旷修吧 关注:116贴子:2,380

【品鉴】传世名琴—爱我所爱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唐代:
春雷琴·连珠式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传世古琴,以唐琴为最珍贵之神器。唐琴之中,以雷公琴为最。蜀中九雷中,以雷威成就最大。而雷威一生所斫之琴中,又以“春雷”为最。所以,在古琴神品中,“春雷”实是最最珍贵的无价之宝。
     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在其宣和内府设“万琴堂”,广罗天下古琴神品于其中。雷威的“春雷”琴,是其中的第一品。
     金灭北宋后,金人将夺自宋宫的珍宝,装了2050车,运往燕京。“春雷”琴也随之来到了北京,成为了金帝宫中的第一琴,被收藏于承华殿中。金章宗死后,以此琴陪葬。在地下埋了十八年后,“春雷”又复出于世,成为了元宫中的珍宝。后来,“春雷”琴被赏赐给了元朝承相大琴家耶律楚材。耶律楚材曾将其赠予老师万松老人。以后,“春雷”琴又复归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铸。以后其琴又归赵德润所有。
     明朝时,“春雷”传入明宫之中。
     到了清朝,“春雷”琴流传到裕亲王手里。




1楼2010-12-02 09:39回复
    九霄环佩琴·伏羲式
    形制浑厚,作圆首与内收双连弧形腰,相传为“伏羲式”,比明刻本《古琴图式》多一内收弧形。琴以梧桐作面,杉木为底,通体髹紫漆,多处跦漆修补,发小蛇腹断纹,纯鹿角灰胎显现于磨平之断纹处,鹿角灰胎下用葛布为底。琴通长124.5厘米,肩宽21厘米,尾宽15.5厘米,厚5.4厘米,底厚1.5厘米。龙均作扁圆形,贴格为一条桐木薄片接口于右侧当中。腹内纳音微隆起,当地沼处复凹下呈圆底沟状,深度约2厘米,宽3厘米,通贯于纳音的始终。琴背池上方刻篆书“九霄环佩”4字,池下方刻篆文“包含”大印一方,池右刻“超迹苍霄,逍遥太极。庭坚”行书10字,左刻“冷然希太古,诗梦斋珍藏”行书10字及“诗梦斋印”一方。在琴足上方刻“霭霭春风细,琅琅环佩音。垂帘新燕语,沧海虎龙吟。苏轼记”楷书23字。凤沼上方刻“三唐琴榭”椭圆印,下方刻“楚园藏琴”印一方。腹内左侧刻寸许楷书款“开元癸丑三年斫”7字。以上铭刻中“九霄环佩”及“包含”印为同时旧刻,苏、黄题跋及腹款均系后刻。琴首下一双护轸为紫檀木所作,据广陵派古琴家徐祺《五知斋琴语》所述,当为清康熙年间所装。“诗梦斋”为清末北京著名古琴家叶赫那拉佛尼音布的别号。“三唐琴谢”和“楚园”均为清末贵池刘世珩的别号。
         这张琴声音温劲松透,纯粹完美,形制极浑厚古朴,自清末以来即为古琴家所仰慕的重器、被视为“鼎鼎唐物”和“仙品”。因为它在传世唐琴中最为独特,最为古老,声音更是完美尽善,所以成为举国知名的瑰宝
    


    2楼2010-12-02 09:49
    回复
      春雷琴.伏羲式
      此琴通长 123.2厘米、肩宽 20.3厘米、尾宽 13.9厘米、底厚 1.1厘米。 琴为桐木斫、髹鹿角灰胎,脱漆处露葛布底,通身发小蛇腹断纹。金徽,琴面小弦一侧,约自七徽半至尾际有下陷裂痕一道,面之弧度较圆,左右项腰边沿之楞角毕具,而底面之项腰两处楞角浑圆,具晚唐琴的减薄特点十分明显。惟护轸之间,凤舌之下未见有减薄痕迹、并不见后配迹象。琴材甚旧,似有拼合,图形龙池、扁圆凤沼,池沼内未见腹款字迹。池上刻草书“春雷”2字,池下刻大印一方篆“沧海龙吟”4 字。 此琴的流传已不可知晓。
      


      3楼2010-12-02 09:59
      回复
        大@圣遗音琴·伏羲式
        至德丙申”隶书刻款琴为伏羲式, 桐木胎,鹿角沙漆灰,色紫如栗壳,金徽玉轸,圆形龙池,扁圆形凤沼。七徽以下弦露黑色,遍体蛇腹断纹,中间细断纹,额有冰纹断。圆池上刻草书“大@圣遗音”四字,池内纳音左右上下四隅分刻隶书“至德丙申”四字年款,至德丙申为唐肃宗元年(公元756年)中唐之始,池两侧刻隶书“峄阳之桐,空桑之材,凤鸣秋月,鹤舞瑶台”十六字,池下有“困学”、“玉振”两方印,以上除年款外皆髹金。青玉轸足,细镂绦结及旋瓣花纹,为明朝所制。迄今已近一千二百五十年,
        


        4楼2010-12-02 10:08
        回复
          大圣遗音琴·灵机式
          “大圣遗音”琴形制修长,作圆首与内收狭尾,梧桐木斫,髹栗壳色与黑色相间的漆,局部有跦漆修补,纯鹿角灰漆胎,蛇腹断纹中现小牛毛断纹。通长 120 厘米,肩宽 20.5 厘米,尾宽 13.4 厘米,厚 5 厘米,底厚1厘米。圆形龙池,扁圆凤沼,腹内纳音微隆起。琴背铭刻,龙池上方刻寸许行草“大圣遗音”4 字,池下方刻二寸许大方印一篆“包含”2 字,池之两旁刻隶书铭文“巨壑迎秋,寒江印月。万籁悠悠,孤桐飒裂”16字,均埴以金漆,俱系旧刻,腹内在池之两侧有跦漆隶书款“至德丙申”4字。琴音松透响亮,饶有古韵。造型浑厚优美,漆色摧璨古穆,断纹隐起如虬,铭刻精整古朴,金徽玉轸,富丽堂皇,非凡品所能企及。

