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对下列常识判断正确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分钟
D.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2.近年来,汽车领域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对AI语音助手分析正确是( )
A.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车内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C.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盆中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所以质量变大
B.1kg钢铁的质量大于1kg棉花的质量
C.一块橡皮泥被捏成工艺品之后其密度减小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了一半,瓶中氧气的密度减小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决定,与、的大小无关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5.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C.在手上擦酒精可以预防新冠肺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
D.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
6.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高为375px的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为了让观察者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选择合理的是( )
A.f=400px B.f=250px C.f=187.5px D.f=125px
7.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受温度、物质状态等的影响
B.高原上空气稀薄,空气的密度比平原地区要小
C.质量一定时,铜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
D.给篮球打气时,球内空气的密度不变
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60°,当入射光线绕 O点顺时针方向转过 10 °, 平面镜M 绕 O 点逆时针方向转过 20 ° , 则此过程中反射光线共转过( )
A.30 ° B.40 ° C.50 ° D.60 °
9.国庆黄金周期间,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图所示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沿直线水平飞行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10m/s
B.前10s,无人机飞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在10s~30s,无人机飞行的路程为200m
D.最后15s无人机飞行方向与前10s飞行方向相反
10.如图所示,把质量相等且密度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乙的边长大于甲的边长,沿水平方向切去甲的高度的一半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也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和所切部分的质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分)学校举行防震逃生演练时,同学们听到学校广播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
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防震逃生演练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居民立刻
关闭了门窗,这样做的目的是在 减弱噪声。
12.(4分)读出图中所示的值:甲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s;丙图是电子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它的实际时间是 ;丁图中人体体温是 ℃。
13.(3分)2023年10月3日,全红婵获得杭州亚运会女子10m台冠军。如图所示,她站在跳 台上,跳台台面距离水面10m,水池深度5m,则全红婵与她在水中的像的距离
为 m,当她在空中下降过程中,她在水中像的大小 ,她的质量 。(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1分)小李和小王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小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s,小王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3m/s,小李和小王家到学校距离之比为3∶2,两人同时从家出发,两人到达学校所用时间之比为 。
15.(2分)在北方地区进入夏季,有关部门会对汽油价格进行调整,因为由于热胀冷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的密度会 (变大/变小),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会 (上升/下调)。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
16.(7分)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晓彤和小雪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除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外,实验中还必须有的器材是 。
(2)①晓彤观察到水沸腾时产生的现象是 (选填“A”“B”或“AB”);
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水中生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②晓彤在观察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撤出,发现水停止沸腾,再将酒精灯放回,水又继续沸腾,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③在沸腾过程中,试管中水的内能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时,晓彤向试管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4)小雪利用相同装置对质量相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晓彤和小雪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种液体不同的是:
