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的憩心阁吧 关注:33贴子:731
  • 8回复贴,共1

【历史人物】云台二十八将之寇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寇恂(?—36年),字子翼,汉族,上谷昌平(今属北京市)人,东汉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之一。 寇恂出身世家大姓。年轻时任郡功曹。太守耿况很器重他。


1楼2010-11-29 22:56回复
       王莽败亡,更始新立,派遣使臣巡行郡国,声言:“先降者复爵位”(《后汉书·寇恂列传》)。耿况带领寇恂,到边界恭迎使臣,并按规定交上印绶。然而,使臣收取印绶后,过了一夜,仍然没有归还之意。寇恂大怒,勒兵入见使臣,请还印绶。使臣不给,并且说:“天王使者,功曹欲胁之邪?”寇恂说:“非敢胁使君,窃伤计之不详也。今天 下初定,国信未宣,使君建节衔命,以临四方,郡国莫不延颈倾耳,望风归命。今始至 上谷而先堕大信,沮向化之心,生离畔之隙,将复何以号令它郡乎?且耿府君在上 谷,久为吏人所亲,今易之,得贤则造次未安,不贤则秖更生乱。为使君计,莫若复之以安百姓”(《后汉书·寇恂列传》)。使者不应,寇恂当即大声命令手下,以使臣名义召见耿况。耿况进见,寇恂抢步向前取回印绶交给他,使臣见事已如此,只好承制命耿况仍任原职。


    2楼2010-11-29 22:57
    回复
          
      刘秀南定河内。想命将留守。但考虑到更始帝的大司马朱鲔盛兵据洛阳,并州也未平定等因素,一时想不出合适的人选。于是,便去征询邓禹的意见。邓禹说:“昔高祖任萧何于关中,无复西顾 之忧,所以得专精山东,终成大业。今河内带河为固,户口殷实,北通上党,南迫洛阳。寇恂文武备足,有牧人御觽之才,非此子莫可使也”(《后汉书·寇恂列传》)。于是,刘秀便任命寇恂为河内太守,行大将军事。刘秀对寇恂推心置腹,殷殷嘱托:“河内完富,吾将因是而起。昔高祖留萧何镇关中,吾今委公以河内,坚守转运,给足军粮,率厉士马,防遏它兵,勿令北度而已”(《后汉书·寇恂列传》)。      不久,刘秀北伐燕、代。寇恂统领属县,讲兵肄射,砍掉淇园的竹林,造箭百万枝,养马二千匹,收租四百万斛,并把这些及时转运前线,以给军资。


      4楼2010-11-29 22:58
      回复
        光武帝攻洛阳之前,先回河内,寇恂请求随军出征。光武帝说:“河内未可离也”(《后汉书·寇恂列传》)。寇恂屡次请求,光武帝只是不同意。于是,寇恂便派侄儿寇张、外甥谷崇率精锐骑兵,做光武帝的先锋。光武帝很高兴,任命二人为偏将军。      建武二年(26年),寇恂因过失免官。这时,颍川人严终、赵敦聚众万余,与密县(今山东密县东南)人贾期连兵为寇。于是,寇恂被免几个月后,又被起用为颍川太守。寇恂和破奸将军侯进击杀贾期,平定颍川。光武帝封他为雍奴侯,食邑万户。


        6楼2010-11-29 22:59
        回复
          寇恂派谷崇向光武帝汇报,光武帝当即召寇恂入朝。寇恂入京陛见,贾复正在殿中,当下起身躲避。光武帝说:“天下未定,两虎安得私斗?今日朕分之”(《后汉书·寇恂列传》)。于是三人并坐极欢,贾复与寇恂遂共车同 出,结友而去。      寇恂归守颍川。建武三年(27年),光武帝派使者到寇恂的驻地任命他为汝南太守,并派骠骑将军杜茂率兵协助寇恂讨伐盗贼。盗贼清静,郡中无事。寇恂素好学,于是兴修乡校,教授生徒,并聘请研究《左氏春秋》的名师,自己亲从受学。


          8楼2010-11-29 23:00
          回复
            建武七年(31年),寇恂代替朱浮任执金吾,第二年,又随光武帝出兵攻打隗嚣。这时,颍川盗贼蜂起,光武帝率军撤回。途中,他对寇恂说:“颍川迫近京师,当以时定。惟念独卿能平之耳,从九卿复出,以忧国可知也。”寇恂说:“颍川剽轻,闻陛下远逾阻险,有事陇、蜀,故狂狡乘闲相诖误 耳。如闻乘舆南向,贼必惶怖归死,臣愿执锐前驱”(《后汉书·寇恂列传》)。光武帝即日命驾南征。寇恂跟随,直至颍川,盗贼见寇恂到来,全部投降,根本不用任寇恂为太守。光武所经之处,百姓们纷纷遮道请求,说:“愿从陛下复借寇君一年”(《后汉书·寇恂列传》)。光武帝只好命寇恂暂驻长社县,镇抚吏民,受纳余降。


            9楼2010-11-29 23:00
            回复
              原来,隗嚣部将高峻,拥兵万人,据守高平第一城(今固原县),光武帝派马援招降高峻,从此,河西道开。中郎将来歙任命高峻为通路将军、封关内侯。此后,高峻隶属大司马吴汉,随军在冀县包围隗嚣。等到吴汉退兵,高峻逃回营地,又帮助隗嚣把守陇坻一带。隗嚣死后,高峻据住高平,害怕汉廷诛戮,坚守不降。建威大将军耿弇等围城一年,始终不能攻克。


              10楼2010-11-29 23:01
              回复
                建武十年(34年),光武帝入关,准备率兵亲征。寇恂当时正在军中,他认为“长安道里居中,应接近便,安定、陇西必怀震惧,此从容一处可以制四方也。今士马疲倦,方履险阻,非万乘之固,前年颍川,可为至戒”(《后汉书·寇恂列传》)。光武帝不听。光武帝进至汧县,见高峻仍未攻下。便想派人前去劝降。于是对寇恂兑:“卿前止吾此举,今为吾行也。若峻不即降,引耿弇等五营击之”(《后汉书·寇恂列传》)。


                11楼2010-11-29 23:01
                回复
                  寇恂带着用皇帝印玺封记的文书来到高平第一城,高峻军师皇甫文出来迎接,言辞礼节,倨傲不屈。寇恂大怒,要杀死他。诸将皆说:“高峻精兵万人,率多强弩,西遮陇道,连年不下。今欲降之而反戮其使,无乃不可乎”(《后汉书·寇恂列传》)?寇恂不听,斩皇甫文,并让他的副使回去转告高峻:“军师无礼,已戮之矣。欲降,急降;不欲,固守”(《后汉书·寇恂列传》)。高峻惶恐无地,即日开门出降。      诸将都来祝贺,并且请教杀其使却能降其城的原因。寇恂说:“皇甫文,峻之腹心,其所取计者也。今来,辞意不屈,必无降心。全之则文得其计,杀之则峻亡其胆,是以降耳”(《后汉书·寇恂列传》)。意思是皇甫文是高峻心腹,也是背后出主意的人。这次来,辞意不屈,全无降心。放过他,皇甫文会自以为得意,杀了他,高峻则胆裂魂飞,自然会主动出降。诸将皆说:“非所及也”(《后汉书·寇恂列传》)。      建武十二年(36年),寇恂去世,谥威侯。其子寇损嗣。


                  12楼2010-11-29 23: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