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江浙锦鲤"微信群已经热闹非凡。"缺二"照例第一个在群里发了段视频:晨曦中的鱼池波光粼粼,几尾大正三色悠然游过。配文是:"今早水温19度,TDS值120,小家伙们状态不错。"紧接着,"离谱"发来一串睡眼惺忪的表情包:"老缺,你这是要卷死我们啊!"
这是江浙地区最活跃的锦鲤鱼友群,群里的两百多位成员,从专业玩家到新手小白,个个都是锦鲤痴。在这个虚拟的池塘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昵称背后都是一段人生。
"缺二"是群里的技术大拿,五十出头,在苏州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之所以叫"缺二",是因为他总说自己的锦鲤"还差两分"就完美了。他对水质的要求近乎苛刻,群里常有人调侃他是"数据控"。"养鱼先养水,"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水质差一分,鱼就差十分。"
"离谱"是个三十岁的杭州小伙,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他的鱼池建在自家别墅的院子里,虽然只有二十吨,却设计得别具匠心。去年他的一条红白在地区赛上拿了奖,从此在群里更加活跃,经常分享自己的"养鱼经"。
"一座山"是群里的神秘人物,据说在浙江某地有座私人山庄,鱼池大得惊人。但他很少发照片,只是偶尔透露一些高端养殖设备的信息。有群友开玩笑说:"山哥的鱼池怕不是把整座山都挖空了吧?"
"徐徐老师"是位退休的大学教师,六十多岁,住在南京。她的鱼池不大,但打理得井井有条。群里新手遇到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像当年批改作业一样认真。"养鱼如育人,"她常说,"都要用心,都要有耐心。"
"余杭佬"是个地道的杭州近郊农民,四十多岁,在自家后院挖了个鱼塘,专门养殖锦鲤。虽然条件简陋,但他培育的锦鲤却常常让人眼前一亮。"我这叫土法养鱼,"他总爱说,"不比你们那些高科技差。"
"红苹果"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在上海做设计师。她在阳台上建了个迷你鱼池,养了几条小锦鲤。"虽然不能跟你们的大池子比,"她说,"但每天看着小鱼儿游来游去,就觉得特别治愈。"
在这个群里,每天都上演着温暖的故事。有人分享新买的锦鲤照片,有人求助鱼病治疗方案,有人晒出精心设计的水池景观。即便素未谋面,大家却像老朋友一样互相关心。当一位群友的锦鲤不幸去世,整个群都会送上安慰;当有人培育出漂亮的小鱼,大家都会由衷地高兴。
夜幕降临,群里的消息渐渐少了。但那些关于锦鲤的对话,那些因锦鲤而生的情谊,却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持续发酵。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一群普通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相聚,在锦鲤优雅的游姿中,找到了生活的诗意与慰藉。
转自湖畔社新闻。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40b01e458178a82ce3c7fa8c603737f/e72dd1160924ab1881061a1f73fae6cd7b890b55.jpg?tbpicau=2025-02-26-05_cd2bbbb39d62b6f4b74a80fb9d0bf5c9)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13425dcf14543a9f51bfac42e178a7b/e49180cb39dbb6fd404b1e0e4f24ab18972b3755.jpg?tbpicau=2025-02-26-05_c13ae946a5a6fccbff543538f4514983)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b787d01adc4b7453494b71efffc1e78/688f50da81cb39dba7d09c7e96160924ab183055.jpg?tbpicau=2025-02-26-05_e1b3201c8d46a93e5ae66e047b1c001c)
这是江浙地区最活跃的锦鲤鱼友群,群里的两百多位成员,从专业玩家到新手小白,个个都是锦鲤痴。在这个虚拟的池塘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每个昵称背后都是一段人生。
"缺二"是群里的技术大拿,五十出头,在苏州经营着一家外贸公司。之所以叫"缺二",是因为他总说自己的锦鲤"还差两分"就完美了。他对水质的要求近乎苛刻,群里常有人调侃他是"数据控"。"养鱼先养水,"他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水质差一分,鱼就差十分。"
"离谱"是个三十岁的杭州小伙,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他的鱼池建在自家别墅的院子里,虽然只有二十吨,却设计得别具匠心。去年他的一条红白在地区赛上拿了奖,从此在群里更加活跃,经常分享自己的"养鱼经"。
"一座山"是群里的神秘人物,据说在浙江某地有座私人山庄,鱼池大得惊人。但他很少发照片,只是偶尔透露一些高端养殖设备的信息。有群友开玩笑说:"山哥的鱼池怕不是把整座山都挖空了吧?"
"徐徐老师"是位退休的大学教师,六十多岁,住在南京。她的鱼池不大,但打理得井井有条。群里新手遇到问题,她总是耐心解答,像当年批改作业一样认真。"养鱼如育人,"她常说,"都要用心,都要有耐心。"
"余杭佬"是个地道的杭州近郊农民,四十多岁,在自家后院挖了个鱼塘,专门养殖锦鲤。虽然条件简陋,但他培育的锦鲤却常常让人眼前一亮。"我这叫土法养鱼,"他总爱说,"不比你们那些高科技差。"
"红苹果"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在上海做设计师。她在阳台上建了个迷你鱼池,养了几条小锦鲤。"虽然不能跟你们的大池子比,"她说,"但每天看着小鱼儿游来游去,就觉得特别治愈。"
在这个群里,每天都上演着温暖的故事。有人分享新买的锦鲤照片,有人求助鱼病治疗方案,有人晒出精心设计的水池景观。即便素未谋面,大家却像老朋友一样互相关心。当一位群友的锦鲤不幸去世,整个群都会送上安慰;当有人培育出漂亮的小鱼,大家都会由衷地高兴。
夜幕降临,群里的消息渐渐少了。但那些关于锦鲤的对话,那些因锦鲤而生的情谊,却在这个虚拟的空间里持续发酵。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一群普通人因为共同的爱好而相聚,在锦鲤优雅的游姿中,找到了生活的诗意与慰藉。
转自湖畔社新闻。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940b01e458178a82ce3c7fa8c603737f/e72dd1160924ab1881061a1f73fae6cd7b890b55.jpg?tbpicau=2025-02-26-05_cd2bbbb39d62b6f4b74a80fb9d0bf5c9)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a13425dcf14543a9f51bfac42e178a7b/e49180cb39dbb6fd404b1e0e4f24ab18972b3755.jpg?tbpicau=2025-02-26-05_c13ae946a5a6fccbff543538f4514983)
![](http://tiebapic.baidu.com/forum/w%3D580/sign=1b787d01adc4b7453494b71efffc1e78/688f50da81cb39dba7d09c7e96160924ab183055.jpg?tbpicau=2025-02-26-05_e1b3201c8d46a93e5ae66e047b1c001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