窿呢?”

  貂蝉说:“可是,刘备也不是徐州公司原配的老板呀!”

  吕布说:“我也琢磨不透其中的奥妙。眼瞅着到了岁末年关,拖欠了员工三个月的工资需要补发,犒劳员工也是一大笔开支,这财务上是无论如何也转不动了。你去找找蔡文姬,求她帮忙跟曹操说几句好话。”

  貂蝉问:“你又要借钱呀?”

  吕布苦笑道:“年年难过年年过,不借钱可怎么过?”

  吕布已不是第一次向曹操借钱了,可公司的光景却在日益惨淡。曹操公司的经营业绩不错,也经常借钱给吕布,是吕布的最大债权人。他怕吕布还不起债,很犹豫。蔡文姬在电话里不好意思地对貂蝉说:“对不起,我已经尽力了。”

  “这不是要我的命吗?”吕布急得像没头的苍蝇,到处乱窜。

  俗话说祸不单行,不仅仅是工资的问题,还有公司的前途问题让吕布感到万分沮丧。虽然市场竞争激烈,但毕竟每年都有人从中淘出了黄金。公司之所以亏损,是因为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不高,说到底是因为人才饥荒。

  也是气极反笑,吕布愁眉紧锁了多日,忽然想起一个故事。

  春秋时代,越国有一个人大摆筵席,宴请宾客。

  时近中午,还有几个人未到。他自言自语地说:“该来的怎么还不来?”

  听到这话,有些客人心想:“该来的还不来,那么我是不该来了?”于是起身告辞而去。

  这个人很后悔自己说错了话,连忙解释说:“不该走的怎么走了?”

  其他的客人心想:“不该走的走了,看来我是该走的!”也纷纷起身告辞而去,最后只剩下一位多年的好友。

  好友责怪他说:“你看你,真不会说话,把客人都气走了。”

  那人辩解说:“我说的不是他们。”

  好友一听这话,顿时心头火起:“不是他们!那只有是我了!”于是长叹了一口气,也走了。

  这个故事显然是笑话,但对于吕布来说,恰恰是他长期潜藏于心最想说的话。公司里,好的人才总是难以留住,例如,陈登跳槽投奔了曹操,许汜、王楷跳槽投奔了袁术,还有一些人自己做了老板。而滞留在企业里的人,不是老弱病残,就是平庸无能之辈。所以,“该来的没来,不该走的走了”这句话正是公司人力资源状况的真实写照。

  又到了辞旧迎新的岁尾年初。对于一些有能力的人来说,他的脑子里也许开始盘算:跳槽还是不跳槽?而对更多的平庸的人来说,则是祈求明年能继续有一碗饭吃,当然也少不得要揣摩老板的意思:留还是不留?

  在吕布手下,仅仅只有一个叫张辽的销售员还能勉强创造一点业绩。可是吕布知道,如果他要走,也没有办法挽留。除此之外,只有常务副总经理陈宫还能为公司操心着想。就这么一点班底,明年想要扭亏为盈,如同穷光蛋做梦娶媳妇,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吕布思前想后,自觉无力回天,只好请求曹操收购徐州公司。

2.死不瞑目的吕布

 曹操就去征求刘备的意见。刘备说:“徐州公司已经资不抵债,您收购它干什么?况且,吕布这小子心如蛇蝎,小心他一活过气来,反过头咬死您这个慈祥的农夫。”曹操听了,不仅不收购徐州公司,反而派黑社会的人去向吕布索债。

  徐州公司的员工们一连几天都见不到老板,心里就犯了嘀咕。采购部的侯成告诉大家,吕布带着他老婆貂蝉躲债去了。公司里顿时像开了锅,大伙儿个个叫苦连天。



1楼2006-04-13 18:43回复

      吕布叹了一口气:“我曾经召开过几次会议,要求‘今日事今日毕’,可怎么也解决不了。”

      “没有人会拿着会议精神当令箭。很多时候,会议精神可能就是陷阱。明知前方是陷阱,偏偏掉进陷阱中,这不是傻瓜吗?谁都知道,若真把桌子整干净了,您就会认为他很闲,这不是没事找事吗?”

