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平定薛延陀和车鼻可汗后,并未在漠北驻扎任何军队,而是不久将军队全部撤回到漠南地区。这很好理解,漠北地区深入蒙古高原,无法屯田,粮食需要远距离运输,难以长期驻军。唐朝在漠南受降城设置了燕然都护府来遥控漠北。
唐朝又将漠北铁勒各部册封以都督府和州的称号,大部落封为都督府,小部落封为州,一共六都督、七州,以其部落首领为长官,名义上总归属于燕然都护府节制。这样的制度,在唐朝称之为“羁縻”。在这些部落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回纥。在薛延陀内乱中,回纥逐渐强大起来,开始成为铁勒各部的公认首领。
647年,唐朝册封回纥部为瀚海都督府。随着回纥部落的强盛,唐朝势力影响不断从漠北退出。663年,就将回纥的瀚海都督府提升为了瀚海都护府(669年又改名为了安北都护府),实际上承认了回纥对漠北各部的控制。而原来的瀚海都护府则改名为了云中都护府,后又改名为单于都护府,专门负责镇守漠南。从表面上来看,是唐朝终于将都护府(驻外代表处)迁徙到了漠北,实际上却是都护府名存实亡。因此,安北都护府并非代表唐朝在漠北驻扎军队了,而是代表唐朝的势力正式撤出漠北。

【中原农耕王朝不得不接受的事实:唐朝并未在漠北驻扎过一兵一卒】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