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那段艰苦岁月里,李谷一作为轻音乐团领导,事必躬亲。她不仅要带团到各地演出,场场参加演唱,还要关心每个演员的节目设计和编排,连同为全团几十人的吃喝拉撒睡操心,就象个大保姆。
要搞事业,就得牺牲个人利益。那时,正是李谷一创作力最旺盛,也是最走红的时期。她可以演唱更多的新作品,可以频繁的出国演出,可以参加全国各个电视台的各种大型节目。同时,社会上的组台演出,她的出场费是全国最高的。为了创建轻音乐团,她只能舍弃一些个人的名与利,她曾婉谢过中央电视台的春晚演出邀请;她在轻音乐团的每场演出和其他演员一样仅拿十几、二十块饯补助。为了搞好这个团,她顾不上自已的家庭,与丈夫、女儿聚散苦匆匆。女儿小时候叫她“李团长”、“李老师”,很少叫一声“妈妈”。女儿大了,说跟母亲在一起时,就象是“两个女人在对话”,总存在着感情距离。 至今,李谷一内心愧疚于家庭,愧疚于女儿,一个为事业奋斗的母亲,犹如“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