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吧 关注:4,083贴子:1,194,430

再论段谷之战魏国方面参战人员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楼给百度。


IP属地:广西1楼2025-01-17 13:44回复
    最近去某吧,看到有文章论述段谷之战魏国方面参战人员有很多,甚至说王经、陈泰都参战了并因此战战功而晋升调入了朝中任职。
    个人以为这种论点是不成立的。


    IP属地:广西2楼2025-01-17 13:46
    回复
      一、从魏国方面的记载分析。
      《三国志魏书三少帝纪》:“癸未,安西将军邓艾大破蜀大将姜维于上邽,诏曰:"兵未极武,丑虏摧破,斩首获生,动以万计,自顷战克,无如此者。今遣使者犒赐将士,大会临飨,饮宴终日,称朕意焉。"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继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士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
      从魏国皇帝传记和邓艾传记来看,段谷之战的胜利都是记载在邓艾名下,并且没有提到其他大将。


      IP属地:广西3楼2025-01-17 14:18
      回复
        而从当时邓艾的职务来看,邓艾只是安西将军、假节、领护东羌校尉。而他的直接上级是都督雍凉诸军事、征西将军陈泰,陈泰的后任则是司马望。
        陈泰和司马望分别在三国志和晋书中有传,但是在他们各自的传记里都没有段谷之战的记载。
        《三国志魏书陈泰传》:“泰与经共密期,当共向其还路,维等闻之,遂遁,城中将士得出。经叹曰:"粮不至旬,向不应机,举城屠裂,覆丧一州矣。"泰慰劳将士,前后遣还,更差军守,并冶城垒,还屯上邽。……后征泰为尚书右仆射,典选举,加倍中光禄大夫。”
        由此可知,陈泰在狄道惨败以后,先是率领主力屯住上邽,而后则被解除职务,调回朝中担任了尚书右仆射。
        而我们知道,段谷之战就是因为姜维想尽办法要攻打上邽,最后失败。试问,如果魏军主力陈泰就在上邽城,姜维是傻了吗?非要去进攻魏军中最强的陈泰军所屯住的上邽?
        这显然是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而作为西县最高军事长官的陈泰,如果他主持并指挥打赢了段谷之战,那么必然在个人传记里大书特书,而不可能一个字不提。
        我们看《陈泰传》,就连他担任一把手负责的狄道之战,惨败之下还用了大量的笔墨来描写其如何力挽狂澜的救援王经呢。
        一个能把惨白的狄道之战写成战功的陈泰,怎么到了真的战功段谷之战来了,却一个字不写了呢?
        结论只有一个,就是他没有参战。


        IP属地:广西4楼2025-01-17 14:31
        回复
          再看陈泰的继任者司马望:
          《晋书列传第七》记载:“望虽见宠待,每不自安,由是求出,为征西将军、持节、都督雍凉二州诸军事。在任八年,威化明肃。先是蜀将姜维屡寇关中,及望至,广设方略,维不得为寇,关中赖之。”
          由此可见,司马望在西线的战功,有记载的只有在关中击退姜维的进犯,而没有段谷之战的记载。由此可知,司马望也是没有参战段谷之战的。


          IP属地:广西5楼2025-01-17 14:37
          回复
            二、从蜀国方面分析:
            《三国志蜀书后主传》:“十九年春,进姜维位为大将军,督戎马,与镇西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秋八月,维为魏大将军邓艾所破于上邽。维退军还成都。”
            《三国志蜀书姜维传》:“十九年春,就迁维为大将军。更整勒戎马,与镇西大将军胡济期会上邽,济失誓不至,故维为魏大将邓艾所破於段谷,星散流离,死者甚众。众庶由是怨讟,而陇已西亦骚动不宁,维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华阳国志刘后主志》记载:十九年,魏甘露元年也。春,进卫将军姜维为大将军。秋八月,维复出天水,至上邽。镇西大将军胡济失期不至,大为魏将邓艾所破,死者众。士庶由是怨维,而陇以西亦无宁岁。冬,维还,谢过引负,求自贬削,于是以维为后将军,行大将军事。


