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启吧 关注:86贴子:1,394

【江湖夜雨】神追太白高季迪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文来自江湖夜雨的《笔底明珠无处卖》。


1楼2010-11-20 21:24回复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清代评论家林昌彝在《海天琴思录》中曾说:“唐以后学太白神似者,唯高季迪一人。近代黄仲则得其肉,未得其骨。”这高季迪,就是明代的著名诗人高启。
         前面我们所说的王冕、倪瓒等才子,虽然诗作也不乏佳句,但毕竟绘画方面的成就才是他们的“主营业务”,一般人选明诗集时,他们并非重点。但高启的诗,选明诗时如果漏选的话,是怎么也说不过去的。
         高启的这首《登金陵雨花台望大江》想必很多人都很熟悉,江湖夜雨也是很小的时候就看过,当时对于明诗的印象,最为突出的就是这一首了:
    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势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坐觉苍茫万古意,远自荒烟落日之中来。
         石头城下涛声怒,武骑千群谁敢渡?
         黄旗入洛竟何祥?铁锁横江未为固!
         前三国,后六朝,草生宫阙何萧萧!
         英雄承时务割据,几度战血流寒潮。
         我今幸逢圣人起南国,祸乱初平事休息。
         从今四海永为家,不用长江限南北。
    这是一首古风体的诗,笔力雄荡,英姿勃发,很有太白之风。尤其开头这四句“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更是写得激扬豪放,酣畅恣肆。自李白之后,能道出这等句子的人实不多见。
         元朝末年,张士诚、方国珍、朱元璋等群雄角逐之际,高启隐居在吴淞青丘浦大树村(即现在的苏州胜浦镇青秋浦),自号为“青丘子”。在这里,他娶了一个姓周的姑娘,还写了一首《青丘子歌》:
    青丘子,而清,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
         何年降谪在世间,向人不道姓与名。
         蹑厌远游,荷锄懒躬耕。
         有剑任羞涩,有书任纵横。
         不肯折腰为五斗米,不肯掉舌下七十城。
         但好觅诗句,自吟自酬赓。
         田间曳杖复带索,傍人不识笑且轻。
         谓是鲁迂儒楚狂生。
         青丘子闻之不分意,吟声出吻不绝咿咿鸣。
         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
         当其苦吟时,兀兀如被酲。
         头发不暇栉,家事不及营。
         儿啼不知怜,客至不果迎。
         不忧回也空,不慕猗氏盈。
         不惭被宽褐,不羡垂华缨。
         不问龙虎苦战斗,不管乌兔忙奔倾。
         向水际独坐,林中独行。
         斫元气,搜元精,造化万物难隐情。
         冥茫八极游心兵,坐令无象作有声。
         微如破悬虱,壮若屠长鲸。
         清同吸沆瀣,险比排峥嵘。
         霭霭晴云披,轧轧冻草萌。
         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
    


    2楼2010-11-20 21:24
    回复

           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星虹助光气,烟露滋华英。
           听音谐《韶》乐,咀味得大羹。
           世间无物为我娱,自出金石相轰铿。
           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
           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
           欲呼君山老父携诸仙所弄之长笛,和我此歌吹月明。
           但愁忽波浪起,鸟兽骇叫山摇崩。
           天帝闻之怒,下遣白鹤迎。
           不容在世作狡狯,复结飞佩还瑶京。
      我们看这首长歌,磅礴跌宕、神韵飞扬,实在深得李太白诗中风韵,和太白的《襄阳歌》《庐山谣》相比,也不逊色多少。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启和李白一样,也十分自傲。上来就说自己“本是五云阁下之仙卿,何年降谪在世间”,和李白那句“青莲居士谪仙人,酒肆藏名三十春”是如出一辙的。然后说他不肯为五斗米折腰去当官,也不肯花言巧语地游说于贵人之前(“掉舌下七十城”出自《史记•淮阴侯列传》:郦生一士,伏轼掉三寸舌,下齐七十余城),而是自顾自地觅诗闲吟,田间农夫见了嗤笑,他也不理不顾。
           接着从“朝吟忘其饥,暮吟散不平”开始,用了一大段来形容自己苦吟中的状态,早晨吟诗能忘掉腹中饥饿,晚上吟诗能散掉心中不平,诗人忘情地投入,仿佛喝醉了酒一般,头发也不梳,家事也不管,小儿哭也无心照顾,客人来了也忘了迎接。他不担忧像颜回那样贫困,也不羡慕猗顿那样的巨富,不因为穿着粗布衣服而羞惭,也不羡慕华美的衣冠。
           诗人完全沉浸在这样一种创作状态中,在这种状态里,诗人心游八极,细微处如破虱虫,宏大处如屠长鲸,如探月窟,如见万怪。种种难以言说的滋味,只有自己知晓。当真是“妙意俄同鬼神会,佳景每与江山争”。
           最后诗人说自己做的诗惊天地、泣鬼神,鸟兽骇、山岳崩,结果天帝恼怒,又派人将他接回了天上。收尾时,一样的豪迈健举,不乏英爽之气。其中“高攀天根探月窟,犀照牛渚万怪呈”,“江边茅屋风雨晴,闭门睡足诗初成”,“叩壶自高歌,不顾俗耳惊”等句,我觉得都是自李白、李贺之后,难得一见的好句子。
           然而,高启虽有太白之气度,有太白之雄才,可惜他却没有生在大唐时代。在唐代,虽然李太白的狂傲一样不为世所容,但唐明皇对他的处理只是“赐金放还”而已,至于后来,李白投永王搞“分裂”,闹腾得也实在过分,流放夜郎也算不得多冤枉,何况不久就遇赦而归了,太白还是可以落得善终。
           而高启遇上的却是暴戾的明太祖,于是,三十八岁的高启被下令剁成了八截,一代才子的鲜血洒在街头。从此,整个大明朝的士子们,心头也染上了可怖的血色,时刻都战战兢兢。
      


