寿全三书吧 关注:9贴子:605
  • 9回复贴,共1

药味学习 ~ 天门冬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天门冬,味苦而甘,性凉,沉也,阴也,阴中有阳,无毒。入肺、肾二经。补虚痨,杀虫,润五脏,悦颜色。专消烦除热,止嗽定咳尤善,止血消肺痈有神。但性凉。多服颇损胃。世人谓天门冬善消虚热,吾以为此说不可不辨。天门冬止可泻实火之人也,虚寒最忌,而虚热亦宜忌之。盖虚热未有不胃虚者也。胃虚而又加损胃之药,胃气有不消亡者乎。胃伤而传之脾,则脾亦受伤。脾胃两伤,上不能受水谷,而下不能化糟粕矣,又何望其补哉。大约天冬,凡肾水亏而肾火炎上者,可权用之以解氛,肾大寒而肾水又弱者,断不可久用之以滋阴也。
或谓天冬性润,可以解火,即可以益水,先生谓不可久用者,以肾火之寒也,但肾火寒者,自不可用矣,肾水未竭,而肾火未寒者,亦可用之乎。此则愚所未言也。肾水未竭,而肾火又未寒,是平常无病之人也。似乎服天冬,可以无碍。然而补之药胜于天冬者甚多,何必择此性凉者,以日伐其火乎。夫人非水火不生活,且水非火不生,火非水不养。止补其水而泻其火,初则火渐衰而水旺,久则火日去而水亡。此天冬所以只可暂以补水,而不可久以泻火也。
或问天冬同地黄用之,可以乌须发,此久治之法以滋肾者,而吾子谓天冬只宜泻实火之人,岂乌须发而亦可谓实火耶?夫须发之早白,虽由于肾水之不足,亦因于肾火之有余也。夫火之有余,既因于水之不足,则寒凉以补水,正寒凉以泻火也。况天冬与地黄同用,则天冬之凉者不凉,肾得其滋补之益,而须发之焦枯,有不反黑者哉。然则天冬之乌须发,仍泻实火,而非泻虚火矣。
或问天门冬治痨瘵之病甚佳,而吾子谓止可暂服,岂治痨疾者,可一二剂愈乎?嗟乎。
天门冬治痨瘵者,必脾健而大肠燥结、肺气火炎者宜之。然亦只可少服。而不可多服也。夫寒凉之物,未有不损胃者也。脾健则胃气亦健。大肠燥结,则肺气亦必燥结。天冬凉肺而兼凉胃,宜其无恶,但久用天冬,胃凉则脾亦凉,肺凉则大肠亦凉,又势所必至也。乌可不先事而预防哉。
或问湿热不去,下流于肾,能使骨痿。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天门冬、黄柏之类是也。
是天门冬味苦气寒,正入肾以除热,可以治痿,而竟置不言,何也?此吾子知其一,不知其二也。夫治痿必治阳明。骨痿虽属肾,而治法必兼治胃。天门冬大寒,不利胃气,暂服可以治痿,久服必至损胃,胃损而肾又何益耶。况胃又肾之关门,关门无生气之固,而欲肾宫坚牢,以壮骨生髓,必不得之数也。世人遵黄柏、知母之教,以损伤胃气。铎又何敢复扬天门冬治痿之说,以劝人再用寒凉乎。此所以宁缺,以志予过也。
或疑天冬泻实火,不泻虚火,虚火禁用,实火安在不可常用耶?夫火虽有虚、实之分,而泻火之药,只可暂用,而不可常用也。天门冬泻实火,未尝不佳,特怪世人久服耳。人非火不活,暂损其有余,使火不烁水已耳,乌可经年累月服泻火之药哉。泻之日久,未有实火而不变为虚火者也。此常服之断宜戒也。
或疑天门冬性虽寒,以沙糖、蜜水煮透,全无苦味,则寒性尽失,不识有益阴虚火动之病乎?夫天门冬之退阴火,正取其味苦涩也。若将苦涩之味尽去,亦复何益。或虑其过寒,少去其苦涩,而加入细节甘草,同糖、蜜共制,庶以之治阴虚咳嗽,两有所宜耳。
或问天门冬,古人有服而得仙,吾子贬其功用,谓多服必至损胃,然则古语荒唐乎?嗟乎!《神农本草》服食重载长生,岂皆不可信乎?大约言长生者,言其能延生也,非即言不死也。
天门冬,食之而能却病,吾实信之,谓采服飞升,尚在阙疑。


IP属地:上海1楼2024-12-29 22:12回复
    昨天生嚼了3g左右的天门冬,之后很快上了大号,虽然没有腹泻,但是不太成型。
    今天,下午大便颜色变为非常健康的黄色。有趣有趣。


