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护植物人人有责吧 关注:213贴子:4,221
  • 0回复贴,共1

《无字史记》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这本书呢,相对来说,语言的趣味性上没有《遗迹里的中国史》一样那么足,稍微稍微,只是相对来说哈,稍微有点点没那么有吸引力
但是,这也只是两本书比较下来的主观观感,这本书本身也是同样非常优秀非常棒的
好的书总是相似的,优点也是一样的优秀,就是,语言流畅,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啊就这几个词翻来覆去地说,我词汇量低我承认,但是你也不得不承认,这些优点总是相似的,好书的优点就是这些优点啊
也是跟那本一样,我也得到了很多新的信息,乃至是颠覆性的信息,很受震撼
比如:
今天的欧亚人群中有些人拥有一头垂顺秀发,就是尼安德特人的基因带来的
-------------------
良渚文化可以被认为是“突然之间”在江南地区勃发的,而且具有强烈的宗教色彩。这似乎暗示我们,良渚文化的上层神职人员,说不定也是“外来户”……他们如此热衷于建设城池、房屋和水坝,是与他们神秘的信仰相关的。考古学家从良渚文化中能够感受到良渚古人有着较为狂热的信仰,他们不想建设什么威震四方的“王国”,而是梦想建设一个地上的“天国”,信仰驱动着他们执意要超越自身的时代,登峰造极……
-------------------
我们从南洋来,到南洋去
从现代智人迁徙路线看,他们先到了东南亚地区,稍事休整后,再北进东亚,进入中国。这些“海岸暴走族”构成了我们祖先中的大部分成员,我们基本上都是南洋先民的后代。(我们跟东南亚的关系可不只是东盟啊什么的啊)
-------------------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话其实并不完整。在墓室中还出土了一件织锦残片,它与“五星”织锦其实是同一件织物,它们的花纹都是一致的,这件织锦残片上还有三个字—“讨南羌”,因此织锦上的完整语句应该是“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
-------------------
是106∶100,如果有206个新生儿降生,其中会有106个男孩、100个女孩。男孩出生数量比女孩稍微多一点儿,这是因为在卵细胞受精过程中,携带Y染色体的精子比携带X染色体的精子稍占优势。(首先是惊讶于,原来男孩的天生出生数量就是会比女孩稍多一点啊,其实我们现在看很多古代剧古代故事说什么生不出男孩,其实,是幸存者偏差了。然后是,看到这个我想起来之前看中国性别比也不过才104:100而已,还低于这个天生的生物比例咧,然后去查一下发现我记错了,104是最低的西藏……全国是112……)------------------
游牧其实是从农耕社会衍生出来的,而不是从古老的渔猎采集方式过渡来的。毕竟,驯化大型动物是以农耕社会的粮食积累为前提进行的。
因为游牧文明就是大概率上很大程度上比农耕文明落后,所以我总觉得人类肯定是先有游牧再有农耕的,从落后到先进嘛,但是原来不是,原来游牧的那群人,其实是当年的那群脑子也许相对来说更灵活,或者说更想偷懒的那群人啊
而其实人类的文明有些时候是以偷懒为动力而进步的,所以,确实,农耕和游牧,也许并不存在优劣之分
现在西方文明不都说是海洋游牧发展起来的吗,也许,也许哈,从根子上说,游牧的这类人,确实是更有开拓精神
自然环境优越、生存压力小的区域,不会是农作物诞生的首选地……那么,为什么远古的一批人选择成为农民呢?他们可能是迫不得已的。在某个时期,狩猎采集者丧失了迁徙生活的能力,或者为了某个目的放弃了迁徙生活……从农耕方式与其他生产方式的比较,我们就可以猜测农业产生的原因。古人选择更为辛苦的农耕,其实是“迫不得已”的,很可能是由于环境所迫……因此,在追踪我们的第一批农业祖先之前,我们先要书接上回,了解一下末次冰期盛冰期结束后的全球气候变化。
……所以,农业起源的故事版本应该修改为,人类社会先是出现了较大幅的人口增长,在人口压力下,我们的祖先开启了农业,随着农业的进步,人口也不断增长。也就是说,首先出现的是一次人口增长,而不是农业。
这里想要重点说,跟翦商的感觉一样,这里要说的是《人类简史》,都是第一次看简直惊为天人,后来看同类型的书籍越多,就越感觉无语,果然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啊!古人诚不我欺