      3楼2010-11-20 21:24
      回复
        赖有声名消不得,汉家乐府盛唐诗     高启死时,没有留下儿子。情深义重的妻子周氏冒险收藏了他的全部诗稿,临终时又珍而重之地传给她的侄子周立。直到三十年后的永乐元年,才得以刊行于世。
             高启的诗确实非常出色,在明朝诗人中称得上是独占鳌头。我们看负责编纂《四库全书》的纪大烟袋(纪昀)是怎么评价的:
        启天才高逸,实据明一代诗人之上。其于诗,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长,无不兼之。振元末纤秾缛丽之习,而反之于古,启实为有力。
        的确如此,江湖夜雨有次在网上和几个女生谈诗,她们一开始都鄙夷明诗,说明诗一看就不如唐诗,结果江湖夜雨摘了高启的几首诗让她们猜,她们却一口咬定是唐诗。
            


        6楼2010-11-20 21:34
        回复
          我们用事实说话,举几个例子,先看这样一首:
          【门有车马客行】
          门有车马客,乃是故乡士。昔别各壮颜,今见不相似。
               上堂叙情亲,拜跪出妻子。对案未能食,历历问桑梓。
               当时同游人,十有八九死。松柏长新坟,荆棘生故址。
               欢言方未终,悲感还复始。因思兴谢端,叹息不能止。
          这里说在异乡遇到一个老乡,所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问了一下故土的情景,忍不住唏嘘不已。感慨世事沧桑这种题材不见得多新颖,但此诗的风格确实太像汉魏六朝诗了,放在汉诗集中,几可乱真。
          这首《陇头水》则像极了唐朝的边塞诗:
          人间何处无流水,偏到陇头愁入耳。
               夜杂羌歌明月中,秋惊汉梦空山里。
               陇阪崎岖九回折,声随到处长呜咽。
               欲照愁颜畏水浑,前军曾洗金创血。
               回头千里是长安,征人泪枯流不干。
          如果放在高适、岑参、戎昱、李益等人的集中,也难以察觉出是“赝品”,是不是?
               像宋词的也有:
          双燕双燕,去岁今年相见。往来东舍西家,衔得泥中落花。花落花落,又在暮寒池阁。
               疏雨疏雨,绿满芜洲渚。江南相忆故人,远水遥山暮春。春暮春暮,风急画船难渡。
          这又是一首绝佳的婉约词,写得摇曳生姿、清丽可喜,绝对不输于周邦彦、吴文英等人。
          常言道“古人诚不我欺”。纪大烟袋也是有身份的人,不会随口“乱打广告”的,这“拟汉魏似汉魏,拟六朝似六朝,拟唐似唐,拟宋似宋”,确实是有根有据的。
               高启虽然只活了短短的三十八岁,但却留下了一千多首诗。比李白存诗的数量还要多。这些诗在此处不可能一一点评,但是江湖夜雨建议喜欢诗词的朋友不妨去看看,高启的诗确实不错,不要因为是“明诗”,就被打入冷宫。
               高启的诗古体写得好,近体亦佳,七律、五律、七绝、五绝无不精妙。这里每种选一首,请大家共赏。
          


          7楼2010-11-20 21:38
          回复
            七律的:
            【宿张氏江馆】
            极浦荒云一棹行,远投江馆驻宵程。
                 客中得酒衔悲喜,乱后逢人说死生。
                 木叶未空寒鸟聚,海潮欲上曙鸡鸣。
                 正怜此地无惊扰,归梦如何又入城。
            这首诗,很像中唐大历十才子们的味道。从艺术上来讲,也是非常出色。“客中得酒衔悲喜,乱后逢人说死生”,惶惶不安的逃乱生涯中,突然有故人留宿并置酒款待,端起酒杯,怎能不悲喜交集?而乱后见到朋友,所说的无非是谁活下来了,谁遇难了之类的事情,这“悲喜”“死生”对得极绝,不但字面上工整巧妙,诗意上也是恰当自然,确实称得上好对。
                 写七律诗,中间觅得上佳的对句不易,但好的结束更难,此诗收尾也意味深长:“正怜此地无惊扰,归梦如何又入城。”好容易从城中逃出来,找到个安全的地方,但梦里怎么却又回到了城中?但这正是自然之情的流露,心中当然会惦记着自己的家啊!这正是众人“心头有,口头无”的妙句,似无理,却最有理。
            


