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济安吧 关注:334贴子:4,723
  • 1回复贴,共1

济来则安1128日志:转自某博文《我的考G之路》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我的考G之路
由于我没有报新东方,所以假期就只能自己看G了。其实在放假前就有过犹豫,到底是在学校呆着呢还是回家,最关键的就是有电脑,否则机考作文岂不是要死定了?那些日子,我一方面考虑是否要买一台电脑,或者二手的,于是经常在bbs的secondhand版转转,其实我对电脑的什么配置是一窍不通,什么内存,CPU也看不懂,另一方面打电话回家,问问老妈能不能借到一台,另外,我的师姐也告诉过我,准备GRE就别回家,在学校好好呆着,和同学在一起才有动力,一旦回了家,就什么都不想看了。那段日子就是在这样的矛盾,犹豫中度过的。
最后,终于我决定暑假回家了,老妈的同事答应借给我电脑,而且不是去他家用,而是“过分”地搬回我家。另一方面,合肥的夏天太热了,还是家里面舒服,我就这样着准备着回家了。
当然,要准备考试就得down些东西带回去,原来我想再买个U盘,也不知道多大的合适,在我手头就有几张3.5的软盘,这肯定是不行的,最后找到陈腾,把它的那个128M的MP3借来。在bbs上找到一些FTP,down了一些我认为有用的东西,就这样,我回家了。
到了家,就该开始为作文努力了。原来我写过一、两篇,觉得ISSUE困难重重,在家按一个比较好的ISSUE分类,还有一个ARGUMENT分类,准备每篇都写提纲。原来打算每天5I5A,这样也要40多天,当时觉得时间可能不够,但也不知该怎么办,先这样吧,其实写提纲也是一件比较痛苦的事情。A还好说,看过几篇范文后,就知道错误该怎样找了。I的题,遇到教育,科技的题目,咱自己心里还有货,能倒出来点东西,要是什么政治、历史、艺术,简直就是折磨人。由于我是每天按I的分类些提纲的,一般能完成一个topic的几个题,所以是一天轻松,一天痛苦。还好,我down回去的资料有飞跃和猴哥的所有I&A的提纲,有时也有例文,这些道帮了我一些忙。但是接受别人的思路并不是一件愉快的事情,有时遇到一个比较恼人的ISSUE,几个提纲看过去,总不知道在说些什么,别人的思路自己接受不了啊。
这样子,大概过了一周多,I&A个看了八、九十道。但是,既然回到了家,总不能一天到晚都是这个样子吧,爷爷奶奶总得去看看吧,以前的同学也得去见见吧,这时候,爸爸也回家了,我总不能再这么不“人道”的整天在抱着G痛苦的不放手吧。于是,写提纲计划也暂时放下了,——明知到越耽搁一天,剩的时间越少,就越看不完。跟着家人上街,去看爷爷奶奶——不然的话,老人也会从心里嗔怪我这个孙子,回家这么长时间了也不去看看他们。这样,我度过了没有G的一个星期。
而后,已经接近7月底了,要还是像原来那样写提纲,恐怕时间也不够了——除非每天10I10A——但是那已经不可能了。于是我从写提纲变为了看提纲,觉得差不多的I,有点思路的,就放过,实在不会的,再看看别人的提纲、例子。A也不认真的一篇一篇的把每条错误都用铅笔画一下,就OK了。这段时间——现在回想起来——已经向不起来什么细节了,总直觉得过得比较混乱,就这么“忽”的一下过去了。
当然,在家呆着,又有吃的,又有电视,恐怕很多本来用于G的时间都奉献给电视机了。那叫上瘾,电视好开——开关一压就开了,可是难关啊,一看起来就没完了,有时候早上九点多起床,想着吃早饭的时间看一看吧。可是这一看就没完了,直到中午,要吃午饭了,我的G还在桌上静静的躺着。但也算有所收获,一是对JAY的极度反感到终于发现了几首比较好听的,二是,经常“奋斗”到晚上一、两点,看完了《玉观音》。大概就是那段日子给我留下的最深印象吧。当然,到这个时候,我写过的I&A也只维持在一、两篇的水平上。
转眼就到了八月中旬,在这样下去就真的要挂掉了,我要电脑的目的就是想练打字,虽然我放假前在学校机房里也曾“未雨绸缪”地练过一些时间,可到那个时候,手已经比较生疏了;再一点,就是要限时了,I 45min,A 30min,你就是在有话说,写得再好,在规定时间内打不完还不照样是白搭?