就是,人类简史里说的好像是古人真笨,选择了农耕这个吃力不讨好的方式,又累,平均到个人的收获与付出又不成正比,又伤身体,简直百害而无一利,当时真是瞎了心了选择农耕
但是现在我知道了,其实古人根本就没有选择,一切都是自然的选择,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我们的祖先,在地理和气候的双重压迫下,根本就没得选
也许我之所以念念不忘这个,是因为人类简史里所描述的采摘生活太过美好,让我觉得明明有好的为啥要选差的,现在反而心里会被安慰到,因为我们根本就没得选
-------------------
周朝取代商朝,本质上就是欧亚大陆上游牧族群大扩张引发的一个结果。商朝是以农耕为主的王朝,周朝取代商朝之后,也从一个农耕兼畜牧的西北势力转化为以农耕为主的中原王朝。游牧族群掀起的冲击浪潮,是两个王朝不得不面对的挑战……佐证了周人东进灭商确实是“压力传导”的过程,并非周人强大到占据西北地区后的行为,周人是被其他西北族群赶向东方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真的已经有确切的证据证明了,但是这种猜想确实很新颖,也很有道理啊
-------------------
中华大地是先有农田,再有城市,而两河流域是先有贸易城市,再有配套农耕聚落,两者路径截然不同。
既然中华大地上的城市是从更古老的农耕聚落一步步扩大而来的,就基本上不存在“外来的和尚好念经”的现象,部落的信仰工作主要由部落自己的首领及其亲属“代劳”了,部落首领既是行政长官,也是宗教首领,当然也是祭祀祖先的族长,或者即便他们不是每个角色都担任,也是由自己的亲族来分担某些角色。
而关于为什么中国是祖先崇拜,国外几乎都是宗教崇拜,很多人有很多猜测和解释,这里也应该只能说是其中一个方面
但是,最近看一位up主的说法,我觉得,可能这种祖先崇拜的一个不好的影响,是我们习惯性的贬今褒古,踩今崇古,而西方就没有那种“啊我怎么可以批判我的祖宗”“啊你怎么可以批判我的祖宗”的想法,人家辱自己的祖先都辱得挺溜的。所以,这会不会是造成近现代以来,中国失去了开拓精神变革精神,只会一昧埋首旧纸堆的原因呢?
这种风气现在都还有啊,比如对中医的一定程度上的盲目的迷信的推崇
(啊我这是找骂了)
-------------------
客家客家,男客女主
通过客家族群基因发现的那些规律,同样适用于更广大的南方地区汉族群体。通过北方汉族群体和南方汉族群体的基因对比,分子生物学家发现,整体上南方汉族的父系结构与母系结构不太一样。从Y染色体基因或者说父系上看,南方汉族男性与北方汉族男性的分化并不明显,南方汉族的男性主体上应该是北方汉族男性祖先南迁而形成的。从线粒体DNA或者说母系上看,南方汉族女性与北方汉族女性的分化很大,南方汉族的女性中,来自南方其他族群的女性基因比继承自北方汉族女性祖先的基因更多一些。
打个不太确切的比方,今天的北方汉族群体和南方汉族群体,有点儿像“同父异母”的兄弟。对大部分人来说,他们的“父亲”(父系祖先)是相同的,即北方汉人男性;他们的“母亲”(母系祖先)是不同的,北方汉族群体是北方汉人女性祖先的后代,南方汉族群体大部分是南方非汉人族群女性祖先的后代……
只是如果我们强调基因细节的话,那么南方汉人族群中的男性的确是“客”,这些族群中的女性大部分其实是“主”,南方土生土长的主人。
……南下的狗群中,可能雌性与雄性的比例是符合自然比例的。如果说今天南方地区人群的祖先是“男客女主”的,那么今天南方地区的狗群的祖先则应该是“雄客雌客”的……
这里的感慨,就是,不管你怎么看,女性在古代,真的就是一种资源,一种生产资源
所以,才会出现这样的区分。所以,哪怕是在现代,你可以看看,一般都是发达地区的男性娶落后地区的女性,而不是相反
甚至对很多很low的男人来说,自己国家的女性被别的国家的男性娶走,是一种耻辱,所以他们会用无所不用其极的言辞去辱骂那些女性
这背后,除了个人素质的原因,可能就是男性的古代遗留下来的千年的婚嫁结果所产生的下意识的反应——因为女性外嫁,隐含着一种符号一种象征,一句潜台词,代表着自身能力的弱势,代表自己不如别的国家的男人,代表着自己的国家已经不如别的国家了,是一种耻辱,所以破防,所以破口大骂
-------------------
古美洲人的亚洲血缘
是的,欧亚大陆的真马是从美洲大陆跑过来的。留在美洲大陆的真马在距今10000—8000年前灭绝了,这个时间正是古人类在美洲大陆大扩张的时代。所以,基本可以断定,美洲大陆的真马都是被印第安人的祖先捕猎并吃掉的,正如欧亚大陆古人类一开始也是把马作为食物来捕猎的那样。只不过欧亚大陆上的马并没有全部被吃光,而是挺到了农耕时代和游牧时代,被驯化成了人类的好帮手。15世纪,西班牙殖民者带着战马进入美洲大陆,给美洲的几个文明古国致命一击要知道很多很多梳理世界文明史的文字中都强调了马的重要,我很多次都看到很多作者说,美洲的落后就是因为马,但是原来,啊?马起源于美洲。啊?马是被他们自己吃灭绝的。
