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金蝉派犹龙太极拳,又名隐仙羽化犹龙嫡派太极拳、七星太极拳。是武当拳的流派之一。亦叫龙形太极拳。
据传,该拳是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根据易经太极阴阳变化的理论,观看蛇鹊之战之后,以蛇缠鹊啄开合之机,蛇行鹊辗转飞腾之意,而悟出此拳。
清光绪年间,武当山道人裴远臣(道号元辰)传清端王府司新三,司传外甥张振之(1894—1970年)。张在东北沈阳期间,被当地武术界老前辈曲朝禄、吴宝昌所发现。张传张鸿逵、阎行庄、曲朝禄、周文涛、王逸樵、熊春懋。1984年5月在天津传统武术表演赛中,王逸樵作为特邀代表,在大会上表演了该拳的一部分,这是该拳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该派不提倡太极推手的训练过程。张振之先生则反对推手的练习,一生中没有练习过推手。该拳动手交战时,出手不见手,拳到身要拥,动之不见其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大无外,小无内,一钢不折,其锐无比,其转无间,见隙而入。平常练功时,老师注重拆拳喂招、引手领招之练习。要求彼发我接,我发彼接,待懂劲之后,设假象假招引手领招。练之纯熟,即无一定招式,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完全是随机应变,顺其自然。动手交战时,心意气力四者无可缺一。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一动全动,一发全发,周身一家。静如处女,形如捕鼠之猫,行之猛虎下山,动之雷鸣闪电。行门踩步,走奇踏中。发手放劲如角弓反张,噢手管步如磁石吸铁,一抬即缠,一发即弹。出手见红,一抬手见高低。
据传,该拳是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根据易经太极阴阳变化的理论,观看蛇鹊之战之后,以蛇缠鹊啄开合之机,蛇行鹊辗转飞腾之意,而悟出此拳。
清光绪年间,武当山道人裴远臣(道号元辰)传清端王府司新三,司传外甥张振之(1894—1970年)。张在东北沈阳期间,被当地武术界老前辈曲朝禄、吴宝昌所发现。张传张鸿逵、阎行庄、曲朝禄、周文涛、王逸樵、熊春懋。1984年5月在天津传统武术表演赛中,王逸樵作为特邀代表,在大会上表演了该拳的一部分,这是该拳首次在公开场合露面。
该派不提倡太极推手的训练过程。张振之先生则反对推手的练习,一生中没有练习过推手。该拳动手交战时,出手不见手,拳到身要拥,动之不见其形,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大无外,小无内,一钢不折,其锐无比,其转无间,见隙而入。平常练功时,老师注重拆拳喂招、引手领招之练习。要求彼发我接,我发彼接,待懂劲之后,设假象假招引手领招。练之纯熟,即无一定招式,无形无象,全体透空。完全是随机应变,顺其自然。动手交战时,心意气力四者无可缺一。心到则意到,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力到。一动全动,一发全发,周身一家。静如处女,形如捕鼠之猫,行之猛虎下山,动之雷鸣闪电。行门踩步,走奇踏中。发手放劲如角弓反张,噢手管步如磁石吸铁,一抬即缠,一发即弹。出手见红,一抬手见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