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培训,没有内训师咋办?
有朋友问“企业培训,没有内训师咋办”,具体问题是:如果在收集了培训需求之后,发现部分培训需求重要性比较高,比如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但是公司内部并没有具备这个水平的人员可以担任讲师授课,原因可能是内部员工自己也并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那这种情况该如何组织培训?如果寻求外部培训机构,购买课程的话,会不会出现与培训需求的匹配度也不高,有效性不足的情况?
针对题主的疑惑,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如下:
1,核实培训需求
对培训需求的收集整理,虽然得到了一些相对明确的需求,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需要再核实一下。
比如:找找有这些需求的部门或核心员工,工作中存在哪些困惑,自己是怎么想办法或求助的,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最终是怎么处理的,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等,多找几个案例或员工求证需求的真实性,这样更有把握一些。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是上级或后续相关工作需要求证培训需求时,也能够有靠谱的信息及时拿出来,而不容易被他人认为实施的培训没有可靠根据,也证明自己是一个办事稳妥和成熟的人。
2,向上级汇报
培训需求或相关内容的培训,内部有没有这样水平的人员,或者相关人员的办法是不是行之有效,或者能不能令被培训员工信服,或者能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或者会不会有其他不可知的后果,或者干脆请外部培训,或者根本不培训不理睬这些需求。
总之,这些担忧或顾虑,如果题主没有能力处理,就应当及时向上级汇报,但不要做带有主观性的判断,毕竟某些个人看法,在上级或其他看来,不一定是有充足的依据,反而容易被他人利用起来说题主不成熟。
特别是当这样的看法被题主的上司知道后,就更不好了,退一步讲:题主怎么知道自己的上级就没有这个水平来作培训呢?
有时候,一个真心或耿直的看法,虽然是无心的,但无意间得罪了身边的人,自己还知道。多想少说,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可以等别人说了之后,再想想,看看自己可以说不,毕竟听的人与说的人,想法真不是完全一致的。
汇报给上级后,将收集或调查的培训情况尽量说清楚,然后听听上级的意见,如果上级当时明确给了意见,就照着,以后遇到问题再及时汇报;如果上级不能马上定舵,或者要向他的上级汇报,那就再等一等,后面再及时跟踪就好了。
3,矮个儿当中找高个儿
一般来看,如果内训可以基本满足,是不会请外训机构的,毕竟费用/效果以及持续跟踪都是问题,对那些有一点抠门的老板或领导来讲,外训的申请是不会轻易同意的。
所以,在上级不同意找外训的基础上,而且又要求必须开展这项培训,那么,题主就可以好好想想推荐后选讲师了。
根据经验,入选的优先人员可以是:副总或老总,然后再是经理级人员。其他的较低职别的,最好不要去白费功夫,即使找来,上级也不容易通过。
这是因为:做那些培训,是这些中高管的天然职责,而且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不那么具备,或者要谦虚一下,那么,他们手中的资源或者外部机构的推荐,也比常人要多得多。
这样推荐或做法,让他们看到题主眼中的自己,会认为题主懂事儿,即使自己不是那么胜任培训,也会想到“我原来在题主那里还有这本事儿”而高兴得多,这对题主以后与他们打交道是有好处的,即使最终可能没有选某中高管做讲师,毕竟选谁不选谁,也不是题主来最终决定,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流程。
4,可以着手建立队伍
经过这次培训组织的尴尬,可以向上级建议:建立内训师队伍。
其做法主要是:打报告建议,上级批准;然后是拟定并通过内训师管理办法;然后再在重点专业或需求紧急的方面,提出内训师条件和要求,全公司范围内选拔,以后再逐渐完善和丰富管理办法。
重点内容是:内训师的进管出灵活机制,既要有条件和入门要求,也要对过程进行业绩约束,能进能出。
5,若外训,多考查
如果上级决定请外训,那么,题主要通过自己的资源或者同行的推荐等,多向领导推荐几家外训机构和讲师。
最好是有类似内容的培训经验,从费用/售后服务等方面择优,还可以让其到公司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形成培训草案,经公司相关人员把关/修改完善后再定,这样的培训效果,更有保险一些。
有朋友问“企业培训,没有内训师咋办”,具体问题是:如果在收集了培训需求之后,发现部分培训需求重要性比较高,比如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工作方法。但是公司内部并没有具备这个水平的人员可以担任讲师授课,原因可能是内部员工自己也并没有掌握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那这种情况该如何组织培训?如果寻求外部培训机构,购买课程的话,会不会出现与培训需求的匹配度也不高,有效性不足的情况?
