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当我的人生步入第三十八个春秋,一个新的生命来到了我的身边,这就是我的儿子。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所面对的人生已不再是年轻时那么充满朝气,事业的小成和生活小安使得我似乎人生的内涵不过如此,今天无非是昨天的翻版,明天大概也是今天的拷贝......。然而,他的到来让我不得不思索那个责任重大的问题——教育。儿子半岁时的巧遇,却从此揭开了我三十八年生命中从未当做学问去看待的一片广阔的视野。
它被称作“国学”。不错,上下几千年积淀了厚厚的有关我们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的学问,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它是富于吸纳的,曾经所有有益于人类的知识和学问都为它所拥抱。所以,仅以“国”学称之,便是狭隘了它。
“道学”应是较相称的。凡“国学”必合于道,否则无一不被历史所抛弃。可此“道”是彼“道”,而彼“道学”非此“道学”,我所认为的“道学”乃是一切广义揭示自然规律和人类本分道理的学问。它是所有智慧的汇合,也应是可以深入到所有人心田的甘泉。
看着那个酣睡着的幼小生命,我知道了它是这个生命应予以仰求的学问,也是我,不!应是所有生命应去追求的学问——生命之学问。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所面对的人生已不再是年轻时那么充满朝气,事业的小成和生活小安使得我似乎人生的内涵不过如此,今天无非是昨天的翻版,明天大概也是今天的拷贝......。然而,他的到来让我不得不思索那个责任重大的问题——教育。儿子半岁时的巧遇,却从此揭开了我三十八年生命中从未当做学问去看待的一片广阔的视野。
它被称作“国学”。不错,上下几千年积淀了厚厚的有关我们这个国家的方方面面的学问,这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然而,它是富于吸纳的,曾经所有有益于人类的知识和学问都为它所拥抱。所以,仅以“国”学称之,便是狭隘了它。
“道学”应是较相称的。凡“国学”必合于道,否则无一不被历史所抛弃。可此“道”是彼“道”,而彼“道学”非此“道学”,我所认为的“道学”乃是一切广义揭示自然规律和人类本分道理的学问。它是所有智慧的汇合,也应是可以深入到所有人心田的甘泉。
看着那个酣睡着的幼小生命,我知道了它是这个生命应予以仰求的学问,也是我,不!应是所有生命应去追求的学问——生命之学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