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宽敞的院子,种着高大的变色木芙蓉,有两排整齐的水杉。大人了收拾了碗筷,冲了澡,就搬着藤椅下来乘凉。孩子们抱了骨牌凳,挨着他们脚边坐,父母们摇着蒲扇,有一句没一句地和人闲谈,不时一片哄笑起来。笑声太响,窘得月亮都缩到了云里面。蟋蟀在草丛里聒噪着,拉一支大合唱的交响乐,兴高采烈。
那时我十岁,帮两岁的梦梦剥着话梅,把核儿剔掉,梅肉喂给她,吮吮手指都是甜津津的酸。我们在她家看《西游记》,五六个人一起团在宽大的席梦思床上,笑得前仰后合。节日的时候放焰火,他们不敢放,请了我的爸爸来。爸爸好高兴,得意地摘下嘴上叼着的烟来点。爸爸平时谨严,脸上没有笑容,又好拧人耳朵,他们都怕,这时却围着他要听讲故事。我真是骄傲,因为是我的爸爸。
我常常去数那棵木芙蓉树上到底一共有几朵花。树好大,长到二楼那么高,花缀得密密麻麻,我绕着圈,数着数着就迷糊了,这朵有没有数进去,刚刚是不是数到这里了。自始至终,一直没有数清。若是当时有大人在,会帮我攀摘下一朵来,放在书包里,带到学校去。
它是白的,纯白像刚刚煮沸的牛奶一样。到了上午第二节下课,它的边缘就沁出几丝粉红,脉络纹理皆清晰,到了中午放学,它已经整朵都是粉红的了,就像一块粉红的颜料投到牛奶里完全化开了一般地均匀。下午,它的花瓣就没有那么挺,覆了下来,红得有些懒洋洋了,最后变成一朵紫红色的花。我想以花作为时钟真是奇妙又好玩。
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在河边走不到几百米,过桥,就回到院子里了。
这个院子,洗菜洗衣服都在这里,大人小孩都在一起,邻居之间亲如一家,无论谁煮了嫩玉米或嫩菱角,所有人都闻香而动。谁做了甜酒酿或姜汤面,也要各家端一碗。这时候家家传出炒菜的声响和香味,暖融融的,锅碗瓢盘的碰撞是人间烟火的温热,没有高山流水的清寒。
妈妈总是忙,那么多病人在等着她。爸爸也一样。我常常是找出一只白洋碗,碗身上红字写着“某某会议纪念”,到楼下食堂里打一碗汤。从半人高的蒸笼里,费力地找出自己的铝饭盒,回楼上拌了酱油和猪油就可以吃。过年时如果妈妈灌了香肠,在米饭里面夹了一根蒸出来,那香肠边上的饭真是香。
傍晚我们会到附近的中学去玩。在那里摘了喇叭花,把底下的芯蒂掐去,按在唇边,能吹出草笛一样的声音。我学着试了好久,都学不会,吹出来呜呜咿咿的,正似我纯朴又笨拙的童年。
医院宿舍的对面就是农技站,妈妈常带我过去玩,那个院子里有许多叫不出名字来的花,墙上爬满了青色的藤,结着幼嫩的果子,还有一口井。我的数学老师就住在这里,我们的母亲是好友,常邀了到家吃饭,而我遇到他,手足无措,只觉十分不适宜。我对他隐约有情意,见了就羞愧欲死,逃也没处逃,吃饭时把头埋到桌子底下看书。大人于是夸赞我,他看着,微微一笑,眼里亦是无限宠溺。
农技站再过去一点,就是电影院了。电影院的大人全与我们父母相熟,因此我们去,便和齐天大圣似的。呼呼嚷嚷一大群人,爬到二楼,挑最好的位子,哪有心思看电视的剧情,只顾了上窜下跳。卖小食的彩娟阿姨也对我好,每次都送我瓜子吃,用报纸裹成圆锥的一支。电影院并没有什么生意,由得我们造反为王,在里面玩捉迷藏,又跑到大厅里打乒乓。偶尔的恶作剧就是窜到台上,屏幕里就出现一个小小的黑色人影在张牙舞爪。后来创造出一个更好玩的,就是钻到射出光线的那个小窗口前,伸手表演各种小动物的形状。那么台布上就出现一只巨大的狗头,一张一翕,引得在场观看的所有人都“噫”的一声惊叫出来。
