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就叫百合豚吧 关注:13,102贴子:385,670
  • 10回复贴,共1

关于什么是百合豚和百合的一些思考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1Yourpedia关于百合厨的定义
ja。yourpedia。org/wiki/百合厨
百合厨(ゆりちゅう)是厨房(ネットスラング,在互联网上是指代那些存在发表幼稚言论、夸大自己或自我炫耀等问题行为的用户的贬义称呼)的一种。
概要——
对那些在喜欢百合的宅男中进行烦扰行为的人所使用的贬义称呼。
这些人过于执着于女性之间的恋爱和友谊关系即“百合”,以至于表现出恶劣的行为和言论,给周围的用户和内容带来困扰。也被称为百合豚(即百合猪)。有时与厌男主义的思想相结合。
可以说,百合这一原本只在《Comic百合姬》和其他专业杂志中共享的类型,因其传播到一般杂志而得以“重新诞生”。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们或许可以被视为该类型的推动者,但正因为如此,烦扰他人的行为也明显增多,对于纯粹的百合爱好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虽然基本上是带有批判意义的词汇,但在某些情况下,人们也会故意以自嘲的方式自称。
倾向——
由于没有男性角色的日常系作品大幅增加,常常会产生“百合作品增多”的错觉。
在下面的“主要令人厌烦的行为”中,如果对他们的行为提出警告,他们往往会将对方贴上“百合反对者”或“腐女子”的标签,以此来为自己的行为和主张辩护。
被称为百合厨的具体行为——
·非难其他的男女配对(被称为异性恋,即ヘテロ,日语中该词有着愈发作贬义用或作为歧视用语的趋势,pixiv等网站上主要作为污名化的标签表示百合破坏)、BL或后宫等嗜好。
·仅因“出现男性角色”这一理由就非难该作品,或在评论区进行恶意评论。
·如果将官方并不算作百合关系的女性角色认定为百合,那么就会对妨碍这一认定的角色(主要是男性角色)进行彻底地抨击。
·对他们来说,男性角色只是夹在百合之间的男性,并会因此受到攻击。
·将官方并不算作百合的类型认定为百合,并对在该类型同人作品中描绘男女配对的创作者进行诽谤中伤,对作品进行干扰破坏。
·当官方添加与百合厨理想不符的解读元素时,会向公司发出“放火烧你们”等威胁性言论,并对创作者个人进行诽谤中伤。
·当受百合厨欢迎的女性声优与男性声优共演时,会遭受猛烈的批评。这种情况在VTuber界也有所体现。
·对BL和NL等其他嗜好强行要求极端的相互隔离(指在讨论和创作中,要求不同类型的作品和兴趣保持明确的界限,不应混合或交叉),同时随时随地无所顾忌地提起百合话题,甚至在非百合作品中也附上百合相关的评论。
·对于未明确表示为百合的作品,主张“希望增加更多的二次创作百合”,而对于官方认定为百合的作品,则采取“不要画除百合以外的二次创作”的矛盾态度。
·认为“百合是面向所有人的”,对不喜欢百合的人进行人格批判,或随意贴上“腐女子”、“俺嫁厨(我老婆厨)”、“HOMO(特指男同性恋)”等标签。此外,在各种场合强行推销百合话题。


IP属地:法国1楼2025-01-28 22:18回复
    1.2NICONICO大百科关于百合厨的定义
    dic。nicovideo。jp/a/百合厨
    (翻译采用@大唐管德昭,原帖地址https://tieba.baidu.com/p/8985843322 j)。“纯粹,是擅自的做。梦,更谈不上什么被背叛。”
    ———引用自Comic百合姫2012年1月号封面
    百合厨/百合豚是【无意识破坏(给他人带来困扰,自己却没有自觉)】群体中的其中的一种,是【厨房(思想、言行、举止幼稚愚味无知的中学生群体)】的其中的一种分类。
