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50,345贴子:2,689,495
  • 8回复贴,共1

山东河南的Y染色体单倍群O2的比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使用23魔方公开的数据来获取山东河南的Y染色体单倍群O2的比例


IP属地:福建1楼2025-01-12 18:41回复
    每3个月更新一次


    IP属地:福建2楼2025-01-12 18:43
    回复
      2025-05-19 01:51:55
      广告
      2025.1.12
      山东河南全体父系遗传标记样本 35646
      山东河南父系遗传标记O2样本 21092/59.17% (O-M175 25778/72.31%)


      IP属地:福建3楼2025-01-12 18:48
      回复
        鉴于有些人说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北方主流的山东河南Y染色体单倍群O2的比例会逐渐减少到一定值,所以特发这个帖子来说明。


        IP属地:福建4楼2025-01-13 13:08
        回复
          2025.4.19
          山东河南全体父系遗传标记样本 36235
          山东河南父系遗传标记O2样本 21438/59.163% (O-M175 26202/72.311%)


          IP属地:福建5楼2025-04-19 21:18
          回复
            会不会没有破60%的一天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4-19 21:38
            回复




              IP属地:北京7楼2025-04-19 22:54
              收起回复

                这是2000年的老图,基本符合现有的考古DNA情况,大体上是正确的。图中的中原人群O3e是指O2a2b1-M134(两大分支O2a2b1a1-M117、O2a2b1a2-F114),母系M-D高频。O3*是指海岱人群O2a1a-F1876、O2a1b-IMS-JST002611、O2a2a-M188、O2a2b2-N6、O2b-F742等等,母系N高频。

                至今为止,那些研究机构已经检测到了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的大量古DNA,标本量特别大。理论上,测量次数越多,平均值越接近真值。根据考古DNA,新石器时代早期中期华北地区及其山东一带发现了很多N-M231,晚期开始出现了O-M175,南方新石器中期至末期出现了很多O-M175、但N-M231极为稀缺。已知K2a2b(NO)-M214有两大分支:N-M231与O-M175。黄淮海平原N-M231与O-M175共生共存,下游分支多样齐全,多样性极高,暗示NO-M214早期分化地点可能是中国东部,向周边地区扩张。不难看出,中原仰韶晚期古DNA基本上是O2a2b1-M134的下游分支,多样性低,比较单一,而大汶口古DNA有O2-M122的不同分支,包括O2a2b1-M134(M117、F114)、O2a2b2-N6(旧称AM01822)、O2a1a-F1876、O2a1b-IMS-JST002611,多样性非常高,暗示着:两万年前O2-M122最可能是起源于中国东部及其泰沂山脉南侧与淮河之间的一带,从东至西迁徙分化,然后向北方、南方逐渐扩散,比如齐家文化O2a2b1-M134、辽西红山文化牛河梁墓主O2a2b1a1-M117、广西独山人O2a2a1a2a-M7支系F1275、福建溪头村遗址O2a1-L127.1,他们各自的单一支系多样性很低,由于远古人骨DNA片段不全,无法细分具体下游,故不能看作原始祖型。O2-M122在黄淮大平原上进行农业技术革命,诞生出很多不同的下游分支,实现农业人口大爆发,形成了城邦工业人口,但由于土地占有权、资源有限性和人口过剩问题,导致O2-M122内部竞争,下游分支远迁谋生,不停繁衍,最终覆盖了亚洲大部。简单地说:O2-M122祖地多样性高,下游分支远迁之处多样性低。


                IP属地:北京8楼2025-04-19 23:1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