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希望有人给俺详细讲解u、v、外切口的详细特色和区别。我觉得当年唐口在中国消失,主要就是因为其声音难以吹得饱满吧(还有个原因,应该是外切口的边缘在内部的竹肉,容易腐烂——所以现在的尺八才会镶嵌牛角象牙),随之消失的就是这种不饱满的独特风格——从这点意义上说,我并不太认同尺八在中国灭绝的说法,倒是更倾向于其流变成了今天的u、v口箫~~
刚看了个帖子,有这么个办法,望大家共同验证——窃以为,外切口和u口形状一样,不同的只是角度吧,我们减小箫身与身体的角度也许就可以做到呢??
唐口与U口间的理想互换
最近虽然较常吹U口箫,不过唐口的特色仍然有其独特之处,一直没放弃;游走两者交替吹,一时之间就吹不理想。有感於此问题,最近留意一下如何融合两者?忽然得到一个理想吹奏方式,两者可以一致吹法,在此分享大家:
我使用宽U吹口新作,以唐口吹法来吹,这宽u吹口的唐吹法可以很像唐口的音色,口风可以一样的角度来操控,随时更换与两者之间,都可以轻松驾驭。这对於出场吹奏有很大帮助,前几天发现此吹奏法感到高兴!
具体的吹奏角度类似唐吹口,在U口上有一点由内往外吹的感觉,音色较宽,利用此一致性口风角度掌握后,再由此角度转俯,音色可以趋向集中饱和展现U口特色,若不转移角度可以宽松音色,也相当迷人!
这是转换气鸣角度的吹法,只要箫的共鸣角度范围够,变换於其中除了有利於与唐口的互换,也让U口的特色展现更大宽容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