            IP属地:广西6楼2025-01-17 14:44
            回复
              从蜀国方面的记载看,三个记载全部只写了对手是邓艾,而没有魏国其他大将。
              很显然,邓艾当时只是安西将军,兵力只有一万人左右。而陈泰或者司马望作为西线一把手,是最大的兵力集团,其次就是雍州刺史,其统领的雍州州军答题也在二万左右,都是比邓艾兵力多的。
              作为战败的一方,其肯定是希望把敌人写的越多越好,越强越好,这样就可以衬托的自己的失败不是那么惨。因此,只要魏国的征西将军和雍州刺史有一兵一卒参战段谷之战,蜀国方面都会毫不犹豫的记载进去。
              而最终蜀国方面只记载了安西将军邓艾,则一定是其他各军都没有一兵一卒参战。蜀国只能承受这是一场被以少胜多的惨败。


              IP属地:广西7楼2025-01-17 14:50
              回复
                三、从姜维为何非要打上邽分析。
                我们都知道,关中是魏国西线最重要的战略地区,所以平时都是征西将军统重兵驻守。而上邽是连接关中和陇右的枢纽,魏国方面也是常有重兵屯住据守,而且上邽的南面还有祁山要塞加以屏障。
                此前,一般是征西将军屯住关中,而雍州刺史屯住上邽。随后,由于西线战事不断,魏国方面就又增加了一个军团,就是征蜀护军(讨蜀护军)所部。
                这种情况下,一般就是征西将军驻守关中,而雍州刺史和征蜀护军轮流驻守上邽和陇西郡。
                狄道之战惨败后,有记载征西将军陈泰是从陇西郡回军住在上邽,随后则应当是回到了关中长安。
                姜维当然知道上邽和关中魏军兵力较多,因此,你可以发现,姜维前面的左右进攻,基本都是在西面的陇西郡和南安郡一带,甚至还有更西部的地区。
                为什么呢?
                很显然,是因为姜维的兵力也不多,他为了打胜仗,自然会选择相对比较弱的地区攻打,而不会去攻打敌人强大的地区。
                而唯一的例外,就出现在这段时间。
                首先,是姜维突然要攻打上邽,而且是不顾一切的要攻打。这说明什么?说明此时上邽的魏军突然间兵力不足,姜维可以形成兵力优势,所以他才要打。而他急于去打,则表明这只是短时间内的兵力空虚,是魏军兵力暂时调走了。
                其次,是姜维趁着魏国淮南叛乱,魏军主力都被抽调去了淮南平叛,而关中出现了兵力空虚。于是,姜维破天荒的出兵去攻打关中。


                IP属地:广西8楼2025-01-17 15:02
                回复
                  所以,从以上分析可以知道,姜维之所以非要马上攻打上邽,甚至都不能等待迟到的汉中增援部队,就是因为他得到的情报告诉他,上邽一带的魏军主力都调走了,只剩下邓艾孤军只有一万人。
                  那么,他的数万人的军团,就形成了绝对优势兵力。
                  而如果能攻下魏国的战略枢纽上邽,不仅可以缴获大批的粮草军需物资,还能达到连诸葛亮都没有达成的战果。因为诸葛亮曾经两次以大军北伐,(一伐和四伐),都没能拿下上邽。
                  其实,姜维打赢狄道之战就拿到了大将军的地位,已经是蜀军中的第一人。但是他的野心还不止于此,他应当是想成为诸葛亮这个权力级别的人,也就是要在朝政上拥有权力。
                  要想达到这个目标,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战功上超过诸葛亮。
                  那么,一战而拿下诸葛亮两次进攻都拿不下的上邽重镇,应当就是他唯一的机会。
                  否则,如果魏军都在上邽,陈泰军团在,王经州军在,征蜀护军在,加上安西将军邓艾,你姜维这数万兵马,够干啥的呢?
                  那不就是去送人头吗?