    概要——
    它们擅自揣测别人作品里的意思,往错误的方向作出解读。在正式场合,做出不合时宜的事,完全不会顾及他人感受,只会考虑到自己。
    在百合类型的作品多方面发展的现在,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生态系统跟『腐蟑螂』类似,抑或者可以说是『百合蟑螂』这两者之间,无论哪一个的存在都是对于真正喜爱同性恋作品的爱好者的亵读,百害而无一益的存在。
    主要迷惑行为——
    ·它们不理解百合是『不受众人所喜爱的题材』,反而在大庭广众中大声喧嚷百合是『是受万众瞩目的题材』。
    ·将没有明确表示是百合题材作品中的女性角色百合化,将百合话题带到与百合无关的地方,强制其他人认知百合。
    ·跟腐蟑螂的『奇妙的兴奋发言』一样,不分场合、时间、地点,在视频网站的动画中发送(例:キマシタワー、レズ☆ハッピー、尊い、あら^~)等等弹幕,说着听都没有听说过的妄想发言。
    ·彻底Diss对于妨碍自己理想的Coupling的男性角色。它们会说出「〇〇居然做了这么过分的事!」等发言,从而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装成受害者。
    ·仅仅因为男性角色的出现,它们就会发狂,说出『这男的快去死吧』『杀了这男的』等等一系列的恶言詈辞。
    ·用Bitch等蔑称贬低多多少少与男性角色有对话的女性角色(这里请参照处女厨的栏目)。
    ·百合以外的元素(男女之间的恋爱元素等),就算是官方的东西,也要想尽一切办法消灭掉。强行对作者提出添加ヘテロ标签等等的一系列不合理要求。
    ·以百合欺诈、【掺夹在百合之中的男性】为由,攻击作品、角色还有作者。
    ·强行要求跟其他类型的作品分栖共存,不过它们却有着擅自强行认证其他作品为百合作品等等的一系列自相矛盾的行为
    ·以LGBT作为挡箭牌,为自己打掩护,对批判者粘贴歧视主义者的标签。
    ·只要发现一丁点有关于批判百合厨的文章,就会竭尽全力排除掉。
    ·在进行完以上一系列等等的问题行为后,再将事故责任栽赃嫁祸给反百合。
    百合厨的倾向以及它们造成的负面影响——
    由于近年来,基本没有男性角色出现的,以女性角色为中心的动画(这里请参照美少女动物园和日常系等栏目)越渐越多,于是它们越发不可收拾,逐渐开始偏离正常的轨道,往错误的方向暴走。
    此外,跟腐蟑螂相同,如果你注意到它们以上列举的种种行为,它们就会强行给你粘贴『反百合』、『腐女』等等一系列让大脑宕机的标签,从而让自己的行为合理化。
    近年来,百合众因被卷入到百合厨的舆论风波中,而造成自身的污名化,令真正喜爱百合的人脸上蒙羞,遭受众人的非议。正常来说,一般百合是在描写『女性之间的恋爱』的时候才会被提到,而百合厨只不过是将作品中的『女性之间的真挚友谊(不包含女性之间的恋爱元素)、调侃』当作是百合,强行向大众灌输它对百合的理解。


    IP属地:法国2楼2025-01-28 22:26
    回复
      1.3虚假的二分法骗局
      在看过上述的定义之后,如果是老资历的“反百人士”,与上述每一条行为完美对应的实际案例都会有深刻的印象。但是上述毕竟都是日语网站,不能很好地反应中文互联网的情况。
      中文互联网上似乎存在这样一种二分法:百合豚分为两种,一种是洁癖百合豚,一种是拉娘百合豚,二者绝不相容。