      吕布听着呆了。

      “听好,第四招:唉声叹气装烦躁。如果一个人经常带着有急事要办的样子,老板一定以为他尽忠职守。或是在众人面前叹叹气,大家一定明白他面对的压力有多大。”

      吕布苦笑起来,他的那些属下们个个都是如此。

      “还有第五招。如果您在办公室,他们一定会比您工作得更晚,让您对他们的‘拼劲’留下深刻印象。”

      吕布苦笑着,又点点头。

      “第六招:深奥词汇满口挂。如今是电脑热,聪明人不会忘记多看电脑杂志,吸收一下流行的资讯科技界术语和新产品名堂。当众人议论时,这些词汇便大派用场了。他不停地说,您这个做老板的就以为他是个电脑通,时下最受重用的新人类,又怎知他是虚有其表呢?”

    4.买菜与卖菜

     吕布仰天长叹道:“我就是被这些虚有其表的混账东西给骗了。可是,他们为什么要如此对待我呢?”

      刘备狡黠地眨了眨眼,反问道:“您到菜市场买过菜吗?”

      吕布说:“我失业期间,雇不起佣人,也亲自到菜市场买过菜。”

      “那么,”刘备追问,“请问当时的情形是不是这样:一方面您在讨价还价地买菜,另一方面菜贩子却在缺斤少两、以劣充优地卖菜?”

      吕布一怔:“果然如此呀,玄德公,就好像您当时亲眼所见一样。”

      刘备又笑了笑,继续问道:“那么,请问您在做公司的管理时,是不是也经常用罚款的形式克扣员工的工资呢?”

      “的确有这种现象。”

      “同样的道理,”刘备总结说,“他们也在用假装勤奋的办法,跟您缺斤少两、以劣充优!您不应该用买菜的方法来做人力资源管理,而这正是您失败的原因。”

      ……吕布半晌无言,良久,奇怪地问道:“玄德公怎么懂得菜市场理论呢?”

      刘备回答道:“世人只知道我卖过草鞋,却不知我也会卖菜。所以,我决不会用买菜的方法去做人力资源管理。”

      吕布问:“假如还有来生,我该怎么做呢?”

      刘备说:“您应该像我这样,用卖菜的方法做人力资源管理。不仅卖菜,还卖菜的营养。要让您的员工们为了持续得到菜的营养,帮您种菜。在这方面,我一向做得很好,只有在选用您任副总时,出了一点意外。”

      吕布恍然大悟:“我知道了,您最擅长卖胡萝卜。”

      刘备眼中含着狡黠的笑意,意味深长地点头。

      吕布长叹道:“曹操说得没错: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曹操擅于资本运营,而玄德公却善于文化运营。有此二人,我吕布还有何面目再生于世?”

      作者评说

      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撰文说,所谓薪酬管理就是用“最低的人力成本”去购买“最高的营业绩效”。这个观点让许多打工族深以为恨,因为他们的劳动力仿佛集贸市场中可以讨价还价的商品。难道经济学家说错了吗?当然不是。但他忽略了下面的三个问题:

      第一,劳动力是一种特殊的商品,在打上价格的标签时需要顾及人的尊严。

      第二,提供劳动力的人追求的不仅仅是被老板视为成本的工资,还有职业生活的快乐。

      第三,每一位员工都希望能够与老板分享公司的营业绩效,因为其中浸透了他们的情感。

      如果你在薪酬管理中也和经济学家一样忽略员工的情感,那么,就别指望员工热爱他的工作。于是,劳资关系就变成了买卖关系,一边是讨价还价、斤斤计较,一边是缺斤少两、以劣充优,利益相争,各有所图。

      因此,以人为本的薪酬管理会关注员工的情感需要,会把“绩效分享”作为薪酬管理的主题。于是,劳资关系就变成了伙伴关系,利益相连,目标一致。

      买菜与卖菜的区别,即在于此。

    


    3楼2006-04-13 18: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