那时我十岁,帮两岁的梦梦剥着话梅,把核儿剔掉,梅肉喂给她,吮吮手指都是甜津津的酸。我们在她家看《西游记》,五六个人一起团在宽大的席梦思床上,笑得前仰后合。节日的时候放焰火,他们不敢放,请了我的爸爸来。爸爸好高兴,得意地摘下嘴上叼着的烟来点。爸爸平时谨严,脸上没有笑容,又好拧人耳朵,他们都怕,这时却围着他要听讲故事。我真是骄傲,因为是我的爸爸。
我常常去数那棵木芙蓉树上到底一共有几朵花。树好大,长到二楼那么高,花缀得密密麻麻,我绕着圈,数着数着就迷糊了,这朵有没有数进去,刚刚是不是数到这里了。自始至终,一直没有数清。若是当时有大人在,会帮我攀摘下一朵来,放在书包里,带到学校去。
它是白的,纯白像刚刚煮沸的牛奶一样。到了上午第二节下课,它的边缘就沁出几丝粉红,脉络纹理皆清晰,到了中午放学,它已经整朵都是粉红的了,就像一块粉红的颜料投到牛奶里完全化开了一般地均匀。下午,它的花瓣就没有那么挺,覆了下来,红得有些懒洋洋了,最后变成一朵紫红色的花。我想以花作为时钟真是奇妙又好玩。
放学了,我背着书包走出校门,在河边走不到几百米,过桥,就回到院子里了。
这个院子,洗菜洗衣服都在这里,大人小孩都在一起,邻居之间亲如一家,无论谁煮了嫩玉米或嫩菱角,所有人都闻香而动。谁做了甜酒酿或姜汤面,也要各家端一碗。这时候家家传出炒菜的声响和香味,暖融融的,锅碗瓢盘的碰撞是人间烟火的温热,没有高山流水的清寒。
妈妈总是忙,那么多病人在等着她。爸爸也一样。我常常是找出一只白洋碗,碗身上红字写着“某某会议纪念”,到楼下食堂里打一碗汤。从半人高的蒸笼里,费力地找出自己的铝饭盒,回楼上拌了酱油和猪油就可以吃。过年时如果妈妈灌了香肠,在米饭里面夹了一根蒸出来,那香肠边上的饭真是香。
傍晚我们会到附近的中学去玩。在那里摘了喇叭花,把底下的芯蒂掐去,按在唇边,能吹出草笛一样的声音。我学着试了好久,都学不会,吹出来呜呜咿咿的,正似我纯朴又笨拙的童年。
医院宿舍的对面就是农技站,妈妈常带我过去玩,那个院子里有许多叫不出名字来的花,墙上爬满了青色的藤,结着幼嫩的果子,还有一口井。我的数学老师就住在这里,我们的母亲是好友,常邀了到家吃饭,而我遇到他,手足无措,只觉十分不适宜。我对他隐约有情意,见了就羞愧欲死,逃也没处逃,吃饭时把头埋到桌子底下看书。大人于是夸赞我,他看着,微微一笑,眼里亦是无限宠溺。
农技站再过去一点,就是电影院了。电影院的大人全与我们父母相熟,因此我们去,便和齐天大圣似的。呼呼嚷嚷一大群人,爬到二楼,挑最好的位子,哪有心思看电视的剧情,只顾了上窜下跳。卖小食的彩娟阿姨也对我好,每次都送我瓜子吃,用报纸裹成圆锥的一支。电影院并没有什么生意,由得我们造反为王,在里面玩捉迷藏,又跑到大厅里打乒乓。偶尔的恶作剧就是窜到台上,屏幕里就出现一个小小的黑色人影在张牙舞爪。后来创造出一个更好玩的,就是钻到射出光线的那个小窗口前,伸手表演各种小动物的形状。那么台布上就出现一只巨大的狗头,一张一翕,引得在场观看的所有人都“噫”的一声惊叫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