      前者对百合题材的“纯洁性”有极高的要求。他们对官方设定的百合作品严格要求角色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百合,排斥角色有前男友、前女友或其他异性恋经历的设定乃至于任何异性恋的元素(比如角色的父母),认为其是对百合题材的“污染”。他们将“角色必须从未与男性有情感/身体接触,且百合是唯一性取向”等作为教条,并通过社群投票、意见领袖发言等方式,动态补充细则(例如“某角色微笑幅度过大视为勾引男性”),把这些规矩包装为“百合圈共识”,宣称“违反者不配称为百合爱好者”。
      依据“百合宪章”,他们将一边紧盯官方作品更新内容,筛查是否存在“不洁”情节和元素,一边巡视AO3、Lofter、Pixiv等同人平台,标记“违规作品”(如含男性配角),并且在微博超话、QQ群组设立“线人”,实时通报异端言论。洁癖百合豚对不符合“纯洁性”要求(如表示喜欢变身百合、百合破坏等)的作者进行侮辱、攻击和网络暴力,在作品评论区刷屏“媚男”等污名化标签,逼迫作者删改或退圈,对依然坚持创作的作者,则曝光其隐私信息(如学校、工作单位),施加社会性死亡压力;并且对作者、作品展开除籍运动,发起“XX滚出百合圈”话题,剪除原作中的“污点角色”。对于持不同意见的百合爱好者则开除粉籍,宣告为内鬼(“伪百合厨”)通告全圈,同时鼓励社群成员互相监视,比如截图举报存在“其实BG也能嗑”等发言的“疑似动摇者”,进行内部清洗。
      后者则喜欢通过脑补或二次创作,将原本没有明确百合情节乃至于明确为非百合题材的作品中的女性角色“拉郎配”(强行配对)成百合关系。他们在非百合的作品中,能够通过角色互动脑补出百合情节,即使原作中没有明确的百合设定;喜欢创作或欣赏百合向的同人作品,赋予角色新的百合关系,甚至能够将不同作品中的角色“拉”到一起形成新的百合组合。拉娘百合豚随时随地无所顾忌地提起百合话题,甚至在非百合作品中也附上百合相关的评论,并且认为“百合是面向所有人的”,对不喜欢百合的人进行人格上的侮辱与攻击。
      当拉娘行为遭到原受众质疑、排斥与攻击时,一方面他们会有模有样地分析角色互动、引用原作细节,甚至通过展示同人创作来论证脑补情节的合理性,试图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他们会强调拉娘行为是一种“娱乐”或“同人创作”,对原作没有什么影响,原受众需要更加“包容”;有时还会用幽默或调侃的方式表达拉娘行为,例如制作表情包、玩梗或编写搞笑段子,以缓和的方式让原受众增强接受度、逐步适应,也以此来吸引更多人关注自己的拉娘配对;部分拉娘百合豚还会对排斥者进行攻击,认为对方“不懂百合的美好”或“过于死板”。在完成“圈地”(即在一定范围内推广自己的拉娘配对)后,拉娘百合豚将对原先圈子内不支持自己拉娘配对的人表现出排斥态度,认为这些人“不懂欣赏”或“破坏氛围”,逐步开始只允许拉娘百合的意见、声音和创作存在;同时更加积极地创作同人作品,选择性引用官方信息制造“官方感”、暗示官方认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拉娘配对,并吸引更多同好加入。
      而经常可以看见的是,以百吧系(百度贴吧百合吧等)为首的洁癖百合豚和以战吧系(百度贴吧萌战吧等)为首的拉娘百合豚之间的相互攻讦。由此便又产生了一种错觉,即只有洁癖/拉娘百合豚是百合豚(或者别的什么贬义词汇),另一种则是普通的、正常的、友善的、温良的、不烦扰更别提攻击他人的百合爱好者。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正如我们在前两节的定义中可以发现的那样,“对于未明确表示为百合的作品,主张“希望增加更多的二次创作百合”,而对于官方认定为百合的作品,则采取“不要画除百合以外的二次创作”的矛盾态度”才是百合豚的本质,换句话说,无论是洁癖百合豚还是拉娘百合豚的恶行,在百科编辑者乃至于全体网民看来,都是可以同时存在于百合豚身上的。