当然谁也没长前后眼,要求当时的原始人有动物保护意识也真的是何不食肉糜了或者说站着说话不腰疼了。只能说,历史有时候真的很喜欢开人类的玩笑,搞这种地狱级别的黑色幽默啊
历史的黑色幽默还不止一个,比如:
其实基因分析表明,现代日耳曼人中继承雅利安人基因者只有20%左右;与古老的雅利安人血缘最紧密的现代人群,是德国纳粹从种族上进行贬低的现代俄罗斯人、乌克兰人和波兰人。这真是对种族主义者的一种讽刺。这种基因分布其实很好理解,雅利安人是草原带的游牧人群,与其血缘关系最近的肯定是有更多草原血缘背景的人群,而不是有更多农耕血缘背景的人群
哈哈哈,你看不起的,终将让你变成笑话
-------------------
还有关于美洲的一点,也是个悲剧
……但与欧亚大陆的亲戚相比,他们的基因型同质化是非常严重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十分严重的潜在威胁,那就是如果有一种疾病能够给美洲的一个部落带来严重的健康损害,那么这种疾病很可能会给整个美洲大陆的原住民带来损害,因为他们的基因型太相似了,一损俱损……
看人家对枪炮病菌和钢铁的描述,我还以为是病菌太厉害,欧洲人的抗体太强,没想到相对的,其实也有美洲人的抗体太弱的缘故。而抗体太弱,原来是因为跟别的地区没有交流,导致基因同质化
这也就引出了这本书的主题
这本跟《遗迹里的中国史》不同的是,这本在最后,不,或者说是穿插在讲述中,有自己的价值观要讲,这是跟那本的几乎平铺直叙所不同的
而这本书的高明之处,或者说好就好在,它的价值观的渗透是润物细无声的,通过史诗,事通过历史上人类真是的血淋淋的教训或者闪闪发亮的成功告诉你的,不是大声疾呼,而是潜移默化,让你不得不信服
比如,关于文明,或者说整个人类,都绝对不能固步自封、闭关锁国
美洲人的遭遇,就是最惨烈的反面案例
“随着农耕时代后人口增长和族群融合,黑暗丛林法则早已失效,因为越封闭,越落后,越无法阻挡打破封闭的力量。”
“以“民族”这个几百年前学者构想出来的文化概念来向远古反向推演,认为人类几万年的迁徙历史中,数以千计的族群之间有着明确的基因阻隔,族群之间有着本质的基因差别,进而判定族群与族群在智力、文化上有高低之分,这些观点是毫无科学基础的臆想。……这既是古人面对危险重重的外界提高族群凝聚力的有效方式,也是给身处凡世间的自我一个确定性的“锚”,能够让渺小的个体知晓自己在历史时空长河中所处的位置,获得自己作为个体的存在感和价值感。”
“那些族群内部自我欣赏所形成的某些消极的文化基因,会在族群与族群之间制造新的阻隔。比如,以独立自主产生的本土人群进化、本土文明起源为骄傲,以吸收外来人群基因和文化元素为耻辱,这种本族群“情感迷恋”是对纯正血统的迷信,是对自身文化的自大,在本族群、本国度与外部世界间人为制造障碍。”
说得好啊!没啥可要抒发补充的了,原文说得太好了!
“中华文明既是我们的祖先立足东亚沃土辛勤耕耘、智慧创造的结晶,也是大量外界的物产、技术乃至各种思想输入东亚,落地生根结出的硕果。那些我们现代人所熟知的大洲之间的边界、国家之间的边界,都是迟至几百年以来的近代逐渐定型的人为界线,并不存在于古代人群迁徙的路途上。古代人群并不会用近代、现代的界线“画地为牢”,限制他们的基因交流和文化交流。”
“有朝一日,宇航员必将冲出地月系统,踏上火星和其他星球的表面,书写人类基因的扩张史记新章节,不输祖先曾有的勇气和英名。”
——看的过程中我也没有意识到,是看到全书的最后这一句,我才意识到,哪怕是什么全球冷期大陆架出现海峡变窄等等,有这些客观的有力因素,哪怕不是主动选择,而是迫于生活的无奈,但我们的祖先,从非洲走向了全世界,这其中,需要多大的勇气啊!他们在智力上跟我们毫无区别,也一样会审时度势也会瞻前顾后,但他们还是毅然决然义无反顾的往前走,哪怕哪怕你再退一步说他们不是主动的是被迫的是当时有有利的地理条件的,也都不能抵消掉他们当时那坚强又伟大的决心和勇气啊!
这才是我们应该推崇的祖先精神啊!
总之,这本书也许在趣味性上相对有一点点不足,但是要说起来,其实看到最后也是越看觉得有趣,所谓津津有味就是这个意思,主题的拔高也写得很好,脉络清晰,主题深刻,总之,就是好,也是,不看可惜,非常值得一看


IP属地:河南1楼2025-01-21 20:58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