            8楼2010-11-20 21:40
            回复
              五律给大家推荐这首:
              【夜怀王校书】
              灯暗独吟余,疏桐月满除。
                   虫寒初入户,鼠饿欲侵书。
                   河汉三更望,江湖两地居。
                   相思无去梦,今夜恨何如。
              缺月疏桐,孤灯暗影,绕床饥鼠,寒虫凄切,这些虽然都是前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但高启这首诗中却融合在一起,不露痕迹,合情合景。“河汉三更望,江湖两地居”一联,气势广阔,窃以为可和老杜的“鸿雁几时过,江湖秋水多”媲美。明人诗中,少见这等雄健句子。
              七绝我们来看首比较别致的回文诗吧:
              【回文】
              风帘一烛对残花,薄雾寒笼翠袖纱。空院别愁惊破梦,东阑井树夜啼鸦。
              回文诗这种体裁,写得好并不容易,一般来说,能写回文诗的人,都是非常聪明的才子。比如苏轼,就是写回文诗的好手。高启这首诗无论正读倒读都非常流畅,诗意也清婉端丽,在回文诗中算得上是佳品。不过好像历来提及回文诗时却很少说这一首,所以这里特地挑出来,以免埋没。
              五绝由于字数奇短,写得好也是难得,而这一首《扇上竹枝》则在短短的二十字?留下余韵袅袅:
              寒梢虽数叶,高节傲霜风。
                   宁肯随团扇,秋来怨箧中。
              这里说一把团扇上画的竹叶,虽然只有清清寥寥的几枝,却同样高节傲霜。诗中暗用班婕妤的团扇典故,很是耐人咀嚼,颇有滋味。
              


              9楼2010-11-20 21:41
              回复
                当然,我们万万不可漏掉高启《梅花九首》中这一首非常出色的诗:
                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
                高启非常喜欢梅花,他曾说:“雪晴家家扣门去,不见梅花应不休。”而梅花凋落之时,他说:“野人不省爱梅好,弃在荒篱荆棘边。细雨东风欲零落,我来相见一潸然。”这首诗,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一联,写得当真是妙不可言。
                     《红楼梦》中的判词“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寂寞林”之句,大概就是化用了高启这一联。依我看,如果纯从艺术上说的话,《红楼梦》中的判词比之原句,意味大减,什么“世外仙姝”啦,“寂寞”啦,直白无味,远不如高启原诗更蕴籍优雅。有人说高启这一联中用了汉代袁安高卧的故事以及隋朝赵师雄夜醉时遇梅花仙子的传奇。我觉得,不可如此呆看,雪满山中的高士,明月林下的美人,都看做比喻梅花即是,如非要找来典故“印证”,不免有胶柱鼓瑟之嫌。好诗用典,妙在似是非是之间。
                


                10楼2010-11-20 21:41
                回复
                  完——————


                  13楼2010-11-20 21:43
                  回复


                    14楼2010-12-03 20:57
                    回复
                      呀,难得见到乃回来,抱一个~~
                      大么么~~


                      15楼2010-12-03 21:52
                      回复
                        尤其开头这四句“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更是写得激扬豪放,酣畅恣肆。自李白之后,能道出这等句子的人实不多见。
                        ================
                        明末的陈卧子的激扬豪放之句正可相映照:
                        “沧波深碧倒影红,羲和窈窕扶桑东
                        九乌纷纷落何处,六龙万古当长空”
                        “紫云仙人归玉京,骖鸾谒帝游太清
                        白榆历历琼台明,九龙衔烛五凤鸣”
                        “白虹照天光未灭,七尺屏风袖将绝。
                        督亢图中不杀人,咸阳殿上空流血。
                        可惜六合归一家,美人钟鼓如云霞。
                        庆卿成尘渐离死,异日还逢博浪沙。”
                        “伍相一怒涛连山,何不清荡摇天关?
                        为我洗兵青海湾,还君花月开朱颜。”
                        明诗人除高青丘、何大复、陈卧子外,几乎无擅长歌行者。


                        16楼2010-12-04 18:35
                        回复
                          自唐后,诗就不兴了吧。
                          歌行后世或有能者,
                          豪气却鲜有继太白者~


                          17楼2010-12-04 19:10
                          回复
                            陈子龙的诗,居然几乎句句用典,勉强看懂。。。消耗掉我许多脑细胞~~唉~~


                            19楼2010-12-04 19:17
                            回复
                              大部分诗人的重要诗歌都用典。
                              “钟山如龙独西上,欲破巨浪乘长风。
                              江山相雄不相让,形势争夸天下壮。
                              秦皇空此瘗黄金,佳气葱葱至今王。
                              我怀郁塞何由开,酒酣走上城南台。”
                              “秦皇空此瘗黄金”就是用典,南京被称为“金陵”,因此而来。此句说秦始皇当年害怕此地王气太盛而埋黄金,但是也是徒劳无功,至今王气葱葱,仍为帝都。


                              20楼2010-12-05 09: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