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生化危机》正传是0-8,外传有不少,而且大部分外传的故事是衔接正传的,也可以说用来补充正传没有完善的故事,比如安布雷拉的灭亡,在正传里从3到4后,安布雷拉就没有了,《安布雷拉历代记》补充了安布雷拉毁灭的过程,《黑暗历代记》则是补充了哈维尔行动以及克劳萨的故事,《爆发》贡献了正传里尼古拉缺失的内容,《启示录》的两部则是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分别在56之间穿插,可以说这些外传仍然是“生化危机宇宙”里的东西,至少重制版以前,它们也属于“正史”
但是不管外传与正传关系如何,新生化从4到7共经历了两个分水岭时期,4是第一次转型,7是再次转型,玩家们经常拿7“回归本源”的事情说笑,事实上7确实做到了“回归本源”,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新生化都是以前外传玩过的内容
7作为第一人称的恐怖游戏,是三上当初设计《生化危机》的时候提出的想法,但是奈何卡普空受限于当时技术,并没有采取,不过没有采取不代表没做过,卡普空还是尝试做了第一人称,而生化系列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第一人称游戏应该是《枪下游魂》了,只不过《枪下游魂》部分丧尸模型用的是2代和3代的东西,类似于把当时马赛克丧尸放大呈现在自己面前,有点像《命令与征服》的旗下一个小游戏《变节者》
而6是褒贬不一的一部,分单元式讲述的,每一单元故事主角不太一样,但是故事是相互交织的。这个有点模仿《爆发》的设计,《爆发》仍然讲的是0-3也就是老生化的故事,主角都是浣熊市平民,玩家可以自己选择角色体验,但是每个单元故事主角理应是不同的
《爆发》每个角色作用不太一样,这个我个人认为在后续《启示录》的突击模式中得到了沿用。而《爆发》俩人“搭档”设定也是正传一大特色了,尽管老生化单人解密的部分多于搭档合作,到了《启示录》的时候几乎是俩人进行的,“搭档”设定到了4才更加突出,而5和6更加明显
提到突击模式,我个人觉得最早的突突突应该是《佣兵》,当时就是4和5的整合。到了重制版以后,也会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另外的模式
那么提到突击模式就不得不提双人联机,我们看到的在线游戏《抵抗》和《逆转》不得已翻车了,事实上比它们还要早一点翻车的也同样是两部可以联机的游戏,那就是《浣熊市行动》和《保护伞小队》。联机模式我个人觉得目前体验最佳的应该是5和6
《生化危机8》我们能看到好多小Boss,而且每个小Boss能力不一样,很多人说这个设定借鉴的是前作6和7,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爆发》,《爆发》每个单元关底都会塞不一样的小Boss。最早的小Boss设计应该是第一部的高清重制,第一部原版Boss只有暴君,高清重制增加了市长女儿丽莎,让游戏内容本身润色了不少。而8里宗教意味比较浓厚,尽管我们都知道8实际上就是给4重制添加素材的一部,不过最早和宗教扯上关系的应该是4的原版。8里又增加了阶级划分,尽管都是Bow但是却仍然有三六九等,比如八尺夫人虽然也是小Boss,但是在米兰达面前她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几个,这个设定我觉得致敬的应该是《维罗妮卡》的阿什福德家族,将中世纪的阶级概念延续了下去
《安布雷拉历代记》和《黑暗编年史》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玩家大部分将它们归类于“历代记两部曲”,因为它们和《爆发》《启示录》差不多,两部之间机制没有改太多,并不像正传那样几乎每部之间玩法大有不同。《黑暗编年史》准确来说就是延续《安布雷拉历代记》的故事,不止玩法上延续,故事情节上也是大相径庭的,都是在补充正传的故事内容基础上加了点原创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生化危机》的cg电影和游戏是一个世界观的,只有真人电影包括《欢迎来到浣熊市》以及裹脚布的奈飞美剧是独立宇宙,番剧《无尽黑暗》也依然是单方面拥抱正史宇宙。尽管如此,最早的cg我认为应该是《处刑者》,不过当时只是短篇,也是公园宣传片,但是却贡献了最强的卡梅隆病毒,我们现在在日本环球影城看到的生化舞台剧虽然还原,但是远没有《处刑者》看到的更加刺激