                  IP属地:广西9楼2025-01-17 15:09
                  回复
                    陈骞:蜀贼寇陇右,以【尚书持节】行【征蜀将军】,破贼而还。
                    雍州刺史王经、征蜀将军陈骞皆在场。
                    甘露中为尚书,历【二州刺史】,司隶校尉,终以致败。
                    十月,毓固让骠骑将军王昶、光禄大夫王观、【司隶校尉】琅邪王祥,诏不许。
                    司隶校尉:王祥(255年前—256年后改任太常)
                    王经(256年11月—?后改任尚书)
                    王祥(?年—260年改任司空)
                    毕轨、卢毓、何曾皆担任司隶校尉后担任尚书
                    孙礼、王祥、武陔、李熹皆担任司隶校尉后担任三公九卿
                    孙礼、李熹皆担任刺史后担任司隶校尉。


                    IP属地:山东10楼2025-01-20 15:56
                    回复
                      你要思考一个问题,陈骞的本职是尚书,也就是在洛阳朝廷里的。那么,姜维突然进攻陇右,本来就是西线的陈泰、王经等人不去增援邓艾,却要从洛阳朝廷里派一个文官,千里迢迢的赶过来?
                      那么,收我重兵的陈泰、王经,还有司马望,他们去了哪里?
                      你解释不通的。
                      基本的逻辑就是:陈泰、王经这些手握重兵在西线的大将,都无法抽身去支援陇右,只能从洛阳拍一个文官过来增援。
                      而这么远的距离,等他赶到陇右,邓艾大概已经击败了姜维。陈骞有可能最后占了一点便宜军功。这也是为何在魏国和蜀国的记载中都没有他的原因。


                      IP属地:广西11楼2025-01-20 18:56
                      回复
                        雍州刺史王经256年11月回到朝廷阶梯王祥担任司隶校尉,这是没错的。
                        而段谷之战在256年8月,这时候,王经应当还是雍州刺史,但是已经接到诏书,被解职雍州刺史要调回朝廷,所以,他带着州军从陇右返回关中长安雍州刺史治所,和接替他的心雍州刺史估计是诸葛绪进行各方面的工作交接,包括雍州的各方面工作,军队,战备物资等。
                        因为整个的交接工作很繁杂,加之王经属于战败被撤职,估计有抵触情绪,交接工作从8月到10月,前面的7月是王经率州军从陇右行军回到长安的时间,后面10月到11月是王经交接完了从长安返回洛阳的时间。
                        陈泰答题也是这个情况,7月离开陇右率大军返回长安,和新任的司马望进行工作交接。
                        实际上,姜维之所以抢时间攻上邽,就是因为他得到情报,魏军主力陈泰、王经突然都离开上邽去了长安,因此他必须抢时间去攻打上邽。


                        IP属地:广西12楼2025-01-20 19:23
                        回复
                          所以,战役的时间,其实就是七月姜维发动,到八月战败结束。
                          而魏国方面应当是提前并没有想到姜维会突然进攻上邽,所以才敢于把主力临时都调回长安。
                          至于魏国在得知姜维突然进攻上邽以后,准备从洛阳临时集结并派过来陈骞军团,很显然一个月时间是根本赶不上参战了,这路上就要走一个多月。
                          当然,不排除陈骞赶到时,姜维已经被击败,他的部队趁机追击捞了一点便宜。于是有记载破敌而归。
                          但是,陈骞的部队,肯定是对段谷之战的胜利并未起到决定性的作用的。
                          因为段谷之战,算是蜀国与魏国后期交战中,除了灭蜀战役外最大的胜利。
                          如果陈骞起到了重大作用,必然会专门记载有段谷之战,而不会这样笼统的四个字一笔带过。


                          IP属地:广西13楼2025-01-20 19:29
                          回复
                            其实,段谷之战就是上邽突然出现了暂时的兵力真空(薄弱),而姜维想抓住这个战机,再立大功。
                            从而过于冒险的行军作战,导致了战役的失败。
                            当然,对手是更强的邓艾,肯定也是最主要的因素。如果对手是王经,大概率姜维会成功。


                            IP属地:广西14楼2025-01-20 19:34
                            收起回复
                              秋七月癸未,安西将军邓艾大破蜀大将姜维于上邽,诏曰:“兵未极武,丑虏摧破,斩首获生,动以万计,自顷战克,无如此者。今遣使者犒赐将士,大会临飨,饮宴终日,称朕意焉。”
                              七月初九,姜维就战败了。


                              IP属地:山东15楼2025-01-21 11:10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