    IP属地:上海2楼2024-12-29 22:16
    回复
      《神农本草经》~ 天门冬
      味苦平。
      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一名颠勒(《尔雅》注引云,门冬一名满冬,今无文)。生山谷。
      《名医》曰:生奉高山,二月七月八月采根,暴干。
      案《说文》云墙,墙蘼,满冬也;《中山经》云:条谷之山,其草多宜冬;《尔雅》云:墙蘼,满冬;《列仙传》云:赤须子食天门冬;《抱朴子·仙药》云:天门冬,或名地门冬,或名筵门冬,或名颠棘,或名淫羊食,或名管松。


      IP属地:上海3楼2025-01-05 22:16
      回复
        《本草备要》~ 天门冬
        泻肺火,补肾水,润燥痰
        甘苦大寒,入手太阴(肺)气分,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肺为肾母),下通足少阴肾(苦能坚肾,寒能去肾家湿热,故亦治骨痿)。滋肾润燥,止渴消痰(《蒙筌》曰∶肾主 津液 ,燥则凝而为痰,得润剂则痰化,所谓治痰之本也),泽肌肤,利二便。
        治肺痿肿痈(肺痿者,属于风寒 咳嗽 ,短气鼻塞胸胀,久而成痿,有寒痿、热痿二证。
        肺痈 者,热毒蕴结,咳吐脓血,胸中隐痛。痿重而痈稍轻。治痿宜养血、补气、保肺、清火;治痈宜泻热、豁痰、开提、升散。痈为邪实,痿为正虚,不可误治),吐脓吐血(苦泄血滞,甘益元气,寒止血妄行),痰嗽喘促, 消渴 嗌干(烦渴引饮,多食善饥,为 消渴 ,由火盛津枯),足下热痛, 虚劳 骨蒸,阴虚有火之证。然性冷利,胃虚无热及泻者忌用。
        取肥大明亮者,去心皮,酒蒸。 地黄 、贝母为使,恶鲤鱼。二冬熬膏并良( 天冬 滋阴助元消肾痰, 麦冬 清心降火止肺咳)。


        IP属地:上海4楼2025-01-05 22:18
        回复
          《本草纲目》~ 天门冬
          「释名」亦名门冬、颠勒、颠棘、天棘、万岁藤。
          「气味」(根)苦、平、无毒。
          「主治」
          1、肺痿 咳嗽 ,吐涎,回燥而不渴。用生天门冬捣汁一斗、酒一斗、饴一升、紫苑四合,浓煎成丸子。每服一丸,如杏仁大。一天服三次。
          2、肺劳风热。用天门冬(去皮、心)煮食,或查干为末,加蜜做成丸子服下。
          3、风颠发作(耳如蝉鸣,两胁牵痛)。用天门冬(去心、皮),晒干,捣为末。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宜久服。
          4、小肠偏坠。用天门冬三钱、 乌药 五钱,水煎服。
          5、痈疽。用天门冬三、五两,洗净,捣细,以好酒滤取汁,一次服下。未效,可再次服药,必愈。


          IP属地:上海5楼2025-01-05 22:20
          回复
            《本草害利》~ 天门冬
            〔害〕大寒而苦,不利脾胃,虚而 泄泻 恶食者,大非所宜。阴虚精竭之病,全赖脾胃气强,能纳能消,以滋精气。若脾胃先困,后天源绝,丸饵虽佳。总仗于食,汤液虽妙,终属于饮。又以苦寒损其胃气,致 泄泻 恶食,则危殆矣。若脾胃虚寒人,单饵既久,必病肠滑,反成痼疾。以此物性寒而润,能利大肠故也。
            〔利〕甘寒,保肺润燥,补肾养阴,肺肾虚热之要药也。
            〔修治〕二 三七 八月采根,蒸剥去皮,四破去心,必须曝于日中,或火烘干用。


            IP属地:上海6楼2025-01-05 22:22
            回复
              《本草经解》~天门冬
              气平.味苦.无毒.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去心)
              天门冬气平.禀天秋平之金气.入手太阴肺经.味苦无毒.得地寒凉之火味.入手少阴心经.气味俱降.阴也.其主暴风湿偏痹者.燥者濡之.热者清之.着者润之也.盖风本阳邪.风湿偏痹.发之以暴.暴病皆属于火也.骨属肾.肾属水. 天冬 气平益肺.肺金生水.故骨髓强也.三虫伏尸.皆湿热所化.味苦可以祛湿.气平可以 清热 .湿热下逐.三虫伏尸皆去也.久服益肺.肺清则气充.故益气.气足则身轻.气治则延年.气满则不饥也.
              【制方】
              天冬 同 麦冬 、五味煎膏.治 消渴 .同生地、 人参 .滋养阴血.同生地、 麦冬 丸.煎逍遥散下.治妇人骨蒸.同生地、 麦冬 、 白芍 、 鳖甲 、 牛膝 、 杜仲 、续断、童便.治吐血.