      可以看到的是,洁癖百合豚在选择诸多外围新圈子推行“村规”的时候,并没有采用对老的百合作品圈内审查时一样的高标准,无论是角色存在高度异性恋嫌疑的作品还是大逆不道地敢让角色拥有父母(存在异性恋CP)的作品,都在他们认为需要接受“文明教化”的范围内。而拉娘百合豚在成为圈内主流后,也很自如地化身“洁癖党”,开始垄断话语权,对原有的其他群体进行打击和封杀。就像“圈地自萌”这个词一样,拉娘百合豚负责“圈地”,而洁癖百合豚负责“自萌”。(要注意这里只是一种分工合作的划分,也就是说一个人可以既作为拉娘百合豚进行“圈地”,又作为洁癖百合豚进行“自萌”。)两者之间既相互依存,又相辅相成。拉娘百合豚先给作品按上“百合”的标签,而这个百合的定义则是往宽泛的来,将一大票【美少女动物园】(轻百的真名,其原意是可爱的女孩做可爱的事,并无对爱情的指向)算入百合,然后洁癖百合豚就要开始使用他们严苛的洁癖党规矩来约束所有人——一方横行霸道肆虐四方,一方严酷镇压铲除异己,于是“百合”的疆域便愈发纷繁广阔,“百合”的统治便愈发严苛牢固,怎么能不叹一声好手段好谋略。
      如果只有洁癖百合豚,那么“百合”会陷入无度的内耗与冲突之中,再难忍受不断加码的苛刻要求的原洁癖党和极端严酷坚持高压的洁癖党之间的冲突将致使其分崩离析,衰亡到最后成为无数被人忘却的概念之一;如果只有拉娘百合豚,那么“百合”的定义乃至于其自身的存在都会随着无度的扩张与泛化消解,一切“不准喊老婆”这样令人啼笑皆非的规矩也会磨灭在大众的不以为意之中。
      正是因为所谓百合爱好者之间的内部矛盾(例如“百合到底能不能等同于女同性恋”“百合作品能不能喊老婆”“百合作品能不能出现男性角色”等)随着时间推移、受众增加一直都没有解决,没有达成真正的共识,才有了洁癖百合豚和拉娘百合豚一同存在的空间,也才有了“百合”近年来的“盛世”:入侵非百合作品评论区,要求作者“删除男性角色”“改成百合结局”;联合其他极端群体(如激进女权派),扩大影响力;撰写小论文论证“百合是女权进步”,将反对者污名为“男权帮凶”,以“政治正确”大旗压制批评声音。最终将个人审美偏好上升为文化纳粹主义,企图把百合题材彻底规训为有序扩张的“无菌温室”。
      说完了第一个误区即洁癖拉娘二分法,再说回第二个错觉——极端正常二分法。
      极端正常二分法本质上是一种虚伪的权力游戏——某些群体通过“既要享受利益,又要占领道德高地”的策略,将极端派当作“白手套”来实施社群管控,同时维持自身的“清白”形象。
      所谓的“正常百合爱好者”(不知道其中能宽宏大量地谅解喊老婆行为的能有多少)一边通过默许或暗中支持所谓“极端百合豚”(如洁癖党)的排他行为,享受其带来的“社区纯度提升”(如异见者干扰的减少、相似观点人士被吸引、“不洁”作品被举报而相关内容池受到“净化”)。一边又在公开场合表面谴责极端行为(如“这些百合豚太极端了”),塑造自己“理性中立”的形象,却不对社群规则或管理机制进行实质性改革。如一些社区管理员口头反对网络暴力,但纵容洁癖派驱逐异见者,甚至私下鼓励此类行为。
      说白了,所谓的“极端百合豚”在平日里被默许执行内容审查(举报作品)、社区清洗(攻击异见者)等“脏活”,以维持“正常百合爱好者”的“不粘锅”姿态。而当极端行为引发公愤时(如人肉创作者),相关社群就迅速切割,将责任推给“极端豚”,声称“他们不代表真正的百合爱好者”。如此这般将自身包装为“百合文化的守护者”,占领道德高地,将一切矛盾归咎于“少数极端分子”或“外部破坏者”,以回避责任。例如:“百合圈本可以很美好,都是小学生和极端豚毁了它”,“都是**和麻辣仙人入侵XX圈进行的网暴,我们也是受害者”。
      如果不付诸真正有意义的行动,只在嘴上宣传一些“最反百合豚的就是普通百合爱好者”这样引人嗤笑的口号标语,任由“极端百合豚”愈加猖獗,首当其中的难道不正是百合社区吗?还是说恶化之后的社区生态才是这些“正常百合爱好者”所期望的呢?