针对题主的疑惑,比较有效的解决办法如下:
1,核实培训需求
对培训需求的收集整理,虽然得到了一些相对明确的需求,但为了稳妥起见,还是需要再核实一下。
比如:找找有这些需求的部门或核心员工,工作中存在哪些困惑,自己是怎么想办法或求助的,遇到哪些困难或问题,最终是怎么处理的,结果的满意程度如何等,多找几个案例或员工求证需求的真实性,这样更有把握一些。
这样做了之后,如果是上级或后续相关工作需要求证培训需求时,也能够有靠谱的信息及时拿出来,而不容易被他人认为实施的培训没有可靠根据,也证明自己是一个办事稳妥和成熟的人。
2,向上级汇报
培训需求或相关内容的培训,内部有没有这样水平的人员,或者相关人员的办法是不是行之有效,或者能不能令被培训员工信服,或者能不能起到预想的效果,或者会不会有其他不可知的后果,或者干脆请外部培训,或者根本不培训不理睬这些需求。
总之,这些担忧或顾虑,如果题主没有能力处理,就应当及时向上级汇报,但不要做带有主观性的判断,毕竟某些个人看法,在上级或其他看来,不一定是有充足的依据,反而容易被他人利用起来说题主不成熟。
特别是当这样的看法被题主的上司知道后,就更不好了,退一步讲:题主怎么知道自己的上级就没有这个水平来作培训呢?
有时候,一个真心或耿直的看法,虽然是无心的,但无意间得罪了身边的人,自己还知道。多想少说,即使自己有想法,也可以等别人说了之后,再想想,看看自己可以说不,毕竟听的人与说的人,想法真不是完全一致的。
汇报给上级后,将收集或调查的培训情况尽量说清楚,然后听听上级的意见,如果上级当时明确给了意见,就照着,以后遇到问题再及时汇报;如果上级不能马上定舵,或者要向他的上级汇报,那就再等一等,后面再及时跟踪就好了。
3,矮个儿当中找高个儿
一般来看,如果内训可以基本满足,是不会请外训机构的,毕竟费用/效果以及持续跟踪都是问题,对那些有一点抠门的老板或领导来讲,外训的申请是不会轻易同意的。
所以,在上级不同意找外训的基础上,而且又要求必须开展这项培训,那么,题主就可以好好想想推荐后选讲师了。
根据经验,入选的优先人员可以是:副总或老总,然后再是经理级人员。其他的较低职别的,最好不要去白费功夫,即使找来,上级也不容易通过。
这是因为:做那些培训,是这些中高管的天然职责,而且应当具备这样的能力,如果不那么具备,或者要谦虚一下,那么,他们手中的资源或者外部机构的推荐,也比常人要多得多。
这样推荐或做法,让他们看到题主眼中的自己,会认为题主懂事儿,即使自己不是那么胜任培训,也会想到“我原来在题主那里还有这本事儿”而高兴得多,这对题主以后与他们打交道是有好处的,即使最终可能没有选某中高管做讲师,毕竟选谁不选谁,也不是题主来最终决定,他们心里都非常清楚这个流程。
4,可以着手建立队伍
经过这次培训组织的尴尬,可以向上级建议:建立内训师队伍。
其做法主要是:打报告建议,上级批准;然后是拟定并通过内训师管理办法;然后再在重点专业或需求紧急的方面,提出内训师条件和要求,全公司范围内选拔,以后再逐渐完善和丰富管理办法。
重点内容是:内训师的进管出灵活机制,既要有条件和入门要求,也要对过程进行业绩约束,能进能出。
5,若外训,多考查
如果上级决定请外训,那么,题主要通过自己的资源或者同行的推荐等,多向领导推荐几家外训机构和讲师。
最好是有类似内容的培训经验,从费用/售后服务等方面择优,还可以让其到公司进行培训需求调研,形成培训草案,经公司相关人员把关/修改完善后再定,这样的培训效果,更有保险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