IP属地:云南1楼2010-11-28 00:06回复
    收拾好了,然后我们几个就去南大看考场,首先分清了东南西北,然后靠着地图去南大。我们从湖北路走,一直到了鼓楼,然后再往南,就是天津路,在那里看到了南大的天津路侧门。不过我们没有进去,怕找不到路。然后再往前,右拐到汉口路,不多久,仅看到了南大的正门。进了门,右手边就是图书馆,挺好找的,一幢白色的楼,不高,不过从外面看不出来有几层。靠边也有一个小门,进去后,里面贴的是GRE考试的一些通知,还有“考场重地”之类的字,我想就是这儿了。然后在南大的校园里转了转,那里的建筑看起来有历史了。
    我们几个想找南大的食堂,的确饿了。不过转来转去都没有找到。后来才知道,食堂和宿舍都在对面的生活区,这里是教学区,才恍然大悟,在科大,食堂、教学楼、宿舍都在一块,当然不会有什么教学区、生活区之分了。
    我们去的是第二食堂,感觉不错,大概和西区的金橘园差不多。但是饭、菜觉得比科大好——自我感觉。回去的时候,本来想打的,可是一连几辆车都不拉我们,无奈,有只得走回去,走得我们只喊累,脚都痛了。
    当然,考前晚上过得比较简单,谁也不会去看奥运会。我把自己以前写的提纲和一些文章看了看,把以前没看完的Argument草草地看完了,当然还有以前的。然后——至少是我——睡得很香。
    第二天,一大早就被吵醒了。我们住的地方靠着东大的草场,一大早,踢球的,锻炼的人很吵。我是11:00的考试,所以时间比较充裕,于是决定再步行到南大。不过那时我是比较紧张了,心里想着一些单词,却怎么也拼不出来了。到了南大,发现另外三个8:30的已经考出来了,看看他们轻松的样子,心里更紧张了。
    大概十点多的样子,从里面出来了一位比较和蔼的老师,招呼我们进去——死到临头了。
    进去后,我们坐在一排,检查证件,每人一分东西,上面填一些基本资料和抄誓言。当时太紧张了,根本没有看懂誓言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是一个词一个词的抄下去。然后老师强调了一些要注意的东西,每人把自己的东西都锁到柜子里。关机的时候,发现那里竟然是没有信号的。然后大家都坐着,等着老师一个一个的叫进去。那感觉就像上刑场一样。我脑海里还是不停的闪过一些单词,就是不知道该怎样拼——估计此时的智商已经降到了最低了。随后我被叫了进去,一个老师先让我确认一些个人资料,然后就面对一个摄像头拍照,不过摘掉眼睛后就看不到照出来的是什么效果了。然后发给我六张草稿纸两支铅笔。一起身,前面就是门,被老师领进去,坐在一个编号是A的位子上。整个考场不大,我的印象是粉红色的,其余的具体细节就没再仔细看了。戴上耳机——质量绝对很好,戴上后,基本什么都听不到了。然后开始操作,一开始讲的是如何使用鼠标,老师讲可以跳过,可是当时没有听清楚,也不知该怎样搞,就是随便点了一下,也没怎么仔细看,就稀里糊涂的跳过去了。然后是填自己的一些资料,有些不知道该怎样填,就next过去了,反正填不填无所谓,接着笔试地点,随后就进入AW了,界面和PP3的差不多。经过这么一段时间,似乎也不怎么紧张了。该点proceed出来ISSUE题目的时候,自己也没都想就点了,结果出来的两道,都是挺好写的,不是政治、历史、艺术的,当时挺高兴。看到第一个把握较大,也就立刻选了。然后就是狂写了。现在似乎已经绘像不起来当时的具体过程是什么了。写完后,还剩了5分钟,检查了几遍,似乎也没什么错误,稍微改了改,不过写文章的时候已经不紧张了。接着该ARGUMENT了,这时候稍又紧张了一下,多花了些时间看direction,平稳一下,就proceed了,出来的题目也比较好写,然后就马不停蹄的打,因为在进来之前8:30的同学就说ARGUMENT要打快一些,不然时间不够。的确,我写完后,就剩1分钟了,迅速的改了几个小错,就没时间了。然后是填送分学校,这下就彻底的放松了,送分学校的时候慢慢看,光是direction就看了两遍,最后都填完了。然后进来一个老师,让我赶紧点了最后一个proceed,其实当时我还在看最后那个在讲什么呢,还没看完。然后,就一切结束了。出来的时候,交草稿纸和铅笔,才发现根本没有用。大概我的草稿纸和铅笔也是前面考过的人的吧,也没有用。取出自己的东西。
    挥着自己的学生证,笑着走出了考场……
    其实考完后突然觉得生活似乎又变得很空虚,觉得没有什么事情干了,以前的什么提纲啊、模板啊什么都记不起来了,似乎生活又回到无聊的正轨上。
    最后要说的一件事情,考完回来的第二天晚上,陈博说想把那些资料全部烧掉,于是他的两本提纲,全部机经,大概还有那封确认信,全部付之一炬了。我笑着问他,为什么不把那些书也烧了呢?他笑着说还要留着卖钱。我问他如果这次考得不好还要重考怎么办?他笑了笑,说,不再考了。
    楼道中留下了还在冒着烟的一堆灰烬——这就是故事的结局。
    2004.9
    


    IP属地:云南3楼2010-11-28 00:0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