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610贴子:2,996,992
求助

帛书版的一个译文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天一老师的译文:
一条道路,从a点可以到达b点,但是,从a点到b点不是仅有这一条路,而是有无数条。
一个物体,可以命名为a,但是,这个物体不是只能命名为a,也可以命名为b或c或d。
各位道友觉得如何?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01 11:03回复
    错误


    IP属地:湖南2楼2025-01-01 11:31
    回复
      你看看我的白话道德经第一章,或道德经解读之二、道德经解读之三。


      IP属地:湖南3楼2025-01-01 11:32
      回复
        别看帛书,帛书错误太多,改动的迹象很明显。
        比如,第二章。通行本是音声相和。帛书是意声相和。
        1,音声相和,乐器的音和人的歌唱的声共同在一起。这是符合实际的,这是符合逻辑的。
        音声相和,就是歌唱有伴奏,好比如今的唱歌。古时宫廷乐也是一样,有人唱歌,有人同时演奏乐器。
        这里,音和声都是独立的,都是平等的,没有先后、主次 之分。
        2,而意声相和,显然狗屁不通。
        消毒说意是音表达出的含义、意思。
        那么,意就是由音产生(人从音里解读出意),意就后于音,就是和音是不平等的,意,就不是独立的。
        3,显而易见,意是音的误写,或恶意篡改。


        IP属地:湖南4楼2025-01-01 11:45
        收起回复
          先有音、声,而后才有意。好比是母和子的关系。音声是母,意是子。


          IP属地:湖南5楼2025-01-01 11:49
          收起回复
            天一老师?狗屁老师,误人子弟。


            IP属地:湖南6楼2025-01-01 12:11
            回复
              从数学的角度看:
              已知:从a点到b点有无数条路线,命名为ab1,ab2……,ab1≠ab2……
              求:1、破法执的具体方法及步骤?2、破我执的具体方法及步骤?
              解:2个问题可以简化为:怎么做才能使选择路线ab,使ab=ab1=ab2……成立 ?即平衡。
              假设每条路线有两个属性到达时间t,难度系数s
              当ab=t小+s小或t大+s大,t1-t2=s2-s1
              当ab=t大+s小,t1-t2=s1-s2
              即一条路的优势属性恰好=另一条路的优势属性
              当ab1好=ab2好……时,ab=ab1=ab2……平衡。
              1、破法执的方法与步骤:
              1、分解方法、道路的属性即命名:a,b,c,d……
              2、确定选择条件ab
              3、分别比较2个方法的各种属性。
              4、使ab1好=ab2好
              2、破我执即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1、我也有错
              2、哇塞你好牛
              3、方法的创造(创新)
              1、方法的创新即是对方法属性的增删改,对方法属性的重新选择,设计。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01 18:37
              收起回复
                大概意思就是:描述不能代表本体。有必要那么复杂吗?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01 18:46
                收起回复
                  我举双手赞成。
                  用通俗的说法就是:可以的方法,不是固定的。
                  俗话说,小鸡仔不撒尿,各有各的道


                  IP属地:云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01 18:50
                  回复
                    世界上本来没有道路,走的人多了,就成了道路。这里注意,“走的人多”,是“道路”很重要的属性。
                    所以,“道”的内涵,不仅仅是“从A至B的运动轨迹”,而是“可重复的运动轨迹”。而,“可重复了的运动轨迹”,西方人便称为“规律”。即便老子自己,也描述为“独立而不改”(只从这地方走),“周行而不怠”(可重复多次),可见其然,这才“字之曰道”。于是道的定义,不仅是从A到B的偶然轨迹,而是多次统计所见皆同的结果。如此轨迹,西方便称“一般规律”。
                    道为“一般”,名则为“特殊”。比如鸡、鸭、猫、虎,其名读音,皆取自鸣叫之声。可见“名”所强调的是各自特征。
                    于是:
                    “道可道,非恒道,名可名,非恒名”——一般,现在可以认为一般,但不见得永远一般;特殊,现在可以视其特殊,也不见得永远特殊。
                    我们不仅须知事物会变,还要意识到它会在一般和特殊之间转变。
                    比如,旧社会劳动人民都在吃糠咽菜,吃糠咽菜视为一般;但新社会人人大鱼大肉,若还有人吃粮咽菜,它便不再是一般,而是特殊情况了。
                    再比如,旧社会劳动人民大都不识字,偶尔识字者,显然极为殊荣,有着令人尊重之名。但新社会人人读书识字,识字者不再特殊而出名,便只是一般,泯然众人矣。


                    IP属地:浙江10楼2025-01-01 21:06
                    收起回复
                      谢谢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02 21:59
                      回复
                        【道可道也ᴸ 非恒道也ᴸ】
                        道→路径
                        可→骨閒肉肯肯相着
                        也→女阴也
                        L→交接, 转换
                        非→从其下肢,取其相违
                        恒→往复深远的恒长状态。


                        IP属地:北京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03 10:22
                        回复
                          没毛病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4楼2025-01-06 18:06
                          回复
                            其实应该是天一的物理老师解的,道是空间,德是物质的运行,空间没有固定的形式,名称因为运行而改变……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5楼2025-01-06 18:25
                            回复
                              经济学老师说:道就是市场,德就是货物的产供销……


                              IP属地:江苏来自iPhone客户端16楼2025-01-06 18:3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