①水的沸点比另一种液体高;
② 。
17(6分)胡轩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1)实验前,胡轩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亮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
(3)胡轩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与(3)相比,像的大小将变 (选填“大”或“小”);
(5)在图乙中,胡轩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8.(5分)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后,小亮同学在实验室里练习用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小亮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则他应将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平衡;
(2)小亮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块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内加了几个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左;当他再把质量最小的砝码放入后,发现指针偏左;则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3)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 g;
(4)小亮先用细线悬挂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又将石块提取出后再次记录了体积,测得了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通过公式 ,可计算得出该小石块的密度;
(5)测量结束后,小组的同学们对小亮的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和讨论,发现小亮测出的石块密度会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共10分)
19.(4分)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射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驶离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射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8.8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0.8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2.4s收到反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之间行驶的距离;
(2)汽车行驶速度。
20.(6分)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个金属小球,球和冰的总体积为1500px3,总质量为114g,放入底面积为500px2的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放入后水面刚好与容器口齐平。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全部熔化,此时水面下降了1.25px,然后才发现此球是纯银的空心球。已知ρ冰=0.9g/cm3,ρ水=1.0g/cm3,ρ银=10.5g/cm3,求:
(1)冰和金属球的平均密度;
(2)冰的质量;
(3)金属球空心部分的体积。
1.对下列常识判断正确的是( )
A.人的正常体温为39℃
B.中学生的课桌高约为1.5m
C.课间做眼保健操的时间大约是1分钟
D.小明上学时步行的速度约是1.1m/s
2.近年来,汽车领域利用AI(人工智能)语音助手实现了“人与车”全场景的自然交互。下列对AI语音助手分析正确是( )
A.发出的声音不是由振动产生的
B.声音在车内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
C.能对语音指令作出回应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D.切换不同性别声音模式实质是改变声音的响度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盆中的水结成冰后体积增大了,所以质量变大
B.1kg钢铁的质量大于1kg棉花的质量
C.一块橡皮泥被捏成工艺品之后其密度减小
D.氧气瓶中的氧气用掉了一半,瓶中氧气的密度减小
4.关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通过的路程越长
B.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所用的时间越少
C.物体运动的速度由决定,与、的大小无关
D.物体运动的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与时间成反比
5.对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A.冬天在冰雪覆盖的路面上撒盐便于除雪,是因为盐可以提高冰雪的熔点
B.电冰箱使用的制冷物质工作时,在冷冻室要液化,在冷凝器要汽化
C.在手上擦酒精可以预防新冠肺炎,擦酒精的部位会感觉凉,这主要是因为酒精汽化吸热
D.放在衣橱里的樟脑丸,时间久了会明显变小,是因为樟脑丸蒸发为气体跑掉
6.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高为375px的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为了让观察者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选择合理的是( )
A.f=400px B.f=250px C.f=187.5px D.f=125px
7.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密度是物质的基本属性,不受温度、物质状态等的影响
B.高原上空气稀薄,空气的密度比平原地区要小
C.质量一定时,铜的密度与其体积成反比
D.给篮球打气时,球内空气的密度不变
8.如图所示,有一束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 60°,当入射光线绕 O点顺时针方向转过 10 °, 平面镜M 绕 O 点逆时针方向转过 20 ° , 则此过程中反射光线共转过( )
A.30 ° B.40 ° C.50 ° D.60 °
9.国庆黄金周期间,交警利用无人机对高速公路通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如图所示是无人机上升到某高度后沿直线水平飞行的v-t图象。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无人机的平均速度为10m/s