              IP属地:上海7楼2025-01-05 22:26
              回复
                《本经逢原》~ 天门冬
                即天棘根
                甘寒,无毒。焙热去心,用肥白者良。忌鲤鱼。
                《本经》主诸暴风湿偏痹,强骨髓,杀三虫,去伏尸,久服轻身益气,延年不饥。
                发明 天门冬手太阴肺经气分药。兼通肾气咳逆喘促,肺痿 肺痈 ,吐血衄血,干咳痰结,其性寒润能滋肺,肺气热而燥者宜之。肺为清虚之脏,凉则气宁,热则气腾。天门冬能保肺,使气不受火扰。合 地黄 、麦门冬主心肺虚热咳吐脓血,又能治热淋。同参、 定虚喘,盖肺肃则气化,乃能出。若脾虚而 泄泻 恶食者,虽有前证,亦莫轻投,以其降泄太过也。时珍云,天门冬清金降火,益水之上源,故能下通肾气,入滋补方用之有效。若脾胃虚寒人久服,必致滑肠,反成痼疾,以性寒能利大肠故也。《本经》治诸暴风湿偏痹,盖热则生风,暴则属火,偏痹者湿热所致,故治风先清火,清火在养阴也。其三虫伏尸,皆脾肾湿热所化,清二经湿热,则无三虫伏尸之患矣。又能延年不饥,故辟谷方多用之。


                IP属地:上海8楼2025-01-05 22:30
                回复
                  天门冬的药性
                  • 性味:甘、苦,性寒。
                  • 归经:归肺、肾经。
                  • 功效:具有滋阴润燥、清肺降火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燥热咳嗽、阴虚劳嗽、热病伤阴、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喉肿痛等。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15克;也可熬膏或入丸、散。外用适量,鲜品捣敷或捣烂绞汁涂。
                  • 使用禁忌: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致咳者忌服。忌鲤鱼,畏曾青。
                  常用方剂
                  • 二冬膏(《张氏医通》)
                  •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白蜜。
                  • 功效:清热润燥,止咳化痰。
                  • 主治:肺胃燥热,咳嗽痰少。
                  • 用法:天门冬、麦门冬等分熬膏,炼白蜜收,不时含热咽之。
                  • 天门冬丸(《本事方》)
                  • 组成:天门冬、甘草、杏仁、贝母、白茯苓、阿胶。
                  • 功效:清热润肺,止咳化痰。
                  • 主治:吐血咯血。
                  •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丸如弹子大,含化一丸咽津,日夜可十丸。
                  • 天门冬丸(《素问病机保命集》)
                  •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生地黄。
                  • 功效:滋阴清热,润肺止咳。
                  • 主治:妇人喘,手足烦热,骨蒸寝汗,口干引饮,面目浮肿。
                  • 用法:天门冬、麦门冬为末,生地黄取汁为膏,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煎逍遥散送下(逍遥散中去甘草加人参)。
                  • 天门冬膏(《医学正传》)
                  • 组成:天门冬。
                  •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化痰。
                  • 主治:血虚肺燥,皮肤拆裂,及肺痿咳脓血证。
                  • 用法:天门冬新掘者不拘多少,净洗,去心、皮,细捣,绞取汁澄清,以布滤去粗滓,用银锅或砂锅慢火熬成膏,每用一、二匙,空心温酒调服。
                  • 三才丸(《儒门事亲》)
                  • 组成:人参、天门冬、熟干地黄。
                  • 功效:滋阴润肺,补肾填精。
                  • 主治:久咳虚喘,劳嗽咯血,肺痿肺痈,咽燥咯痰,腰膝酸软,消渴,肠燥便秘。
                  • 用法:上药为细末,炼蜜为丸如樱桃大,含化服之。
                  • 清金降火汤(《古今医鉴》)
                  • 组成:天门冬、麦门冬、黄芩、栀子、桑白皮、桔梗、甘草、知母、贝母、瓜蒌仁、天花粉。
                  • 功效:清肺降火,润燥化痰。
                  • 主治:肺热咳嗽,痰涎壅盛,咯痰黄稠,咽干喉痛,口鼻生疮,颊肿齿摇,大便秘结,小便短赤。
                  • 用法:水煎服。


                  IP属地:上海9楼2025-02-07 15:10
                  回复
                    曾青又叫朴青(《石药尔雅》),层青(《造化指南》) 天然的硫酸铜。为碳酸盐类矿物蓝铜矿的矿石成层状者。单斜晶系。晶体短柱状或板状。通常呈粒状、肾状、散射状、土状等块体或被覆在其他铜矿之表面,呈深蓝色。条痕为浅蓝色。光泽呈玻璃状、金刚石状或土状。半透明至不透明。断口呈贝壳状,硬度3.5-4。比重3.7-3.9。性脆。


                    IP属地:上海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0楼2025-02-07 15:1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