      一切主张把什么“极端百合豚”当作少数分子或者干脆切割出去的论调(例如:大量小学生在百合番/百合相关社群内肆意污染环境,同时也有大量小学生在非百合向作品内ky,进而导致多数真正意义上的百合党风评被害),似乎是全无必要了。 遑论还有不少主张百合豚等同于所有百合爱好者,白费了“腐女子”求之不得的这“一番好心”的人士。
      要想正本清源,改变积重难返的百合社区氛围和恶劣形象,决不能只是表面“甩锅”,回避社区缺乏正常合理的共识和包容友善的氛围、话语权垄断下的党同伐异、对极端行为毫无约束相反默许乃至于鼓励等结构性问题。必须拒绝“甩锅”叙事,承认极端派是系统性纵容的产物,而非“偶然的少数”。必须反对极端派的霸权,抛开他们伪装成共识的不合理“村规”,坚决支持多元表达和自由创作,在此基础上打造鼓励多元创作、禁止排他性攻击、严肃反对网络暴力的社群合理自治体系,鼓励理性、包容的声音发声,支持普通爱好者与创作者参与社区建设,重建一个正常、友善、包容的社区生态。必须尊重、包容、支持多元化创作(如百合破坏),保护异见者的合理空间;必须理解百合不是“面向所有人的”,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喜欢,个人有不喜欢的权力和自由;必须反思、终止并抵制不合时宜的烦扰行为(如烂梗、ky等)。此外还可以组织志愿者团队为被极端派攻击的创作者与爱好者提供法律及技术支持以维护权益等。


      IP属地:浙江3楼2025-01-28 22:33
      收起回复
        1.4“百合”文化的定义、演变与边缘群体的困境
        互联网上对百合的定义,既有直接等同于女同性恋的,也有两女同框就是“百合”,还有不计其数者在两者之间无限广大的范围中暧昧不清。
        而笔者个人采用的定义是“主要起源自和应用于日本文艺创作界,描绘女性之间的浪漫和性爱(也包括友情等)的作品的概念,包括同性恋女性能够产生共鸣的现实主义作品但此类作品并不占据多数”。
        因为即便是描述幻想中的女同性恋的作品也太少了。(诘问一:告白了吗?交往了吗?接吻了吗?做爱了吗?结婚了吗?诘问二:如何判断是女同性恋而不是双性恋?)
        说直白点,如果将百合这么定义,那这个词基本没有使用的必要。为了更好地交流沟通,不必特意编造出一个不会有多少人了解和使用的新名词,又不至于万物皆可百合,笔者就将自己提到的百合概念界定在了这样一个范围内。
        那么,百合这个概念本身从何而起呢?“百合”一词目前广为接受的说法是来源于上世纪70年代日本历史上第一份面向同性恋者的商业杂志《蔷薇族》:以男同性恋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该杂志,开设了征求女性读者投稿的专栏《百合族的房间》,参照指代男同性恋者的“蔷薇”选用了“百合”一词。
        不过笔者在这里所想探讨的,不是词语的起源与流变过程,而是现状和事实——二十一世纪的人们,无论是对百合抱有怎样的态度,都不会满足于早已陈腐的旧有定义了。
        再执拗于所谓内核、真谛和本来含义的人也必须承认,如今互联网语境中广泛使用的“百合”一词,以及当下大多数被归类为“百合”的作品,既非旨在打破传统性别规范的桎梏,也非致力于探索女性情感的深刻内涵,而仅仅是一种满足特定受众审美需求的商业化产物。
        一方面,百合确实存在着为性少数服务,提供情感共鸣与身份认同空间的可能,另一方面,百合只是亚文化消费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尤其是在二次元领域,被主流市场(尤其是男性向受众)简化为一种“无害的娱乐”或“唯美的符号”,几乎完全剥离了其可能存在的复杂性别政治内涵。而且,“百合”要丰富、普及和拓展,并向主流文化传播,必然淡化甚至舍弃其最初或许存在的严肃社会议题性质,转而迎合更广泛受众的娱乐需求与审美偏好。
        说到底,“百合”传播的要点就落在大众对小众文化的尊重和包容,但那并不是真正的理解与接受。就像对S文化中只限精神的柏拉图式恋情的容忍,其另一面是对逾越红线的“异常”者的抨击谴责、道德审判和社会孤立。