而真人电影其实也是游戏玩过的东西,比如《死寂》,这个其实就是游戏的第一部,只不过移植以后加了很多东西,比如真人过场,之后的游戏就几乎很少能看到真人过场了
漫画《天堂岛》补充的是《启示录2》后面的故事,漫画其实很多部远早于《天堂岛》,2和3就有相应的漫画
但是不管外传与正传关系如何,新生化从4到7共经历了两个分水岭时期,4是第一次转型,7是再次转型,玩家们经常拿7“回归本源”的事情说笑,事实上7确实做到了“回归本源”,因为我们今天看到的新生化都是以前外传玩过的内容
7作为第一人称的恐怖游戏,是三上当初设计《生化危机》的时候提出的想法,但是奈何卡普空受限于当时技术,并没有采取,不过没有采取不代表没做过,卡普空还是尝试做了第一人称,而生化系列真正意义上第一个第一人称游戏应该是《枪下游魂》了,只不过《枪下游魂》部分丧尸模型用的是2代和3代的东西,类似于把当时马赛克丧尸放大呈现在自己面前,有点像《命令与征服》的旗下一个小游戏《变节者》
而6是褒贬不一的一部,分单元式讲述的,每一单元故事主角不太一样,但是故事是相互交织的。这个有点模仿《爆发》的设计,《爆发》仍然讲的是0-3也就是老生化的故事,主角都是浣熊市平民,玩家可以自己选择角色体验,但是每个单元故事主角理应是不同的
《爆发》每个角色作用不太一样,这个我个人认为在后续《启示录》的突击模式中得到了沿用。而《爆发》俩人“搭档”设定也是正传一大特色了,尽管老生化单人解密的部分多于搭档合作,到了《启示录》的时候几乎是俩人进行的,“搭档”设定到了4才更加突出,而5和6更加明显
提到突击模式,我个人觉得最早的突突突应该是《佣兵》,当时就是4和5的整合。到了重制版以后,也会在这个基础上衍生出另外的模式
那么提到突击模式就不得不提双人联机,我们看到的在线游戏《抵抗》和《逆转》不得已翻车了,事实上比它们还要早一点翻车的也同样是两部可以联机的游戏,那就是《浣熊市行动》和《保护伞小队》。联机模式我个人觉得目前体验最佳的应该是5和6
《生化危机8》我们能看到好多小Boss,而且每个小Boss能力不一样,很多人说这个设定借鉴的是前作6和7,不过我觉得应该是《爆发》,《爆发》每个单元关底都会塞不一样的小Boss。最早的小Boss设计应该是第一部的高清重制,第一部原版Boss只有暴君,高清重制增加了市长女儿丽莎,让游戏内容本身润色了不少。而8里宗教意味比较浓厚,尽管我们都知道8实际上就是给4重制添加素材的一部,不过最早和宗教扯上关系的应该是4的原版。8里又增加了阶级划分,尽管都是Bow但是却仍然有三六九等,比如八尺夫人虽然也是小Boss,但是在米兰达面前她的地位远高于其他几个,这个设定我觉得致敬的应该是《维罗妮卡》的阿什福德家族,将中世纪的阶级概念延续了下去
《安布雷拉历代记》和《黑暗编年史》虽然名字不一样,但是玩家大部分将它们归类于“历代记两部曲”,因为它们和《爆发》《启示录》差不多,两部之间机制没有改太多,并不像正传那样几乎每部之间玩法大有不同。《黑暗编年史》准确来说就是延续《安布雷拉历代记》的故事,不止玩法上延续,故事情节上也是大相径庭的,都是在补充正传的故事内容基础上加了点原创的东西
我们都知道,《生化危机》的cg电影和游戏是一个世界观的,只有真人电影包括《欢迎来到浣熊市》以及裹脚布的奈飞美剧是独立宇宙,番剧《无尽黑暗》也依然是单方面拥抱正史宇宙。尽管如此,最早的cg我认为应该是《处刑者》,不过当时只是短篇,也是公园宣传片,但是却贡献了最强的卡梅隆病毒,我们现在在日本环球影城看到的生化舞台剧虽然还原,但是远没有《处刑者》看到的更加刺激
而真人电影其实也是游戏玩过的东西,比如《死寂》,这个其实就是游戏的第一部,只不过移植以后加了很多东西,比如真人过场,之后的游戏就几乎很少能看到真人过场了
漫画《天堂岛》补充的是《启示录2》后面的故事,漫画其实很多部远早于《天堂岛》,2和3就有相应的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