          


          5楼2010-12-02 10:15
          回复
            独幽琴·灵机式
               通长120.4公分,琴额宽20公分,琴肩宽21公分,琴尾宽15公分。
                     琴面桐木斵,琴底梓木斵,冠角、岳山、承露由硬木所制。翠玉琴轸,琴徽似玉非玉( 郑珉中 先生疑是瑟瑟徽)。通体断纹较多,有蛇腹断、牛毛断、流水断、龟背断、梅花断。栗壳色底间朱红漆。龙池、凤沼为圆形。龙池内刻有太和丁未(唐文宗年号)四字。此琴曾为元代著名书法家、诗人鲜于枢和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王船山所用,后为民国时期湖南琴家李静珍藏。近代著名琴家杨宗稷称之为“鸿宝”,是古琴界鉴定唐琴的三大标准器之一。
            


            6楼2010-12-02 10:20
            回复
              太古遗音琴·师旷式
              原黑漆,大流水断纹,桐木板。背面龙池为圆形,凤沼为圆形,龙池上方刻行书{太古遗音}四字,龙池下方刻篆书{清和}印,通长122厘米,肩宽22.5厘米,尾宽15.4厘米,厚3.3厘米
              


              7楼2010-12-02 10:33
              回复
                梅花落琴·仲尼式
                琴面以黑漆为主,间有红、黄色,蛇腹断纹,螺纹,红木雁足,呈五角星形,则面呈齿轮状,足底精雕细纹,背面龙池内左侧刻楷书{大塘武德元年歳次戊寅}十字。
                通长118、隐间110.2,肩宽19,尾款13.5,厚6厘米
                


                14楼2010-12-02 15:00
                回复
                  老龙吟琴·响泉式
                  此琴原为响泉式,后改仲尼式。
                  琴通长 121.3cm,隐间 110.2cm,肩宽 21cm,尾宽 14.5cm,厚 4.1cm。琴体秀美,项、腰边棱略带圆势。鹿角灰胎,黑漆,蛇腹断兼细密流水断。长方形龙池,椭圆形凤沼。琴背项间刻『老龙吟』三字。龙池内纳音较平,原为苏州琴家汪星伯所藏,后归天津已故琴家高仲钧珍藏。据有关专家鉴定,该琴是中唐所作,琴名为原刻。
                  


                  15楼2010-12-02 15:03
                  回复
                    一池波琴·神农式
                    琴体阔大厚重,背面尾部浑圆,八宝灰胎,表面朱、黑两漆,颜色斑斓,圆形龙池,方形凤沼,背面池上刻{一池波}三字。通长124,隐间115.2,肩宽22.2,尾宽17、厚7.8厘米
                    


                    16楼2010-12-02 15:14
                    回复
                      飞泉琴·连珠式
                      “飞泉”琴,连珠式,唐代,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为传世著名的晚唐琴。
                           此琴为杉木制,鹿角灰漆胎。原朱漆,外罩黑漆,通体发蛇腹间冰纹断。通长121.7 厘米,肩宽19.5 厘米,尾宽14.1 厘米,隐间110.6 厘米,底厚1.2 厘米。琴面弧度漫圆如弓形,龙池、凤沼均作长方形,与唐雷琴风格相同。琴作方头,项与腰均作内收三连弧形。
                           琴背龙池上方刻草书“飞泉”及篆文“贞观二年”双边印一方,填以金漆,断纹已通。龙池下方刻有篆书“玉振”及“金言学士卢瓒”印各一。龙池两边的篆书铭文为:
                           高山玉溜,空谷金声。至人珍玩,哲士亲清。达舒蕴志,穷适幽情。天地中和,万物咸亨。
                           此琴所刻铭记中,“飞泉”琴名与“玉振”印及篆书铭文均为早期同时镌刻。“贞观二年”与“金言学士卢瓒”之印则晚于前者,但均非近代所刻。
                      此琴音色清润松灵,温劲而古,清末琴家杨时百将此琴视为“鸿宝”。民国初年为杨氏弟子李静(伯仁)所藏。1944 年被管平湖弟子程宽(子容)所得,后经管先生修整,以栗壳色漆填补。1979 年,程宽将珍藏三十余年的唐琴“飞泉”,捐献给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
                           此琴虽为唐琴,但郑珉中先生认为其形制秀美,与盛唐时期“九霄环佩”琴之浑厚古朴的风格有异,且纳音制作也与常琴无异,与《东坡志林》所述“雷氏子孙渐志于利,追世好而失家法”之说相合。因此,可以认定“飞泉”是一张晚唐雷琴。
                      


                      17楼2010-12-02 15:16
                      回复
                        宋 代     
                        玉壶冰琴·神农式
                        现存天津艺术博物馆,未查阅到相关资料,改天去图书馆补全
                        


                        18楼2010-12-02 15:21
                        回复
                          混沌材琴·伶官式


                          19楼2010-12-02 15:25
                          回复
                            修,吾这里穷山恶水,落后贫困,连图书馆都没了,以前有的时候藏书也是甚少,抱歉了- -#


                            20楼2011-10-07 10:47
                            回复
                              太古遗音琴·师旷式
                              好看


                              IP属地:湖南21楼2011-12-17 20:36
                              回复