B.前10s,无人机飞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C.在10s~30s,无人机飞行的路程为200m
D.最后15s无人机飞行方向与前10s飞行方向相反
10.如图所示,把质量相等且密度分布均匀的实心正方体甲、乙置于水平地面上。已知乙的边长大于甲的边长,沿水平方向切去甲的高度的一半后,甲、乙剩余部分的高度也相等。关于甲、乙的密度、、和所切部分的质量,的判断,正确的是( )
A.,
B.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1.(2分)学校举行防震逃生演练时,同学们听到学校广播声迅速离开教室,说明声波可
以传递 (选填“信息”或“能量”)防震逃生演练影响附近居民的休息,居民立刻
关闭了门窗,这样做的目的是在 减弱噪声。
12.(4分)读出图中所示的值:甲图中物体的长度为 cm;乙图中停表的读数为 s;丙图是电子表在平面镜中成的像,则它的实际时间是 ;丁图中人体体温是 ℃。
13.(3分)2023年10月3日,全红婵获得杭州亚运会女子10m台冠军。如图所示,她站在跳 台上,跳台台面距离水面10m,水池深度5m,则全红婵与她在水中的像的距离
为 m,当她在空中下降过程中,她在水中像的大小 ,她的质量 。(后两空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4.(1分)小李和小王在同一所学校上学,小李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5m/s,小王从家到学校的平均速度是3m/s,小李和小王家到学校距离之比为3∶2,两人同时从家出发,两人到达学校所用时间之比为 。
15.(2分)在北方地区进入夏季,有关部门会对汽油价格进行调整,因为由于热胀冷缩,随着气温的上升,汽油的密度会 (变大/变小),在每吨汽油价格不变的情况下,每升汽油的价格会 (上升/下调)。
三、实验题(每空1分,共18分)
16.(7分)在“探究液体沸腾时温度变化的特点”的实验中,晓彤和小雪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
(1)除图甲中的实验装置外,实验中还必须有的器材是 。
(2)①晓彤观察到水沸腾时产生的现象是 (选填“A”“B”或“AB”);
A.水的温度保持不变
B.水中生成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开来
②晓彤在观察水沸腾一段时间后,将酒精灯撤出,发现水停止沸腾,再将酒精灯放回,水又继续沸腾,由此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③在沸腾过程中,试管中水的内能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实验时,晓彤向试管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种做法的目的是 ,为了达到该目的我们还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写出一点即可)。
(4)小雪利用相同装置对质量相同的另一种液体进行实验。晓彤和小雪根据自己的实验数据分别绘制了如图乙所示的图像。由图像可知,两种液体不同的是:
①水的沸点比另一种液体高;
② 。
17(6分)胡轩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所用的器材有:带刻度尺的光具座、凸透镜、光屏、蜡烛和火柴等。
(1)实验前,胡轩调节 、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同一高度;
(2)如图甲所示,将一束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光屏上出现一个最亮的光斑时停止移动光屏,可测出凸透镜的焦距是 ;
(3)胡轩在某次实验中,将蜡烛、凸透镜、光屏放在光具座上如图乙所示的位置,光屏上呈现清晰的像,此像是倒立 (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
(4)在图乙中,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烛焰向远离凸透镜的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则应将光屏向 (选填“远离”或“靠近”)透镜方向移动适当距离,光屏上才能再次呈现清晰的像,与(3)相比,像的大小将变 (选填“大”或“小”);
(5)在图乙中,胡轩借来物理老师的眼镜,将其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发现光屏上原本清晰的像变模糊了,向左移动光屏,光屏上的像又变清晰了,说明该物理老师的眼镜是 (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
18.(5分)学习了如何测量物体的密度后,小亮同学在实验室里练习用托盘天平、量筒、足量的水、细线等器材测量小石块的密度。
(1)小亮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归零后发现指针指在图甲所示的位置,则他应将横梁右端平衡螺母往 (选填“左”或“右”)调,使天平平衡;
(2)小亮用调好的天平测量石块质量时,在天平的右盘内加了几个砝码后,发现指针偏左;当他再把质量最小的砝码放入后,发现指针偏左;则他接下来的操作是 ;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节
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横梁上的平衡螺母向右调
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D.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移
(3)当天平再次平衡,右盘中的砝码和游码所处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质量为 g;
(4)小亮先用细线悬挂小石块缓慢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又将石块提取出后再次记录了体积,测得了小石块的体积如图丙所示。通过公式 ,可计算得出该小石块的密度;
(5)测量结束后,小组的同学们对小亮的实验过程进行了评估和讨论,发现小亮测出的石块密度会比真实值 (选填“偏大”或“偏小”)。
四、计算题(共10分)
19.(4分)超声测速仪向障碍物发射时间极短的脉冲超声波,根据接收到的反射信号时间关系可以测量物体速度。如图所示,测速仪B向驶离匀速行驶的汽车A发射两次脉冲波的时间间隔为8.8s。发射第一个脉冲后0.8s收到反射信号,发射第二个脉冲后2.4s收到反射信号,(超声波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340m/s)。求:
(1)汽车在两次接收到超声波之间行驶的距离;
(2)汽车行驶速度。
20.(6分)如图所示,冰块中有一个金属小球,球和冰的总体积为1500px3,总质量为114g,放入底面积为500px2的盛有水的圆柱形容器中,放入后水面刚好与容器口齐平。过一段时间后,冰块全部熔化,此时水面下降了1.25px,然后才发现此球是纯银的空心球。已知ρ冰=0.9g/cm3,ρ水=1.0g/cm3,ρ银=10.5g/cm3,求:
(1)冰和金属球的平均密度;
(2)冰的质量;
(3)金属球空心部分的体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