        大众,或者说“大多数”的暴力,首先是无声的暴力,是忽略的暴力,是歪曲同化的暴力。百合之所以能广泛地传播,恰恰是因为大众并不认真对待百合,也并不在乎百合的含义,任意将概念和定义扭曲泛化。比如许多“百合无限好”“谁不喜欢两个水灵灵的小姑娘搞给你看呢”的言论,其本质上流露出的是这些人并不把同性恋当成一回事,不会真的将女性视作“竞争对手”,因此并不对百合感到反感,毕竟对他们来说“百合”只是一种“后宫和谐”的同义词罢了。于是,从一开始就与现实主义保持距离的百合文化,在亚文化消费的框架下,其本已有限的严肃性与社会性,在主流化传播过程中进一步被消解,逐渐沦为一种被“无害化”处理的娱乐商品。
        然而,对于无度恶行的容忍依然是有限度的,更不用说许多百合豚透露出的“极端厌男”“异性恋仇视”等针对男性和异性恋群体的刻骨仇恨与深重恶意。如果这种极端思想和恶劣行为继续蔓延、不断加剧缺乏有效制约,必然引发更强烈的社会反噬。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个人对“百合”的喜好与否与其本身的性取向没有必然联系,但是,百合即便不能完全等同于女同性恋,却也至少包括了现实中(或者说三次元)女同性恋为服务于特定受众而高度美化、艺术化或符号化的一种虚构映射。因此大众常将“百合”与现实的女同性恋混为一谈。所以当百合豚实施网络暴力(如举报“不洁”作品、攻击创作者)时,外界很容易将之简单视作女同性恋群体的恶行:百合豚的不分场合的烦扰行为与对各类社区的渗透、侵占、控制被认为是性少数群对公众空间的肆意侵蚀,引发反感;而排他行为和网络暴力被认为是“女同排斥男性”等的象征,进一步强化了“女同厌男”“极端激进”的刻板印象。
        大多数实际上是异性恋百合豚因为性取向符合主流社会的期待,其百合爱好则被视为“无害的娱乐”,在大众视野中更容易被接受;他们既能享受百合文化的娱乐性,又因自身身份占据“安全位”,在引发争议时可将责任甩锅给本就边缘化的女同性恋群体。在引发舆论反噬(甚至社会性加害危机)的时候,他们可以随时退回“圈地自萌”的立场,声称自己“与真实的女同无关”“都是极端分子入侵了XX圈打着我们的名号”,或者干脆抛开这个原本心心念念的题材不看,扮演起主流忠诚而坚定的一分子。
        然而,女同性恋者作为性少数,本就面临社会污名,她们不仅要承担百合豚恶行的责任,还需为“现实中的百合”本就背负上的偏见正名。另外,女同性恋创作者若在作品中反映真实经历(如角色有异性交往的过去),也可能被百合豚攻击为“不洁”,同时这一加害行为还会被视为“女同极端性的印证”。于是,女同性恋群体在百合圈内被边缘化,其话语权被剥夺,她们的真实需求(如多元表达)被异性恋百合豚的“娱乐需求”覆盖,在舆论场上又被迫为极端行为背锅。
        如果想要破解这个责任转嫁的困境,必需强调“百合”为虚构(或者说二次元)题材,破除“百合=女同”的误解,切割亚文化与现实群体;明确百合爱好与性取向的分离,百合豚与“女同性恋”的现实身份并无必然关联,避免将极端行为全部归咎于性少数群体而让异性恋百合豚“美美隐身”;同时也鼓励女同性恋者公开反对极端分子和恶意行为。


        IP属地:浙江4楼2025-01-28 22:33
        回复
          1.5“普通”和“理所当然”是什么呢
          如果不能接受百合破坏,那无非是想把百合这个标签大众化、正常化,将百合纳入“正常”——这一秩序体系建构的一部分,当然也有野心更甚者打算让百合成为“正常”的主体。
          ……(待续)


          IP属地:浙江5楼2025-01-28 22:34
          回复
            哇,好详细


            IP属地:广东通过百度相册上传6楼2025-01-28 22:46
            收起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29 02:08
              回复
                完整看完了,感谢码字分享,收藏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29 12:27
                回复
                  厉害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29 21: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